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眾多,如蜀國五虎上將,東吳四大都督以及曹魏八虎騎都是能征慣戰之將。官渡之戰後,曹操儼然成為了最強大的諸侯,曹操雖然重用親族,如曹仁,夏侯惇等動不動就是督這個,督那個。但在曹操心中,仍有五人的地位或者作用不可替代,甚至提到曹魏智勇雙全之才,就會想起這五人。就是曹魏的五子良將,即張遼,于禁,樂進,張郃,徐晃也,五人戰功赫赫,為曹魏立下汗馬功勞,而被並稱良將。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就曾記載道: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但是就算“俱為名將”也有高低之分,魏武揮鞭,曹操最信任的是哪兩人呢?
第一,從跟隨曹操征戰天下的時間上講,樂進最久,于禁次之,其他三人在後。
在曹操起兵召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樂進就跟隨了曹操,公元190年,曹操命樂進去本郡,也就是樂進的老家招募士兵,得到了一千多人。回來後擔任軍中的假司馬、陷陣都尉。由此可見,在公元190年之前,樂進就已經投奔曹操了。
于禁原本是鮑信的部將,公元192年,鮑信為了救曹操而戰死,于禁又歸屬了王朗,王朗把于禁推舉給曹操,曹操見於禁弓馬嫻熟,拜為軍司馬。
接下來是徐晃,張遼,張郃等人,但他們歸屬曹操的時候,已經過去好幾年了。徐晃是建安二年,也就是公元197年投靠的曹操。曹操準備迎接天子,楊奉在梁(今開封)被曹軍殺得大敗。徐晃則趁機投奔了曹操。
張遼是在建安三年,也就是公元198年,經白門樓之變投降曹操。此時曹操活捉呂布,呂布被曹操殺害,高順和陳宮寧死不屈,也同樣殞命。張遼卻被曹操說服。
張郃最晚,是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張郃與高覽因郭圖向袁紹進讒言,不得已而投降曹操。
以上五人,樂進是最早投奔曹操的。于禁在鮑信死後歸順曹操,鮑信因救曹操而死,所以于禁按理不應該是叛逃,而是友軍投奔。
第二,從官職上,也可以看出端倪,樂進與于禁最受重任。
樂進由於作戰勇猛,被曹魏所重視。樂進經常“先登之功”“所到必克”。可以說樂進就是曹魏軍中的常勝將軍。雖然樂進病逝較早,但在公元217年,因功被封為右將軍。
于禁在《三國志》中被評為“最號毅重”,于禁善於治軍,嚴明法紀,深受曹操信賴,公元216年,于禁就被封為左將軍。可以說是五人中第一個獲得名將軍銜的。
張遼是在公元220年,也就是曹操病逝之後,曹丕繼位,張遼被封為前將軍。徐晃在同年,被封為後將軍,張郃被封為左將軍。而此時已經離於禁與樂進為名將後過去三四年了,況且於禁與樂進已經病故,不可能在與他們相爭了。
第三,從權力上,也是樂進與于禁權力最大,在同時期張遼,徐晃,張郃等人是無法比擬的。
三國時期,有“節”“鉞”之說。漢魏以來,皇帝授予的“節”分為使持節,持節與假節三種。其使持節為上,持節為中,假節為下。使持節可以殺二千石以下,持節只能殺沒有官位的人,如果是軍事,與使持節相同。
假節只是軍事上可以殺犯軍令的。而比“節”更高的就是“鉞”。“假節鉞”就是可以殺“持節”的將軍,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得到的權力。而在五子良將中,他們“持節”的時間不同,但“假節鉞”的只有一人。
最早“持節”的是張遼,在公元209年,張遼平定陳蘭,梅成之亂時,因作戰勇猛,被曹操授予“持節”。接下來是樂進,在公元214年,隨曹操征戰孫權時,被授予“假節”。然後是于禁,于禁在公元216年,曹操自封魏王之後,被封為左將軍的時候,曹操授予于禁“假節鉞”。由於“假節鉞”地位崇高,所以于禁可以看作是宗族外第一大將。徐晃是在公元218年,征戰漢中的時候,被曹操授予“假節”。最後是張郃,在公元219年,漢中之戰中,夏侯淵戰死,張郃被推舉為主將,曹操授予張郃“假節”。
可以說如果從授予“節鉞”的時間來看,張遼最受重用,然後是樂進。但如果從權力大小來看,于禁的“假節鉞”確實是權力最大的。甚至可以斬殺張遼,張郃等人。
綜上,曹操雖然對五人都十分看重,但如果說最信任的,莫過於樂進與于禁二人。于禁第一個被封為名將,並“假節鉞”是其他將軍所不能比的。公元219年,關羽進攻襄樊,圍困曹仁時,曹操直接點名于禁掛帥出征,足可看出于禁在曹軍中的地位,幾乎等於關羽在蜀漢的地位。
所以說曹操命于禁救援曹仁大戰關羽是沒有錯誤的。至於樂進,是最早追隨曹操的大將,被授予“假節”,又是第二個被封為名將的將軍,所以曹操對樂進的重視根本不下於張遼。
總結:于禁與樂進才是曹操最信任的大將,張遼次之,而徐晃與張郃最後。
以上資料主要參考《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