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攀比心理,沒你想的那麼糟,父母引導好也能變好事

文|文兒

許多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遇到過很多棘手的問題。如何處理孩子的攀比心理也是一大熱門話題。

王女士的女兒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最近,女兒和王女士提到的事情可是讓王女士很是頭疼。

前幾日,女兒剛回到家,放下書包後就跑來和王女士說:“媽媽,我們班同學都有自己的零花錢,我也想有零花錢。”

王女士對女兒的想法感到有些吃驚,反問女兒:“他們用零花錢買什麼啊?”

女兒瞪著大眼睛望著王女士,小聲地說:“他們會在下課的時候去買零食,然後在班級裡聚在一起吃。”

王女士又接著問女兒說:“是不是想和他們一起玩耍,才和我要零花錢啊?”

女兒點了點頭,滿臉期待的看著媽媽。

這是個真實事例,相信也有不少家長遇到過這種情況。孩子出現攀比心理,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孩子出現攀比心理,沒你想的那麼糟,父母引導好也能變好事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一步步分析。

▲ 攀比心理是如何產生的呢?

許多家長們或許會好奇,孩子天天只接觸小朋友們,老師們和父母,孩子到底是怎麼產生攀比心理的呢?下面我來詳細回答下這個問題。

① 逐漸變強的競爭意識

小朋友們會因為誰的童話故事書更精彩來進行一番“辯論”,也會因為說的一句話恰好是對的而感到驕傲。孩子的競爭意識會隨著年齡不斷增強。

小孩子們具有與生俱來的競爭意識,積極向上的意識,他們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那一個。幼兒園的孩子們普遍喜歡爭強好勝。即使是很小的一件事,在孩子們眼裡也是一件具有競爭意義的事情。這個時候的孩子們心智尚未成熟,喜歡錶現自己,希望自己是眾人的焦點。同時,這個時候的孩子們也比較敏感,不希望自己比別人差。他們認為,只有成為佼佼者,才可以得到大家的喜歡和尊重。

孩子出現攀比心理,沒你想的那麼糟,父母引導好也能變好事

② 從眾心理起到了重要影響作用

某國外的研究表明,人是需要愛和歸屬感的。人需要團體來接納和認可自己。我們的家是一個團體,公司是一個團體,甚至整個社會也是一個團體。所以,人是離不開團體間互相需要的。孩子在上學期間,班級群體就是孩子需要融入的團體。孩子需要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致,才能不被團體排除在外。

但是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尚未形成,又處在很喜歡模仿他人的年齡,不管好事壞事一併模仿,所以從眾心理產生的影響佔很大一部分。

還有一點家長們也需要注意。就像孩子會模仿不文明的家長罵人一樣,家長的攀比行為也會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不要出現攀比的行為。否則孩子看到了,會模仿大人的樣子和別人進行攀比。

▲ 攀比心理有好處有壞處

一提到“攀比心理”這四個字,大家第一反應就會認為這是個貶義詞。其實,攀比心理也分兩種型別:積極和消極。家長們要分清楚孩子出現的攀比心理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有些孩子出現攀比心理是追求物質上的滿足,比如零花錢,買名牌等對於物質的追求。或者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想在團體中有面子,達不到自己的目的就開始出現消極心理,自我否定。這種一定是屬於消極的攀比心理。而有些孩子出現攀比心理,只是不滿足於當下的狀況,想要積極向上,不想被別人趕超過去。這種的攀比心理屬於積極型別,家長們沒必要過多幹涉。

孩子出現攀比心理,沒你想的那麼糟,父母引導好也能變好事

▲ 如何正確面對孩子的攀比心理?

首先,家長們要知道這個階段的孩子很喜歡模仿大人的樣子。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們需要給孩子們樹立榜樣,不要在孩子面前出現攀比的行為。比如,誰的首飾更貴些?更不要拿孩子來進行對比。比如,我家孩子穿的都是名牌,或者我家孩子上的都是最貴的補習班。時間長了,小朋友們之間也會開始模仿大人進行攀比。

其次,儘量讓孩子不要接觸愛攀比的人。並且,家長需要做出正確引導來幫助孩子建立最基本的是非觀念,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要被別人影響。家長需要告訴孩子什麼才是真正值得自豪的東西,培養孩子建立正確的、積極的攀比心理。

孩子出現攀比心理實屬正常行為。這時候家長們要正確引導孩子,告訴孩子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同時也要以身作則,不能讓孩子成為縮小版的、愛攀比的自己。要與孩子多溝通,瞭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

【話題討論:你的孩子有過攀比心理嗎?】

高階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兒童發展,時尚教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60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出現攀比心理,沒你想的那麼糟,父母引導好也能變好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