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紛紛難料,世事悠悠難說,何處問穹蒼。”——吳潛《水調歌頭·送叔永文昌》
世事變化無常、人生充滿未知,人人生而不同,不同性格成就著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選擇左右著各異的未。世事難料,誰也無法預料意外和驚喜哪個先來,在驚喜尚未到達之前,所有的意外都成為了始料未及的挑戰。在各種群體中,學子的意外就是高考,高考後的人生真實映射了一個人在社會中的百態。
透過高考,很多孩子去到了和成績相符的人的學校,國內名氣相當的學校是不少學子心儀的學校,進入名校可以增光添彩,畢業於名校的大多數學生透過發憤圖強大多過得不錯。但無巧不成書,並非每個畢業於名牌大學的人都可以有較好的人生。比如今天所說的這個男子,他曾聲名遠揚。那麼他是誰?有何獨特之處?
事實上,他曾4次參加高考,一次復旦一次北大,2次清華。他的牛氣不僅在於他的高考分數,更在於他的“知錯再犯”。他在第一年高考時,就曾被複旦大學錄取,不屑於復旦大學的他拒絕錄取、選擇復讀;後來,兩次考到了清華,一次考到了北大。如此輝煌的履歷令人為之一驚:他為何屢次高考?為何能夠接二連三的高考中榜?他的人生不應該有著輝煌的過去嗎?為何他會備受爭議?
實際上,能夠參加四次高考,一定有著不同尋常的故事。
一、第一次高考:放棄復旦大學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這位“四川考霸”的成長史,這個男子名叫張非,他自幼聰慧伶俐、勤奮好學,他的成績從小學到高中都名列前茅。在理科方面的天分有目共睹,是街坊鄰居為之羨慕的好學生。張非一路高歌前行,在第一年高考時,他考到了613分的成績。
雖然這個分數上不了清華、北大,但上重點一本綽綽有餘,復旦大學非常看好張非的發展潛力,為其丟擲了橄欖枝,但張非對此不屑一顧,他的目標乃是北大或清華。
傲嬌之下,張非便選擇了復讀,復讀對人的摧殘可想而知:不僅要承受無休無止的壓力,還要面臨著高考題目未知的變數,任何一個變化都可能使復讀成果功虧一簣。
那麼,張非能夠在復讀生涯中考中北大嗎?
二、第二次高考:發奮努力,考入北大
未來尚未可知,誰也不敢輕下猜測。但張非自信滿滿,他在復讀的一年裡刻苦努力、嚴於律己。將北大作為努力的奮鬥目標,這一年的張非廢寢忘食,是很多學生的榜樣。“雖敗猶榮”的氣魄鼓舞了不少周邊同學。在第二年高考時,張非不負眾望,被北大錄取。
但是,張非似乎對自己的聰明才智過於自信,在考到北大後,張非開始放飛自我、沉溺遊戲,高中刻苦努力的張非在大學頻繁翹課、逃課,結果在考試時自食惡果:連掛七科。這極大觸碰了北大學府對學子學分要求的底線。對於張非的掛科行為,北大將其開除。如果不是成績過於慘不忍睹,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
很多人對此嘆息不已:原本犧牲一年時間換來的辛苦成果,竟然以不光榮的開除結束。
三、第三次高考:再創輝煌、考中清華
很多人在面臨被北大開除的結果時,大都會反省自己、後悔不已,但張非不以為意,他覺得開除後大不了重考唄。張非似乎天生就是學習的材質,他並沒有因為被開除而感到羞愧不安,反而他決定進行第三次高考。
不得不承認,張非的心態是極好的:在如此情況下,他能夠有自我安慰的情緒疏導。雖然上了一段時間的大學,但張非對高中的知識記憶猶新,早已把高中知識掌握得爐火純青。
因此,在第二年復讀時,張非並非那麼吃力,他將往年的知識進行梳理後就頗有底氣,第三次高考時,張非不負眾望,以理科狀元的身份考到了清華,不僅是名企打造,還獲得了當地高中頒發的十萬元獎金。這次考上清華可謂是再次華麗轉身。
然而,他不僅沒有因北大的開除而面帶愧疚,反而覺得當初北大開除他是北大的損失。很多人在想:進入清華後的張非定是前途無量,這可是國內一流的學府,有多少人想考考不中,張非應該會好好珍惜。
非也,這一切對張非來說似乎過於容易,在進入清華大學後,張非依然沒能抵擋住遊戲的誘惑,再度沉溺其中,當初被北大開除的慘痛經歷似乎已蕩然無存。或許是孤僻性格讓他很難融入到周的環境,他將大部分的精力全部用在了網遊上。清華和北大一樣,作為中國的頂級學府,對學生個人素質、學習態度極為看重,張非不學無術、多次掛科,多次觸碰清華大學底線,最後將其開除。
俗話說:有再一再二沒再三再四,有了兩次被開除經歷,張非該何去何從?
四、第四次高考:考中清華、順利畢業
實際上,張非把這種開除把當做家常便飯、不以為意,於他而言,考清華北大易如反掌,他並不在乎外界的評論,殊不知這種囂張在日後為其留下了很多隱患。傲嬌的他選擇了第四次高考,四次高考前,張非改名為“張空谷”,六根清淨、空杯心態,改名的目的就是和以前做告別、重新開始。
此時,他也成為了校園內的超級紅人,周邊同學投來的都是崇拜的目光,對於高中學生來說,能夠進出清華北大的都是大神,那麼這次高考還能再創輝煌嗎?
不出所料,第四次高考時,他再次以高分考到了清華大學,不得不說張非的學習能力確實值得認可。
第四次進入清華大學,熟悉的校園,張非感慨萬千,沒有了之前的放縱,張非不敢再生事端,畢竟自己年齡尚大,經不起接二連三的折騰。
進入校園後,他開始學習,但依然抵擋不住遊戲的誘惑,好在經過努力,順利透過清華的學業測試。張非原本想要考取研究生,他的筆試成績遙遙領先,可惜沒有一個導師願意錄用他,
原因是他前兩次被開除的經歷過於獨特,不端正的學習態度直接上升為人品問題。在導師們看來:這是一個高分低能的表現。張非考研不成,不得已選擇就業。
那麼,他的就業之路能夠一帆風順嗎?
五、步入社會,如今泯然眾人
社會是一個大熔爐,良莠不齊之人層出不窮,張非剛一畢業就要步入社會熔爐,他能適應嗎?
畢業之後,張非找了一份普通工作,他很難忍受職場勾心鬥角的氛圍,加上他沉迷遊戲、工作不達標,頻繁被領導批評,這種狀態讓張非挫敗感極重,他不願意融入這樣的生活狀態,索性辭職回家,成為了無業遊民。
那麼,他的父母如何看待他的自暴自棄?
失業後,張非並沒有著急去找工作,他在家中光明正大地遊戲、睡覺,整日渾渾噩噩、不求上進,這種懶散狀態讓他父母非常擔心。孩子再糟糕,也是自己親生的,張非的父母可謂煞費苦心,為了讓張非重新迴歸生活,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畢竟,他已不再是小孩子,用傳統的“棍棒教育”完全改變不了張非的現狀。
最後,在父母的不懈努力下,張非才決定直面生活、重回職場,可惜他與社會已經有了一定脫節,本身就“放浪不羈愛自由”的張非並不願意委身於職場,為了父母,他最終向社會規則妥協,成為了平淡無奇、毫無鬥志的普通人。
很多人說,這種結局是現實的對映,沒有條款規定讀了清華北大就要高人一等,相對於隱居山林、四處流浪之人,張非是幸運理智的。
曾經,他是眾人追捧的學霸人才,是叱吒高校的理科狀元,如果當初選擇在北大好好學習,是否不會有此後一波三折的經歷?
小結
總而言之,一個能夠兩次考上清華、一次考上北大、一次復旦的學生一定有著極為深厚的知識底蘊,如果他能夠在進入大學後,積極融入新環境,或許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張非的學習能力備受爭議,他從小就是別人眼中的三好學生,誰也不會想到,畢業之後的張非竟然會成為無業遊民。張非從最初的學習榜樣成為了“玩物喪志”的反面教材,業精於勤荒於嬉大抵就是如此道理吧。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張非絕非“高分低能”的個例,在育兒方面,家長們一定要全面培養、多方考慮,成績於孩子而言是一個通往康莊大道的敲門磚,但這條康莊大道需要正確的三觀才能成功到達。
此外,孩子的品行決定孩子的一生,一個孩子如果成績好,沒有端正品行,也只會日後殃及無辜,讓父母寒心。面對世間變化莫測的劫數,我們應有從容淡定的豁達心態,也不能缺失奮力拼搏的上進精神。
參考資料:《水調歌頭·送叔永文昌》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