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老師,外國老師講課和中國老師講課會產生很大的區別。
外國老師講課生動形象,中國老師講課大多生搬硬套,不得要領。外國老師講課循循善誘,能讓學生討論,誘導他們一點一點獲取知識,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知識。最終探討到什麼程度,得出什麼結論,外國老師不會橫加干涉,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而中國老師大多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讓學生死記硬背,然後去做題,在做題中應用知識。由此看來,哪種教育方式才會讓學生獲得更為持久的記憶,並影響學生終生呢?當然是外國老師的教育模式了。但中國老師的教育模式也不容忽視,他們認為畢竟要做題應用的,而課堂的討論最終會不了了之,成了耽誤時間的行為。學生手裡資料少,看到的和想到的東西都少之又少,怎麼往深層次探究?要想讓他們多讀些本學科的專業書籍也是不能實現的,學校圖書館即使開放也沒有那麼多的專業類圖書,更何況很多學校根本就不開放圖書館呢!家長也不理解這種教育模式,認為這種教育模式偏離了考試,對孩子不利。更何況這種教育模式本身就水土不服,以學生為主體的討論會拖慢課堂進度,讓課程無法在規定時間結束,不能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於是,這種討論式教學模式只會出現在評優課上,出現在交流課上,而不會出現在正規的課堂上。究其實,還是教育目的制約了教育方法。外國教育是要培養人才的,而國內教育是要培養解題高手的。採用不同的教育模式當然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也會產生不同的學術氛圍。
外國教授講課都是告訴學生資料引述範圍,說出資料的出處,而不是告訴學生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因為對和錯一定適應了某種意識形態的判斷或者帶了先入為主的觀念,不利於科學研究和探索。而國內就很不習慣這種風格,都是直接引述資料,帶有不可質疑和辯駁的權威性,還要學生完全服從,甚至拉幫結派,把學生變成自己的打工仔,一言不合就不讓人家畢業,或者處處刁難人家,到哪裡去尋找學術自由的空氣?
外國老師當然也有升學任務,不過學生的課業負擔比較小,能從小就養成查資料的習慣,並且在小學就會撰寫論文,雖然水平不高,但對於科學研究來說還是很有用的。在國內就滿不是那麼回事了,哪個老師要是敢讓小學生寫論文簡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招致口誅筆伐了。中國的學生課業負擔重,只能做題訓練,根本沒有時間查閱資料,就是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也被很多家長禁止,認為那是看閒書,不務正業。
教育是百年大計,長此以往,中國教育和西方教育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以至於成了現在這個樣子。而對於國內老師們的教育方法並不能求全責備,畢竟在教育制度下,他們也是無可奈何。看來,教育改革任重道遠,尤其是改革整個制度中的人才評價機制和教師工資,更是重中之重。只不過,提了很多年,卻一直沒有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