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漢城的舊式軍隊發動了起義,這次起義是朝鮮的愛國士兵和貧民共同組織的,他們旨在反對封建專制和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因為,這次起義發生在農曆壬午年,所以,被稱為“壬午兵變”。這次起義的背景非常複雜,它的爆發原因,可以追溯到江華條約的簽訂。
1876年,朝鮮被迫跟日本簽訂了不平等條約《江華條約》。這款條約不僅讓朝鮮的國門被迫開啟,還讓朝鮮成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在條約簽訂後,日本對朝鮮的侵略更加的明目張膽,使得朝鮮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中,他們對政府的不滿就像清朝末期我們的民眾對清政府的不滿一樣。
最終,朝鮮內部的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國內的整個社會變得動盪不安。到了1881年,朝鮮政府做了一件讓舊式軍隊更加寒心的事情。朝鮮政府成立了一支新式軍隊,他們是日方協助建立起來的,深受日本軍方的影響。但是,新式軍隊卻在不斷排擠著舊式軍隊。
由於,政府對新式軍隊的重視,自然忽略了對舊式軍隊的照顧,使得舊式軍隊的將士長達一年沒有領過餉銀。最後,將士們生活不下去心中自然有怨言,且越來越看不慣現在的朝鮮政府。但朝鮮政府卻沒意識到這一點,他們依然將主要精力和資源放在新式軍隊上,不理會舊式部隊的訴求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這就是“壬午兵變”的大背景。
1882年7月,舊式軍隊在柳春萬、金長孫等人的帶領下,將武器對準了統治階級,為他們的自由而戰。而且,在這次起義軍隊,不僅有士兵,還有漢城百姓,他們早已不滿政府的統治,積極響應士兵的起義,並協助他們佔領了王宮。只是,僅僅過去兩個月,起義軍就被清政府、日本政府聯合組成的官兵給鎮壓了下來。
因為,壬午兵變是朝鮮士兵反對封建、反對侵略的起義運動,這次的兵變跟其它兵變相同,都是民眾對統治者的不滿和對侵略者的反抗。所以,這次兵變所遭遇的阻力自然跟其它兵變一樣,遭受當朝政府和侵略者的暴力鎮壓。其實,政府和侵略者都不想國內出現動亂,但卻不肯去解決民眾的問題。
可以說,朝鮮王朝是東亞地區最早跟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國家,這就使朝鮮國內的矛盾加劇:
士兵連續十三個月領不到軍餉,而國內新增的新式軍又處處針對他們,這導致舊式軍隊產生了強烈的不滿,使這群士兵像乾柴一樣,一點就著。之後,在首領的鼓動下,將士們積極響應,開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起義運動。起義軍先後摧毀了官府和朝廷的王宮,最後,他們擁立早些年失意的興宣大院君為新的統治者。
士兵的起義逼迫著朝鮮王朝向外求助,他們的閔妃逃到了中國境內,去找清政府搬救兵。清政府答應了朝鮮的請求,遣兵前來鎮壓起義。
與此同時,起義軍還摧毀了朝鮮境內的日本大使館並殺死日本大使,這就引起了日方的強烈不滿,他們也派兵前來鎮壓這次起義。
最終,在兩個國家的參與下,朝鮮境內的起義活動被撲滅了。
雖然,壬午兵變以失敗告終,但是,日本人卻並沒有得到警示,反而變本加厲的侵擾朝鮮:日軍不僅抓捕了起義軍擁立的統治者興宣大院君,還逼迫朝鮮王朝再次簽訂兩個不平等條約。
可見,日軍的這種行為進一步推動了朝鮮社會的殖民化,使得朝鮮人民日子更加難過。而且,這次起義對於朝鮮近代化程序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它表明了朝鮮人民反抗封建、反抗侵略的決心,也體現了朝鮮人民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
雖然,士兵起義被鎮壓了下來,此前擁立的興宣大院君也被處決了,朝鮮統治者在清政府的幫助下再次統治了這個國家,但是,我們卻要看到這次兵變的積極影響,特別是對朝鮮近代化程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此外,兵變失敗,朝鮮看似恢復了正常,但是,其中卻潛伏了更大的危機,更不穩定。
其實,壬午兵變的失敗是必然的。
因為,在當時的環境下,即使兵變成功,起義軍統治了這個國家,他們也很難擺脫封建統治的束縛。因為,興宣大院君還是封建制度的堅決擁護者。起義軍推舉他為統帥,而統帥的思想卻跟起義軍的目標不一致,這就註定了起義軍的失敗。之後,起義活動因為外來勢力的干預而失敗,沒有看到勝利的果實。
綜上所述,壬午兵變是朝鮮人民為爭取自由、平等而自發組織的起義活動。因為,起義活動被鎮壓,使得日方的氣焰更加囂張,控制朝鮮的意願更加強烈。以至於,朝鮮政府為了滿足日方的要求,只能加劇對國內百姓的剝削,為後期朝鮮國內爆發更大規模的農民運動埋下了種子。
參考資料:
【《梅泉野錄》、《近代朝鮮史》、《承政院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