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第一時間告老師?李玫瑾:別“和稀泥”了,應該這樣做
望子成龍之心人皆有之,在80、90後父母成為生育生力軍的今天,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他們,對孩子教育往往更“嚴格”,期盼將孩子培育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兒童。為人父母的心情自然可以理解,但很多父母忽略了另一面,很多孩子面對“惡勢力”的欺凌,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孩子被欺負第一時間告老師?從忍讓到打回去,結果真不一樣
網友小楊(化名)是馳騁職場的白骨精,收入不菲,對待寶貝兒子瑤瑤的要求標準也很高。打從瑤瑤三歲開始就給他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矩:對人要有禮貌,見人主動問好,不準搶別人的玩具,要樂於跟小夥伴分享等等。
小楊的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起了效果。瑤瑤是小區裡出名的乖巧孩子,謙遜有禮,人人都誇遙遙長大後一定有出息,為此,小楊也沾沾自喜。
但上幼兒園後的瑤瑤性格卻發生了轉變,回家後總是悶悶不樂,經常一個人躲在房間裡不出來。
“媽媽,我不想去上幼兒園!”瑤瑤小臉上都是委屈。
細問之下,媽媽才知道,因為瑤瑤性格好,很多幼兒園的小夥伴趁機欺負他,經常搶走他的玩具。有一次瑤瑤不肯,還被其中一個小夥伴推嚷在地。
“傻孩子,下次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告訴老師!”小楊心疼極了。
但事情並沒有完結,沒過幾天又發生了類似事情。媽媽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對孩子說了一句“狠話”:“他們再欺負你,你就打回去!”
小夥伴們頓時被瑤瑤的“架勢”給鎮住了,大家悻悻然地散開了。此後,大家再也沒有欺負過瑤瑤。而瑤瑤臉上也重現了久違的笑容。
這個事件中,或許很多家長會質疑這位媽媽的做法,這不是教壞孩子嗎?關於孩子被欺負後如何處理,在很多家長腦海中屬於空白範疇,父母總是很理想化地認為沒有機會發生類似事件,但事實恰好相反。
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開講了》正面回答過關於孩子受欺負的話題:家長理應支援孩子“打回去”!李玫瑾教授還以自己教導孫女為例,當孫女被人欺負的時候,她擲地有聲地告訴孫女:“可以揪住對方耳朵,直到對方放手!”
並且指責多數父母不重視孩子的校園生活,有存在“和稀泥”的行為,也正是這些不做主,導致很多孩子遭受欺凌和冷暴力。
當然這個“稍顯過激”的做法還是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廣泛熱議,有部分教育者認為應該分情況而行動,不能一概而論。所有的教育學專家都持有一致觀點,決不能教孩子啞忍,而是要讓他們懂得反抗。
1)引導孩子表達意願
同齡孩子相處鬧出矛盾的事情非常常見,尤其是孩子小時候,同伴可能會因為爭搶玩具而引起爭執。身為家長最好不要立馬參與進行干預,可以交給孩子自行處理。當孩子自己解決不了,向你哭訴的時候,就引導孩子陳述事實,表達自己的意願,同時要教導孩子正確爭取自己的權利。
我們並不提倡“以暴制暴”,但一味毫無底線的忍耐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反而容易養成孩子懦弱、怕事的性格。身為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戰線中,瞭解孩子被欺負的原因,告訴孩子適當情況下要還手,這是培養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能力。
3)引導孩子樹立自信心
多數受欺負的孩子,都是因為自信心不夠、性格內向的孩子。所謂“馬善被騎、人善被欺”,越是懦弱、怕事的孩子越是容易受到校園暴力的滋擾。家長應該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作為合格的父母,要教會孩子自我保護,適當讓他們參與鍛鍊,增強體魄。當然,教育孩子學會反抗,並不等同於孩子就可以“無底線的報復”,不被人欺負的同時,也不能主動挑釁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