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恩師拿20塊錢工資為他買棉鞋過冬,26年後,他為老師買樓

自春秋時期孔子開私塾宣揚“有教無類”之後,中國人就傳承了孔子“尊師重教”的傳統。正如斯大林所言,一位好的老師能夠塑造許許多多個年少而混沌的靈魂,指引他們向善而行,幫助他們走向更美好的人生。

1982年,恩師拿20塊錢工資為他買棉鞋過冬,26年後,他為老師買樓

1978年,青年老師張秀榮被安排進入了內蒙古武川縣的一所小學的初中部任教。當時本身國內條件就很艱苦,更別提地處北部邊境的內蒙古了。張秀榮一進到教室,看到的就是一片破破爛爛搖搖晃晃的座椅,和一群衣裝破陋卻笑容滿面的學生。

當時的張秀榮還是個年輕姑娘,執教時間也不長,加上對這些貧苦孩子的憐憫和關愛,讓她一開始就投入了十二分的精力,來幫助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和成長,唯恐自己做得不夠好,耽誤了自己手底下的學生。

因此,張秀榮老師不僅在白天給所有的孩子們上課,下課之後還專門開小灶給成績落後的同學們補課,等到太陽落山送孩子們回家之後,張秀榮就回到自己的房間裡,電燈批閱學生們的作業,然後做明天或者更遠之後的備課方案。

1982年,恩師拿20塊錢工資為他買棉鞋過冬,26年後,他為老師買樓

而陳志德就是這些需要課後再補課的差生之一。陳志德出生在一個十分貧窮的家庭,穿的衣服要麼是別人穿過不要後送的,要麼是縫縫補補好些次的。他能夠上學,也是家裡人重視教育,硬生生給湊出錢來的。

陳志德白天要上學,下午回了家還要趁著暮色幫家裡幹活,到了晚上有時候捨不得點燈,陳志德就要趁著黎明的時候補作業。但在這樣倉促的學習條件下,陳志德的學習成績自然就相當一般了。

但張秀榮卻看到了這個孩子的特別之處。在補課的時候,她就發現陳志德十分認真,筆記也做得踏踏實實,雖然陳志德的成績不好,但是他十分願意學習也勤於學習,這份深切的求知之心深深打動了張秀榮,讓張秀榮把這個孩子記下,並且在各方各面上都給了陳志德許多關愛。

1982年,恩師拿20塊錢工資為他買棉鞋過冬,26年後,他為老師買樓

但陳志德初三的時候,在這個關鍵的年頭,他卻突然不來上課了。張秀榮立即奔赴陳志德家中,這才知道他們家裡實在是拿不出錢來供陳志德了。張秀榮好說歹說,才勸陳志德父母從新將陳志德送入了學校,還保證自己會在經濟上幫助他們。

就這樣,陳志德才重新上學了,並且考到了一所很好的高中。而陳志德一直都記著張老師的好,他的父母為了家庭忙裡忙外很多時候都照顧不到他,張秀榮就彌補了他所缺乏的母愛,成為陳志德少年生活中最大的溫暖。

1982年,恩師拿20塊錢工資為他買棉鞋過冬,26年後,他為老師買樓

但天有不測風雲,在高中和大學的時候,陳志德的母親和父親相繼去世了,陳志德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即使一邊讀書一邊打工也很難維繫。得知此事的張秀榮,立即用自己微薄的薪資來援助陳志德。

在冬天的時候,陳志德卻連雙像樣的鞋都沒有,兩隻腳在冬天裡只能瑟瑟發抖。張秀榮知道後,立即用自己當時半個月的薪資20元為陳志德買了一雙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陳志德最終完成了大學的學業。

1982年,恩師拿20塊錢工資為他買棉鞋過冬,26年後,他為老師買樓

此後,陳志德靠著自己的努力不斷攢錢,就為了報答為師為母的張秀榮的恩情。2007年,張秀榮六十大壽的時候,許多她曾經的學生都來看望她,而陳志德也不例外。而且他還專程送上了一份大禮——一套價值十幾萬的樓房。

這套房子比起張秀榮當時住的矮房不知要好了多少,但張秀榮一開始卻並不願意接受。但在陳志德的懇求之下,張秀榮最終才搬了進去。一個無私奉獻的老師,和一個知恩圖報的學生,他們的故事也成為了一段佳話。

1982年,恩師拿20塊錢工資為他買棉鞋過冬,26年後,他為老師買樓

後來,3G網路時代開啟,智慧手機應運而生,有了微信之後的張秀榮,還常常收到陳志德的關心和問候,還給張秀榮送來許多藥品和補品。在陳志德眼裡,雖然他還叫著張老師,但是已經將張秀榮當成自己的再造母親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90 字。

轉載請註明: 1982年,恩師拿20塊錢工資為他買棉鞋過冬,26年後,他為老師買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