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大學生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新華社長春10月27日電(記者孟含琪)走進吉林省梨樹縣四棵樹鄉三棵樹村,村頭有一幢白色二層小樓叫“科技小院”。樓內常有一批年輕人出入。他們頭戴圍巾、肩扛鋤頭,看似是當地農民,其實是一群大學生。
這群大學生多年來紮根於此,開展農業試驗,進行新技術推廣,把論文寫在了大地上。
在“科技小院”裡,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博士研究生沙野和同學們正在電腦前錄入最新資料。“4月份到10月份我們都會在這裡,比在學校的時間還長。”沙野說。
梨樹縣是農業大縣,80%以上的耕地種植玉米。2009年,中國農業大學、吉林農業大學與梨樹縣共同成立“科技小院”,推廣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技術。
2017年下半年,沙野跟著老師米國華來到這裡,租地、做試驗、與農民打交道。沒想到,沙野在這裡學習工作了三年,從碩士研究生變成了博士研究生。他協助老師助推梨樹縣多個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新型農業科技,促進農業規模化生產,培養科技農民近百餘人。
村民們對學生娃的印象大為改觀,當地村民姜雲飛就是其中之一。老薑的田與試驗田緊挨著,他親眼看見,種著同樣的地,試驗田澆水更少、產量更高。他服氣了,經常向沙野等人諮詢問題,還主動學習新技術。
像姜雲飛一樣,越來越多的村民成了“實驗員”。不少人會使用“科技小院”的根系掃描器、高精度研磨儀等裝置,還有人可以完成樣品粉碎、稱重等操作。有了科技力量做支撐,當地成為黑土地保護和現代化農業發展的示範地。村民說,大家日子越過越好,最感謝的就是科研人員和這群大學生的辛苦付出。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