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真實軍事才能如何從這件事中可見一斑

諸葛亮的真實軍事才能如何從這件事中可見一斑

我們現在評價諸葛亮,總說他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說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這一點無可爭議。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作為蜀漢丞相,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十幾年,整頓吏治,執法公平,發展農耕,安撫百姓,把蜀漢治理得井井有條,得到了生前、身後的一致肯定和好評。比如,與諸葛亮同時代的謀士賈詡就曾說過:“諸葛亮善治國。”劉曄也曾說:“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而南宋的思想家陳亮則說:“孔明之治蜀,王者之治也。”

但如果說諸葛亮是傑出的軍事家,則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剝離去小說、話劇等演義,諸葛亮一生最重要的軍事行動,主要體現在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即所謂的五次北伐戰爭。

那麼,我們就捋一捋諸葛亮在五次北伐戰爭中的軍事表現,以此來了解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判斷他是否是傑出的軍事家。

第一次北伐: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率軍攻祁山,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降蜀,關中震動,魏明帝曹睿於是親自坐鎮長安。結果張郃大破馬謖於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後撤退並,返回漢中。

第二次北伐:建興六年(228年)冬,趁曹魏與東吳交戰之機,諸葛亮率數萬大軍出散關,包圍陳倉。陳倉守將郝昭率領一千多守軍堅守不降,諸葛亮圍攻二十幾日未能攻克,糧食耗盡,又聞曹魏援軍已到,只得退軍。

第三次北伐:建興七年(229年)春,諸葛亮派陳式攻佔武都、陰平二郡,郭淮帶兵援救。諸葛亮親自出擊,郭淮撤退,蜀漢成功得到二郡。

第四次北伐: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再度出兵包圍祁山,司馬懿和張郃帶兵援救。李嚴運糧不繼,諸葛亮糧盡退軍。

第五次北伐: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出斜谷,據五丈原。司馬懿堅守不戰,諸葛亮分兵屯田,與司馬懿僵持達百餘日後去世。

以上就是諸葛亮五次北伐的簡單經過,這樣簡單的經過敘述,當然無法看出有何問題,我們需要作進一步深入探討。

諸葛亮的真實軍事才能如何從這件事中可見一斑

1

第一次北伐前,魏延曾提出給他五千兵力,從子午谷奇襲長安。諸葛亮不同意。不同意的原因是諸葛亮認為魏延的策略過於冒險,危而不妥。所以,他堅持自己的策略,認為攻打岐山不僅道路平坦,而且安全,可以穩穩當當地取得隴右地區,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取勝而不會有失。

不可否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確實有冒險的成份。但正如《孫子兵法》所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以蜀漢當時的國力,諸葛亮想要堂堂正正地與曹魏對抗,簡直的以卵擊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蜀漢想要打敗曹魏,或平定中原,匡扶漢室,只能是出奇制勝。

有人說,即便是諸葛亮採納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即便是魏延打下了長安,等曹魏回過神來,長安也是守不住的。

這話其實是毫無道理的。其一、魏延攻打長安,本身就是奇謀,是為了牽制曹魏的有生力量,配合諸葛亮攻打岐山,而非真要守住長安;其二、魏延即便守不住長安,也可以作為一支插入敵後的遊擊力量,擾亂曹魏的戰力部署,這也是有利於緩解蜀漢的正面壓力,幫助諸葛亮佔據隴右——假如諸葛亮真能佔據隴右的話。

試問,如果當時魏延真的從子午谷攻打長安,那麼後來魏明帝還能從容地坐鎮長安,把全部兵力都調往岐山去對付諸葛亮嗎?

還有人說,諸葛亮之所以不同意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因為他愛兵如子,不想損失五千兵力。

這話更是不值一駁。自古就有“慈不掌兵”說法,打戰爭天下,哪有不死人、不犧牲的呢?不戰而屈人之兵,那是要佔據絕對的優勢。而蜀漢對曹魏只有劣勢,哪有優勢?不死人、不犧牲、不戰而屈人之兵,都是痴人說夢罷了。如果諸葛亮連這樣的覺悟都沒有,還與曹魏爭什麼天下?

何況正如我們之前所說,魏延的部隊出了子午谷,未必就會全軍覆沒,說不定在絕境之下,他真就如當年的韓信一樣,殺出一條血路來了呢?

再退一步說,即便魏延全軍覆沒,但他牽制了曹魏的兵力,支援了正面戰場,讓諸葛亮攻打岐山更加順利,少受損失,不是也彌補回來了嗎?後來的事實證明,由於沒有牽制力量,曹魏可以毫無顧忌地全面壓向岐山,使蜀漢的損失更加嚴重。

諸葛亮的真實軍事才能如何從這件事中可見一斑

2

諸葛亮五次北伐的行軍路線,除了第一次和第三次出人意料,其他三次都被曹魏看破。

比如,第一次北伐之後,曹真認為,諸葛亮必定會以祁山之敗為戒,以後一定會從陳倉出兵,於是讓將軍郝昭等駐守陳倉,修建城池。

果不其然,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真就從陳倉出兵。郝昭等後來之所以能夠頂住諸葛亮數萬大軍近一個月的進攻,靠得就是城池堅固。而這其中的一大半功勞,既要歸於曹真,也要歸於諸葛亮。因為,如果諸葛亮不按部就班,曹真就無法猜到蜀漢大軍的出兵路線,郝昭也就無法憑此名垂青史。

再者,郝昭守陳倉時,手下只有一千多士兵,而諸葛亮卻有數萬士兵,雖說陳倉城池堅固,但以數十倍的兵力打一座城池,二十幾日拿不下來,一方面說明蜀漢軍隊的戰鬥力確實很差勁,另一方面也說明諸葛亮的作戰指揮有問題。

諸葛亮的真實軍事才能如何從這件事中可見一斑

3

第三次北伐,無論是出兵的時間,還是用兵的地點,都有些出乎曹魏的意料。從時間上看,第三次北伐與第一次、第二次北伐,中間僅僅過去了幾個月,曹魏沒有料到,蜀漢在連吃兩次敗戰之後,會這麼快就發動了第三次北伐;從地點上來看,曹魏也沒有料到。蜀漢之所以北伐,是想打通出兵中原的通道,而第三次北伐,打得卻是武都和陰平,完全不在通道之上。

另外,第三次北伐之所以能夠取勝,除了上述曹魏沒有意料到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諸葛亮不再按部就班,而是出奇制勝。他先派部將陳戒攻打武都、陰平二郡,引誘雍州刺史郭淮領兵前去相救,然後再親自坐鎮建威城,以逸待勞,等著郭淮。郭淮在半路上見到諸葛亮,只好退去,諸葛亮於是十分從容地攻下二郡。

但這能體現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嗎?第三次北伐蜀軍獲勝,與其說是諸葛亮神機妙算,不如說是誤打誤撞,贏得十分僥倖。

諸葛亮的真實軍事才能如何從這件事中可見一斑

4

第四次北伐實際上是第三次北伐的延續,在第三次北伐中,諸葛亮取武都和陰平二郡,就等於告訴天下人(當然也包括曹魏),他的第四次北伐仍然要攻打岐山。所以,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出兵岐山時,曹魏非常迅速地作出了應對,命司馬懿駐紮在長安,統領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抵禦諸葛亮。

這一次,諸葛亮鉚足了勁要與曹魏大打一場,卻遇到了狡猾如狐、死不要臉的司馬懿。

司馬懿的策略是據險堅守不戰,諸葛亮率軍撤退,他也不出戰,只是一路尾隨。諸葛亮求戰不得,後方李嚴又出了問題,糧食供應不上,最後只好真的撤軍回漢中了。

這裡有一個問題很值得探討,即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為何會求戰不得?除了司馬懿老謀深算、打定主意要耗盡諸葛亮的糧食,逼迫諸葛亮自行退兵之外,難道就沒有諸葛亮在作戰中缺乏靈活指揮的原因?

戰國時期,魏國派龐統率兵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以田忌為主將,以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孫臏建議田忌採取“圍魏救趙”之計,並以逸待勞,在龐涓撤兵回魏國的路上截殺魏軍。龐涓因此打敗,自殺而死。

楚漢相爭之時,魏豹叛漢,在蒲坂屯駐重兵,封鎖河關(黃河渡口臨晉關後改名蒲津關),試圖只守不攻,耗死漢軍。韓信將計就計,故意多設疑兵,陳列船隻假意要渡河關,而伏兵卻從夏陽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襲擊魏都安邑。魏豹大驚,引兵迎擊韓信,韓信大勝,虜魏豹,平定魏國,改魏為河東郡。

孫臏打敗龐涓,韓信打敗魏豹,都是在戰爭中靈活用兵的例子。如果諸葛亮在北伐中也能夠如孫臏和韓信一樣靈活指揮,何愁不能與司馬懿決一死戰?!

諸葛亮的真實軍事才能如何從這件事中可見一斑

5

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到達郿縣,駐軍在渭水南面。此時,諸葛亮至少有兩個選擇:一是從武功出兵,依山而往東;二是向西前往五丈原。

司馬懿率軍渡過渭水,背水立營後,對將領們說:“諸葛亮如果從武功出兵,依山而往東,確實可怕;如果向西前往五丈原,將領們就沒事了。”他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如果諸葛亮駐軍五丈原,那麼他司馬懿就有辦法讓諸葛亮像第四次北伐一樣求戰不得,容易對付。

結果諸葛亮還就選擇了司馬懿認為的容易對付的方式,駐軍五丈原。

不僅如此,諸葛亮因為前幾次出兵都是由於運糧跟不上,使自己志向不能伸展,在駐軍五丈原後,竟然還分出部隊實行屯田,作為長期駐軍準備。

毛在點評夷陵之戰時指出,劉備的蜀軍"宜出澧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糧於敵,打運動戰,使敵分散,應接不暇,可以各個擊破。"這句話,實際上同樣適用於諸葛亮的北伐。

諸葛亮沒能吸取夷陵之戰的經驗教訓,希望畢其功於一役,與司馬懿正面較量。但狡猾的司馬懿只要堅守不出,諸葛亮即便不病逝五丈原,最終也只能徒勞無功,唯有勞師動眾、空手撤軍一途。

諸葛亮的真實軍事才能如何從這件事中可見一斑

6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軍撤退,司馬懿看到蜀軍留下的營壘,稱讚諸葛亮為“天下奇才”。

司馬懿這話有多少真心實意我們不得而知,他說這話,更多的恐怕是“勝利者稱讚失敗者”,抬高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併為因自己之前主張堅守不出(魏軍將領對此頗有異議)找藉口罷了。

諸葛亮寫有《南征》,《北伐》,《北出》等軍事著述,推演兵法,作八陣圖,改良連弩,對古代軍事界有一定的貢獻,但我們看三國到隋朝對諸葛亮的評價,大多隻集中於諸葛亮的治國才能,把他看作是如管仲、蕭何之類的人物,極少稱讚其軍事才能的。

直到唐朝,諸葛亮才正式搖身一變,成了軍事家。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唐太宗與李靖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且表明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其後,唐朝又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與張良、韓信、白起等九位歷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唐朝之後,人們對諸葛亮的評價,除了宋代的蘇軾、洪邁等少數幾人稱讚其軍事才能,清朝的康熙、乾隆稱讚其忠心外,幾乎又都回到了其治國才能上來。

當然,這些評價不包括《三國演義》以及把《三國演義》當正史的人。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831 字。

轉載請註明: 諸葛亮的真實軍事才能如何從這件事中可見一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