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甄嬛傳時,雖然主要講述的是後宮女人之間的鬥爭,故對於前朝的鬥爭著墨不多,但卻數次提到準噶爾部落的叛亂,前期年羹堯就是因為平準噶爾而官運亨通,後期強盛的準噶爾部落的更是令雍正頭痛不已。
清早期準噶爾部落
一直以來,我們都將準噶爾部落定義為清朝的一個附庸,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需要屈服於清朝的統治,向清朝的君主俯首稱臣,如果出現反叛的情況,對於清朝而言,自然是需要派軍前去平叛。
那麼同樣會有人不禁會感到疑惑,既然準噶爾部落已經擁有一定的實力可以和強大的清王朝作對,理應當是一個獨立的小國家,而不再是一個需要依附清朝的小小部落,可是為什麼在清朝眼裡,需要用到“平叛”這個詞語來形容自己與準噶爾部落之間的戰爭呢?
這就需要向更久以前回溯歷史了,來看看準噶爾部落的來源。當首個由少數民族—蒙古人所建立的元朝覆滅之後,權利又回到了漢人手中,可是蒙古部族並沒有消失殆盡,殘餘的部落分成了兩個部分,西邊的稱為瓦剌,東邊的稱為韃靼部,韃靼部自持實力強盛,妄圖與明朝對峙,很快被朱棣率領大軍所消滅。而瓦剌卻韜光養晦,休養生息,後來一代代的大明皇帝昏庸無道,導致國力衰弱,瓦剌趁機屢屢發動戰爭,更是在“土木堡之變”時俘虜了御駕親征的明英宗。
瓦剌
後來清人入關,一度風光無二的明朝也走向破滅,那時候瓦剌更名為衛拉特聯盟,也被稱為漠西蒙古,其中包括有準噶爾部族,土爾扈特部族,碩特部族,杜爾伯特部族。彼時清朝兵力雄厚,實力非凡,即便是衛拉特聯盟所有的部族聯合起來也不是清朝的對手,因此為了避免被清人率兵進一步攻打,在順治三年間,衛拉特聯盟的各個部族的首領向清朝聯名上表,意願從屬於清朝並且年年上貢。自那以後,衛拉特聯盟也就正式地與清王朝確立了從屬關係,成為清朝統治版圖的一部分。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會有變數產生。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內部鬥爭之後,葛爾丹實際掌控了準噶爾部的兵權,他有著一顆蠢蠢欲動的心,並不甘願為人臣子。聰明的葛爾丹意識到清朝的強大所在,因此他並不急於向清朝出兵,而是先從身邊入手,他先是用強權奪走了衛拉特聯盟的盟主之位,接著吞併了碩特部,將這個一度弱小松散的邊塞聯盟改變成一批聽由他指揮的草原鐵蹄。
葛爾丹劇照
在葛爾丹不斷進行的兵力擴張之下,準噶爾汗國的面積也在不斷擴大,據史料記載,最興盛的一段時期內,它的國土面積甚至高達七百萬平方公里,這和跟當時清朝所真正掌控的國土面積相差無幾。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葛爾丹開始準備實現自己長久以來的野心。1690年葛爾丹帶領軍隊攻打喀爾喀蒙古,喀爾喀蒙古屬於清朝的附屬領地,因此為了彰顯清朝凌厲的作風和國威,康熙親率大軍征討準噶爾部落,最終葛爾丹率領殘軍狼狽而逃,兩次戰敗之後,葛爾丹自殺身亡。
康熙劇照
雖然清朝在平定準噶爾叛亂時一直佔據上風,但是殘餘的準噶爾部族一直不斷騷擾清朝的邊境地區,和清朝進行著長達數十幾年的鬥爭,雖然實力遠遠不及清朝,但生命力卻十分頑強,且難以消滅。甚至在雍正執政的時候,還曾經在西北方的戰場上失利,輸給了準噶爾,那時的準噶爾部落甚至有著隱隱即將崛起的趨勢,這對於雍正而言可謂是一個心頭大患,可惜他直到駕崩也未能完全消滅準噶爾部落。
等到乾隆即位,在他的統治時期,準噶爾內部為了爭奪權力數次產生內亂,這就給了一直蟄伏的清朝很大的機會,乾隆當然不會錯過時機,他在準噶爾部落最虛弱的時候發動攻擊,最終了卻自己父親雍正的心願,徹底殲滅了這個一度興盛的草原部族。這場戰役從1688年持續到1760年準噶爾徹底亡國,整整打了70餘年,歷經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
乾隆早期清朝地圖
客觀來講,準噶爾部落在當時可以說是清朝穩定統治的一大強勁敵人,無論是兵力還是國土面積都與清王朝不相上下。然而遺憾的是,縱然準噶爾部落十分強大,建國伊始的清朝卻是更勝一籌,毫不誇張地說是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巔峰盛世,與這樣的對手作對,區區準噶爾部落又怎能討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