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皇帝是相當看重自己的面子的,即便是某些地方考慮不周,政策制定得不太合理,做臣子的也得注意糾錯的方法,萬萬不能讓皇帝天威受損,要不然後果是不可想像的。退一萬步講,即便是板上釘釘就是皇帝的錯,那也得為尊者諱,不管找一個什麼樣的替罪羊出來,都絕對不能牽連到皇帝,這也是我們後人讀史的時候經常碰到一些看似很荒謬事情的一大原因。
可咱們實事求是地說,這只是最理想的狀態,很多時候,下面的臣子是不會嚴絲合縫地配合皇帝的,有的人甚至是當眾頂撞,逼得皇帝面紅耳赤,場面那叫一個尷尬,到這個時候,就很能看出皇帝本人的胸襟個和氣度了,在這一點上,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無疑是非常突出的。
在隋唐這段歷史上,絕大部分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位居當時世界第一的大唐盛世,他們對於唐太宗的一舉一動是如數家珍,可其他的皇帝就是知之甚少了,實際上,唐朝能夠取得那麼輝煌的成就,底子都是隋朝打下的,而這位結束了三百餘年動亂的隋文帝楊堅就是一個值得重點研究的人物。別的不說,單說容人之量。善於納諫這方面,他至少不遜色於我們稱頌了一千餘年的唐太宗。
隋文帝在位時期,朝中有一個相當難對付的“刺兒頭”——劉行本,他的父親是南梁時代的高官,早年的時候跟著叔父劉璠一起歸附了北周,據史料記載,此人嗜書如命,即便是在餓的形銷骨立,眼看都活不下去的時候,依然不忘讀書,再加上他意志頑強,性情剛烈,所以很快引起了當時的重臣宇文護的注意,把他提拔為中外府記室,算是正式步入仕途。
後來,北周武帝宇文邕覺得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就讓他擔任了御正中士的官職(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秘書),同時負責編修自己的起居注,劉行本沒有讓皇帝失望,不僅把活幹的相當出色,而且從不將就,即便是在皇帝面前,也從不顧忌太多,對於自己看不慣的事情橫加指責。有一次,皇帝辦公,按照規矩,本來應該劉行本先拿御筆遞給承御大夫,然後再由承御大夫轉呈皇帝,結果那次不知什麼情況,承御大夫沒有經過劉行本,直接就要把筆拿給皇帝,結果劉行本一連怒色,來了一句:“不能拿!”
這話一出,直接就把在場的人嚇了一跳,皇帝立馬問道:“什麼情況?”劉行本不慌不忙地解釋:“大家都得各司其職,都打破規矩亂來怎麼得了?”宇文邕聽了很是讚賞,把非但沒有因為禮節問題為難劉行本,反而對他大加讚譽,此後,所有人都知道,這劉行本不是好惹的。
眨眼到了隋朝建立,劉行本也憑藉自己的本事當上了諫議大夫, 周圍的面貌都煥然一新了,劉行本的刺兒頭風格卻絲毫未改,有一次,隋文帝被激怒,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責打一位犯錯的臣子,把那人打得十分狼狽。周圍的人雖然覺得這樣做不夠妥當,可面對天子的絕對威嚴,還是選擇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唯獨劉行本不一樣。他直接跳出來求情:“這個人的聲譽向來很好,又沒有犯什麼大的過錯,還請陛下寬恕!”
隋文帝正在氣頭上,哪兒聽得進去這些,直接不予搭理。劉行本見楊堅不接招,也按捺不住了,直接吼道:“您把我放在這兒,不就是讓我提意見嗎?現在我意見提出來了,您居然沒有任何反應,對不對的您說句話,我又沒有任何私心!”沒等話說完,就扔下笏板往外走。
到了這時候,隋文帝才意識到自己做的過分了,立馬收斂了怒容,非常誠懇地向劉行本道歉,並下令赦免了那位官員。把皇帝逼到死角當眾道歉的,古往今來恐怕只有這一例吧,好在隋文帝夠度量,也能認識到這人的價值,就讓他到太子楊勇那裡當了副總管。
劉行本到了楊勇那兒,也秉持自己的一貫作風,可惜楊勇沒有自己老爹的雄才大略,他只想享受生活,對劉行本的忠言逆耳一一概不聽,劉行本去世之後,楊勇身邊沒了能夠約束的人,更加肆無忌憚,隋文帝眼看兒子變成了這個樣子,失望之極,他多次慨嘆:“假如劉行本還在,太子也不會墮落至此了!”可惜沒有如果,隋文帝的這些思念,也只能讓九泉之下的劉行本心中有所安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