“如何讓佔據中國人口近五分之一的老年人,不被排除在主流敘事之外?短影片、直播可發揮哪些優勢?”成為疫情之下北京一場重磅研討會關注的焦點。
近日,中國人口學會、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短影片助力‘老有所學’”研討會。來自中國人口學會、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國家開放大學、石景山老年大學、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智慧養老研究所等機構的多位專家參加,共同探討老年教育的創新機制。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老年教育是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的重要保障。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不單要依靠傳統老年大學,更應依託多方社會力量。短影片等新媒介形式具有便捷性、及時性、互助性、普惠性等優勢,可作為老年友好型知識學習工具,是探索老年教育資源普惠的新路徑和新方式。
老齡化加速老年教育產業發展 供需不平衡成挑戰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佔18.70%。與2010年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2021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釋出《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意見》要求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教育部門牽頭研究制定老年教育發展政策舉措,採取促進有條件的學校開展老年教育、支援社會力量舉辦老年大學(學校)等辦法,推動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
中國人口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翟振武表示,《意見》明確提升了老年教育的定位,標誌著老年教育成為國家應對老齡化挑戰的重大舉措。實現積極老齡化,除了滿足老年人的娛樂需求,更應關注老年人的學習需求。因此,打造便捷的、安全的、友好的網際網路學習環境,豐富老年人學習內容、拓展老年人學習渠道,是數字時代老年教育發展的關鍵所在。
老齡化、數字化的雙重背景下,老年教育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教授杜鵬指出,截至2020年,老年人群的文盲率已下降至一成,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的老年人佔比達到13.90%,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提升,加之網際網路的快速普及,老年網民的比例上升,為發展線上老年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吳玉韶同樣指出:“學習是最好的養老。與養老機構的‘床位’相比,老年大學的‘座位’是一種更積極、更主動、更經濟的養老選擇。”然而,隨著低齡老人的學歷水平大幅提高,老年人對學習的需求和要求也會更高,老年大學“一座難求”,老年教育供需不平衡問題將進一步加劇。
短影片賦能老年教育 打造內容豐富、便捷經濟的線上學習平臺
吳玉韶認為解決老年教育供需矛盾,發展成第一要務。首先,建議老年教育向社群發展,打造老年人“家門口的老年大學”。同時,大力發展遠端教育,打造老年人觸手可及的學習終端,尤其依託如短影片、直播等網際網路形式,實現老年教育低成本、高速度、跨越式發展。其次,推動老年教育由低層次娛樂型向高層次賦能型發展,核心在於加強積極老齡觀教育,實現對老年人的思想賦能,鼓勵老年人發揮餘熱、再就業,保持社會參與。此外,還應積極探索和推動老年教育的市場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為老年人提供靈活的、多樣化的教育支援。“過去老年教育就是福利化的觀念需要轉變,市場化的老年教育前景可期。”
杜鵬將老年人終身學習歸納為正規學習、非正規的學習和非正式學習,並藉此指出抖音等短影片平臺賦能老年教育、助力老年學習的重要作用。具體而言,短影片有助於突破老年人正規學習的時空限制,可以觸達更廣範圍的老年人,幫助他們實現隨地隨地學習;短影片主流的UGC(使用者生產內容)模式,可以促進老年人間的互相學習,形成互助式非正規學習;短影片的形式靈活、內容多樣,拓寬和豐富老年人非正式學習的路徑及內容。
華中科技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教授石人炳從“普惠”和“經濟”的角度,補充說明了依託短影片、直播等新形式進行老年教育的優勢。一方面,針對傳統老年教育面臨的資源不均等問題,短影片、直播等網際網路形式可幫助彌合城鄉、地域、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差距,使得老年教育的更具普惠性。另一方面,傳統老年大學的教育模式需要師資、場地、裝置等方面的重度投入,網際網路新型老年教育模式則可極大降低成本,減輕財政壓力。
對此,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西南財經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教授楊成鋼表示認同。他認為,短影片、直播等形式提高了老年教育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使得老年教育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靳永愛作進一步闡述:“短影片平臺降低了老年人自主學習、興趣學習的門檻,打破了傳統老年教育的限制,讓經濟條件相對較差、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年人也有機會參與,真正促進了老年教育普及。”
北京市石景山社群學院、開放大學、老年大學原校長、研究員楊文霞則將短影片形式的老年知識普及形象地比喻為“寓教於樂的老年課堂”。她還舉例自己經常關注的一些抖音老年創作者,如 @我是田姥姥、@武姥姥、@悅納等,“他們的短影片,表面上看是幽默的段子、平實的經驗分享或樸素的家庭場景記錄,實則承載了代際互動、積極老齡觀傳遞、文化傳承等多方面內涵。”
圖(從左到右):抖音適老內容創作者 @我是田姥姥、@武姥姥、@悅納
短影片助力“老有所學” 適老、安全、知識性是關鍵
“近年來,受限於疫情等客觀因素,線下課堂很難順利開展,我們的大部分老年教育活動都轉到線上。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還未跨過‘數字鴻溝’的老年人線上學習的體驗並不好,這對各大網際網路進一步完善產品適老化提出更高要求。”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智慧養老研究所研究員劉建兵指出。
石人炳則更加關注網際網路平臺的內容生態和人文關懷。他認為,網際網路平臺應在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引導老年人合理用網,打擊謠言、虛假資訊,保障老年人用網安全等方面發揮主體作用,切實為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助推積極老齡化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針對網際網路平臺適老內容建設,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姚遠、副秘書長張勁松根據過往工作經驗給出具體建議。“健康,永遠是老年人最關心的話題。建議短影片平臺建設和完善老年醫學、老年營養、老年心理等知識性內容池,並嚴格把關內容的專業度和安全性,滿足老年人獲取健康知識的廣泛需求。”
據悉,中國人口學會、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抖音計劃聯合打造“銀齡課堂”公益講座,邀請學界、業界知名專家,圍繞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觀、老年心理關懷、健康科普、網路安全等議題展開。同時,積極與各地方老年大學展開合作,協同打造老年人線上學習與知識共享平臺,探索助力“老有所學”的創新模式,進一步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
楊成鋼對“銀齡課堂”表示期待,同時建議在課程內容、形式和風格上更加貼近老年人需求和習慣。“由於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層次不同,課程設計需要分層次、分類別,老年教育也需要‘因材施教’。”
國家開放大學老年大學事業發展與綜合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員劉彩梅介紹了國家開放大學在老年教育上的數字化嘗試,並期待能與“銀齡課堂”展開合作。“我們已經積累了約38萬分鐘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同時積極聯合體系內外各學習平臺,推出一系列線上課程。希望未來能與抖音進一步合作,開展優質內容共建,同時發揮短影片、直播的傳播優勢,打造老年教育的優秀正規化。”
文/白金蕾
編輯 宋鈺婷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