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線上課堂變得格外熱鬧。社交平臺上,人們調侃著老師變網路主播;短影片平臺上,大眾模仿著線上課老師的授課場景;朋友圈裡,大家感慨著線上課老師的不容易……然而,很少有人想過,線上課螢幕的背後,還有一群從未被聚光燈照射的人正默默支援著這一切。他們就是輔導老師。
輔導老師最早出現在2016年,伴隨K12班課直播飛速發展而誕生。就在今年,輔導老師正式獲得了官方認可,在人社部發布的《關於對擬釋出新職業資訊進行公示的公告》檔案裡,被定義為運用數字化學習的平臺(工具),為學習者提供個性、精準、及時、有效的學習規劃、學習指導、支援服務和評價反饋的人員。
每一堂課前,她都會和主講老師一起磨課
郭夏唯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她也可以開“粉絲見面會”。
郭夏唯是好未來旗下學而思培優線上課程的一名輔導老師,從事這一職業已經有3年多了。每到週二晚上6點,她便準時坐在電腦螢幕面前,開啟電腦上的攝像頭,進入直播間,開始了這一天最重要的工作——跟課。郭夏唯元氣滿滿地與陸續進入直播間的孩子打招呼,等到人數快齊了的時候,她開始帶領孩子們複習上節課內容、預習本節課知識點。半個小時後,課程正式開始,郭夏唯熟練地將螢幕切換成主講老師介面。當主講老師出現在螢幕上時,郭夏唯便開始關注每個孩子的學習狀態,還得留意主講老師的講課內容。
雖然授課是主講老師完成,但郭夏唯的角色卻非常重要。郭夏唯要完成四個部分的工作:課前直播,引導孩子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課中跟課,保障課孩子上學習效果;課後作業批改作業,發現孩子學習問題;日常及時反饋,讓家長更安心。想做好輔導老師的工作並不容易,細心、耐心、愛心、責任心,缺一不可。
為了能夠及時解決孩子學習上的疑問,郭夏唯每次課前都申請和主講老師一起磨課、備課。最開始,她只是為了快速適應輔導老師的工作,到後來,她覺得自己有義務和主講老師一起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這花費了她很多時間,但久而久之,效果就出來了。但凡孩子私下向她詢問不懂的知識點、難題,她幾乎都能幫助孩子解決。也因此,孩子和家長越來越信任她。在結束第一期課程後,家長和孩子都願意相信郭夏唯,選擇繼續跟著她學習。
2019年春天,郭夏唯獲得了學而思培優年度成就客戶獎,來到北京總部領獎。出發之前,她非常開心地發了個朋友圈。當孩子們知道螢幕那端的夏唯老師要來北京了,紛紛吵著要見她,於是,當時的主講老師便和她一起臨時組織了一場見面會。見面那天,郭夏唯一走進教室,家長和孩子們都在為她鼓掌、拍照,孩子們像粉絲一樣將她團團圍住。那一刻,她感覺自己“太幸福了”。
“這篇文章,我是咧著嘴看完的”
和郭夏唯一樣,王心也是學而思培優的一名輔導老師。王心是一個內心柔軟、情感細膩的女孩,她常常會問自己,“你快樂嗎?”在成為輔導老師之前,她的答案總是飄忽不定的。如今,她不再問自己這個問題。因為她時常能夠感受到那份發自內心的喜悅,它來自於職業所帶來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王心擔任輔導老師的時間不長,還不到一年。去年,她從學校畢業後,便透過校招加入學而思培優,成為了一名線上課程輔導老師。在團隊和主講老師的幫助下,王心很快便適應了輔導老師的工作節奏。每當她進入直播間,聽到孩子們稚嫩的聲音跟她打招呼,便不自覺地掛上笑容。孩子們的成長更是讓她堅定了做好這份工作的決心。
泓泓(孩子化名)是王心負責的語文班級裡面的孩子。他是一個安靜的小男孩,從不遲到早退,但是卻很排斥寫作文。王心還記得第一次收到泓泓作文情景。那篇作文要求字數滿350,加入心理描寫。結果,泓泓交上來的作文沒有題目,只有一段話,並且語句不通、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拼音,還跑題了。這讓王心很崩潰,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去批改。
就在這個時候,泓泓的媽媽找到王心,想讓心心老師為泓泓策劃“作文打卡活動”,只要泓泓一個月內堅持打卡15次、提交15篇作文,就可以獲得一個變形金剛。變形金剛是泓泓最愛的玩具。聽到這,王心立刻答應了。當天工作結束後,她便抓緊時間搜尋各式變形金剛圖片,熬夜設計出一份海報。第二天一早,王心便把活動海報發給孩子和家長。果然,精心設計的海報吸引了泓泓的關注,他絲毫沒有懷疑活動的真實性,毫不猶豫地參加了。隨後,泓泓每兩天給王心提交一篇作文,王心進行精批,以鼓勵為主,指出孩子作文中的優點,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附上總評並給出優秀範文讓孩子參考。
就這樣,泓泓的作文越寫越好。在最近提交的一篇狀物的作文裡,泓泓甚至學會運用擬人的寫作手法。他描寫含羞草,“我一碰,它就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一樣低下了頭,還把葉子扣在了一起,就像在守護心裡的小秘密。”孩子的進步讓王心興奮不已,“這篇文章我是咧著嘴看完的”。更讓王心驚喜的是,孩子的語文成績也在隨之不斷地提升,“在第13講的閱讀段式隨堂練習中,泓泓做對了所有的習題。”
孩子的一丁點進步都能夠讓王心開心一整天。和孩子在一起越久,她的內心就越平靜,不再像以前那樣多愁善感了。朋友們都說,她變了,變得越來越活潑了。
儘管輔導老師的工作內容很多,但王心卻非常滿意,“因為收穫的遠遠比付出要多”。除了孩子真實的進步所帶來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外,孩子們對她的依賴和關心也讓王心非常感動。“他們會說,心心老師,謝謝您。心心老師,這次我考第一了。”“他們還會誇我,心心老師今天好漂亮。”“家長們也特別樂意和我分享孩子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在說這些的時候,王心的聲音輕快而動人,摻雜著些許的笑意。
“老師,我好難過,媽媽不愛我,她只愛妹妹。”
在學而思培優,輔導老師不僅是孩子們學習上的好老師,更是他們生活中的大朋友。孩子們不管是遇到學習上還是生活上的問題,開心的、難過的,都會想第一時間找老師來分享他們的小小內心。
去年冬天的一個下午,阿蔡正在忙著整理孩子們的學習資料,突然微信響了。“阿蔡老師,我好難過,媽媽不愛我,她只愛妹妹。”這是他負責六年級班的一個女孩菲菲(化名)發過來的。
阿蔡全名蔡嘉文,大學一畢業便加入了學而思培優,負責輔導深圳區域的學生,家長和孩子們親切地稱他“阿蔡老師”。那天,菲菲上課時狀態非常不好,看上去心不在焉的,既不與老師互動,也沒有完成隨堂作業。下課後,阿蔡便主動去找菲菲溝通學習情況。這是阿蔡的慣有舉動。每當他觀察到孩子課堂表現不佳,便會主動私下找孩子瞭解具體情況。阿蔡一直有一個信念,“如果我沒有幫助孩子進步,孩子損失不只是錢,還有機會成本和時間成本。”但菲菲並沒有回覆他,過了好久,才發來這樣的一句話。
看到微信的那一刻,阿蔡就“懵了”。他並沒有急著回覆菲菲,也沒有將這個情況直接反饋給家長。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小女孩這類情感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他擔心,如果他直接跟家長溝通這件事,一旦家長不理解,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
多番權衡之下,阿蔡決定擱置手頭的工作,先找孩子問問具體的情況。“我窮盡自己的耐心去傾聽和安撫菲菲的心靈,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話會刺痛本就敏感脆弱的傷口。”溝通完了後,阿蔡瞭解到,菲菲的妹妹太小了,家長更多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照顧妹妹身上,對菲菲有所忽略。於是,阿蔡便琢磨著話語,“生怕哪句話會激化這個家庭的矛盾,甚至讓孩子再挨一頓批評”,戰戰兢兢地給菲菲媽媽發了一段語音。
那天晚上,菲菲媽媽只發來了簡單的“謝謝”二字。阿蔡不免有些氣餒,感覺自己可能管多了。誰知道第二天,家長又發來了一句,“老師,謝謝您”。阿蔡愣了許久,因為這是這位家長第一次用“您”這個字眼。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過,“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在學而思培優,這群年輕的輔導老師和主講老師一起,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這句話:主講老師負責學生課堂的“學”,他們負責學生課前與課後的“習”,線上答疑輔導,負責課堂知識點梳理和補充拓展;主講老師負責“教”,傳授知識,他們負責“育”,連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