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半夜,宮裡傳出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八個大字,嚇跑了大宋三朝元老!

由 簡振武 釋出於 經典

01
這是一個關於勇氣的故事。
公元944年的一個夏夜,三更時分,福建泉州。
泉州城牆的城頭上隱隱約約出現了幾十個黑衣蒙面人。
他們是從城下墜著繩子爬上的城牆,幾十個黑影,殺了哨兵,進入了城內。
一行人身背刀劍,躲躲藏藏,直奔泉州刺史黃紹頗的府邸。
這群人是做什麼的?
為什麼要直奔黃紹頗的府邸呢?
劫財?
害命?
報仇?
難道黃紹頗和他們有什麼仇恨?
答案是,否,都不是。
黃紹頗和他們往日無冤近日無仇。
這群人的首領,是一個姓留的裨將,叫做留從效。
他們的目的,是讓他們曾經的主人,王氏家族,重新回到泉州當泉州的主人。
所謂王氏家族,就是當時的閩國皇帝王審知家族。

02
王審知是河南固始人。
兄弟三人加入了唐朝末年的農民大起義,廣招民士。
頭領是安徽壽州一個殺豬的,叫王緒。
當時,中原的各路軍閥都很強大,都在逐鹿中原。
這個王緒打不過李克用、朱溫等等一幫牛人,只得帶領王審知兄弟南下。
一直跑到福建,才算站穩腳跟,後又一舉攻克了漳州、泉州,福州。
到了王審知這一代,終於建立基業,在福建稱王。
此時,中原地區朱溫滅了唐朝,建立了後梁,便以中央的名義任命王審知為“閩王”。
王審知死後,他的幾個兒子為了爭權奪利,骨肉相殘,一直到傳到第九子王延羲,被當時掌握實權的拱宸都指揮使朱文進所殺。
然後,朱文進派其心腹黃紹頗進駐泉州。
本文的主人公,留從效,就是當時駐紮泉州城外的一名裨將。
03
留從效聽說黃紹頗已經率軍進入了泉州,便找到兩個好朋友張漢思、董思安,商量除掉黃紹頗,迎回曾經的主人王審知後代。
他們在自己的部隊裡面挑選,挑選了52名勇士,為首的名叫陳洪進。
這相當於一支古代的特種兵部隊。
指揮官,就是留從效、張漢思、董思安。
請記住這四個人的名字,留從效、張漢思、董思安、陳洪進,他們都是有故事的人。
翻閱史書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發現,那些創業者,都有一種特質,那就是勇氣。
即使是在今天,沒有勇氣作刀鋒,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零。
隨即留從效帶領這支特種兵小隊,殺了黃紹頗,佔領了泉州城,便立即通知王氏家族的當家人王延政。
王延政欣喜萬分,立即派自己的侄子王繼勳當泉州刺史,統領泉州。
留從效、張漢思、董思安等人為偏將。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到了第二年,整個閩國大禍臨頭了。

南唐李璟剛剛繼承父親的帝位,正是年輕人奮發圖強、開疆拓土的年紀,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閩國。
公元946年,他派遣他的心腹,著名的“南唐五鬼”之一的查文徽攻克了建、汀、泉、漳四州,王延政戰敗,閩國滅亡。
王繼勳也跟著叔叔投降。
李璟將以王延政為首的王氏家族遷到南唐的首都金陵,也就是現在的南京。
04
國破家亡之際,留從效這個人又一次展現他的膽略。
他再次召集了那支特種兵小隊的幾個首領,張漢思、董思安、陳洪進等人。
同心協力,並擊敗了李璟的部將李宏通數萬部隊。
然後,留從效給李璟寫信,表示臣服於南唐。
南唐李璟無奈,只得借坡下驢,任命留從效為泉州刺史,董思安為漳州刺史。
就這樣,漳州泉州都成了留從效以及其手下的地盤。
不久,留從效毒殺了董思安,佔有了漳泉二州,南唐李璟只得封其為晉江王,表示南唐對留從效割據漳泉二州的承認。
請大家注意,留從效、張漢思、董思安、陳洪進這四個人,現在只剩下三個了。
留從效本身也是窮苦人出身,他治理漳泉二州時,儘量為百姓考慮,消除了諸多苛捐雜稅。
尤其是他命令士兵墾田,召遊民種地,圍墾海灘,興修水利,從此,泉州漳州有“倉滿歲豐”之稱。
留從效十分重視海外交通貿易,令人在城內“開通衢,構雲屋”,以“招徠海上蠻夷商賈”。
當時從泉州出口陶瓷器、銅鐵器等手工業品,運往東南亞、阿拉伯和非洲東部等地。
再從海外運回象牙、犀角、玳瑁、明珠、浮香、樟腦等貨物。
致使泉州城內,貨物充盈,商業繁盛,號稱“雲屋萬家,樓雉數里”。
留從效還特別重視教育,每年秋天都舉行考試,取明經、進士,謂之“秋堂”。
05
留從效去世後,由於沒有兒子,便過繼了哥哥的兒子留紹鎡繼承了晉江王封號,依然保留對漳泉二州的統治。
但是,權利逐漸被張漢思、陳洪進二人把持。
尤其是陳洪進,年輕力壯,有勇有謀,做事狠辣。
張漢思、陳洪進首先密謀劫持了年幼的晉江王留紹鎡,並誣陷他要勾結吳越國。
然後,直接將他送到了南唐首都金陵,從此不知下落。
張漢思就成為了漳泉二州的節度使,陳洪進為節度副使。
但張漢思想獨吞漳泉二州,就想辦法要殺了陳洪進。

一天,張漢思在官邸大擺“鴻門宴”。
說是召集各個部門領導前來參加。
然後在幕後埋伏了大量士兵,只等陳洪進來赴宴。
陳洪進也沒有防備,大大咧咧和大家一起喝酒,張漢思眼看喝的差不多了,就揮手示意,準備行動。
哪知就在這一刻,大地傳來一陣陣震動,整個官邸東搖西晃,房頂的磚頭瓦塊紛紛掉落,泉州發生了大地震。
幕後躲藏計程車兵也都驚呆了,紛紛逃跑,誰也顧不上刺殺陳洪進了。
這時,才有人偷偷告訴陳洪進,這些人是張漢思安排要殺你的刺客。
06
陳洪進恍然大悟,轉頭回家了。
幾天之後,陳洪進弄了一把大鎖,穿著平常服裝進入司令部,喝退了值勤衛兵,直奔張漢思辦公室。
張漢思在裡面一看到陳洪進,目瞪口呆,無言以對,陳洪進扭頭將張漢思辦公室反鎖。
在窗外,他警告張漢思,把所有印信交出來,然後,滾蛋。
張漢思乖乖地交出了印信,連忙收拾金銀細軟,攜家帶口回了老家,再也不出來了。
從此,陳洪進被南唐皇帝李煜任命為清源軍節度使、泉南州觀察使,自此割據泉、漳二州。
一直到北宋趙光義時期,陳洪進非常識時務,率族人來到開封,將所有泉州、漳州的土地、士兵、錢糧登記造冊,獻給了趙光義。
公元981年,陳洪進被封杞國公。
984年再被進封為岐國公。
此時他已年過七旬,請求退休,宋太宗因此免其朝請。
985年,陳洪進因病去世,宋太宗為此罷朝二日,並贈中書令,諡忠順,追封南康郡王。
07
而留從效的族人,則自此流落民間。
時間流逝,慢慢地,二百年過去了。
斗轉星移,王朝變遷,北宋已經滅亡,趙構建立了南宋。
宋高宗趙構紹興十三年,即公元1143年,一個廣東惠州人考中了進士,他的名字叫留正,祖籍福建泉州永春。

這個留正,就是當年留從效的後人,到他這裡已經是第六代。
留家的家訓,一直都是以努力讀書為第一要務。
留正從南恩州陽江尉這個官職開始幹起,後來任清海軍節度判官之職,第一個欣賞他的人是宰相潘茂良。
當時,潘茂良駐守廣東番禺,留正是他屬下。
留正經常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議,潘茂良覺得窩在他這裡有些屈才,就把他推薦給趙構。
後來,孝宗皇帝趙眘登基,在宰相虞允文大力推薦下,留正開始得到重用
留正的辦事能力非常強,以至於宋孝宗常常對人說,要把留正的每一句話都記錄下來,發給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去執行。
由於工作勤懇,處事老成,加上宰相虞允文的幫助,留正升遷很快,沒幾年,就官拜中書舍人兼侍講,兼權兵部侍郎,又拜為給事中。
宋孝宗後期,虞允文離職,政務主要依靠的就是留正。
自靖康之變以後,宋高宗趙構一直漂泊四海,根本顧不上蜀地。
而南宋之所以能一直保持著陝西南部以及四川、四川以南,主要依靠的就是吳璘吳玠兄弟。
可以不誇張地說,吳氏兄弟一直堅守著南宋的半壁江山,其功勞,堪比岳飛韓世忠二人。
但也因此,造成吳氏兄弟,在四川一家獨大。
這讓留正憂心忡忡。
後來留正被任命為龍圖閣直學士、四川制置使、兼任成都府知府。
他一直想方設法,要把吳璘的兒子——吳挺,調離四川。
最後在他強烈建議下,吳挺被調到杭州,後又出任鄂州。
留正也稍稍安心一下。
08
然而到了淳熙元年(1174年),吳挺又回來了。
領定江軍節度使,並出任興州諸軍都統制。
吳氏,重新掌握四川主要兵權。
這一切,都為後來吳挺兒子——吳曦,叛宋稱王埋下了伏筆。
這就是南宋朝廷不聽留正的主張,造成的惡果。
歷史上,留正被稱為“三朝元老”或者“三朝宰相”,是南宋中期的中流砥柱。
但是,因為留正解決了南宋皇室的難言之隱,導致一世英名被毀,從此默默無聞。
什麼難言之隱?還要從宋孝宗說起。
宋孝宗之所以被稱為孝宗,是因為他當了多年的老太子而無怨無悔。
在宋高宗禪位之後,依然對太上皇趙構恭謹有加。
然而,孝宗自己,卻沒那麼好運了。
孝宗的兒子是光宗趙惇。
趙惇二十多歲被立為太子,熬了近二十年,卻始終接不了班。
不免越來越著急,內心的怨恨也逐漸加深。

再加上趙惇妻子李鳳娘,脾氣刁鑽,蠻橫霸道。
上面父親不肯交班,中間妻子惡言相向,趙惇只得常年忍氣吞聲,性格也越來越怪癖。
逐漸地,就得了心理方面的疾病,而且時好時壞。
公元1189年,宋孝宗終於決定禪位給兒子。
趙惇繼位,是為宋光宗。
09
宋光宗繼位之後,頭幾個月還馬馬虎虎,半年之後,就徹底不搭理宋孝宗了。
按規矩,他應該每天早晨先去給老爹宋孝宗問安,但是,他一連好多天都不去。
宋孝宗每天被晾在那裡,更是尷尬萬分。
在講究理學的南宋,如果皇帝都如此不孝,這國家不都亂套了嗎?
於是,文武百官紛紛勸諫宋光宗。
但是,宋光宗始終置之不理。
後來,乾脆不上朝,不理政事。
那一段時期,從官員到百姓,都指望著當時的宰相留正。
留正每天處理大量的政務,百忙之中,還要抽空勸說宋光宗去問安。
這種尷尬的氣氛一直持續到1194年,宋孝宗病重。
眼看老爹宋孝宗病情嚴重,宋光宗依然置之不理,不僅不去探望,甚至繼續在內宮喝酒宴飲。
太上皇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卻依然不見宋光宗身影。
忍不下去了!
留正率領百官,前去懇請宋光宗探望。
一大群黑壓壓的官員,如喪考批,垂頭喪氣。
宋光宗眼看託不過去,只得答應。

宋光宗一看,轉身就回了宮,再也不出來了。
10
一直捱到6月8日夜,宋孝宗望穿秋水,卻始終盼不到自己的兒子,終於挨不下去了,一命嗚呼。
至死也沒有如願。
而宋光宗,依然是宴飲如故,沒事人一樣。
訊息傳出,百官沸騰,群情滔滔。
好多官員乾脆辭職,以表示自己高潔。
而留正不敢胡鬧,只得硬著頭皮,繼續請宋光宗給父親辦理喪事,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
但是,宋光宗誰也不見,也不出門。
喪事沒法辦,太上皇的遺體就得一直襬放在那。
此時,留正也要崩了。
最終,留正請出了太皇太后,也就是趙構的妻子,八十歲的吳氏。
留正替吳氏給大家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就是,宋光宗哀傷過度,病了。
然後,商量了一個折衷的法子——請立太子。
有太子代為出面,事情就不會僵持在死衚衕。

11
然而,宋光宗可不傻,他理解這個請立太子的含義了:這不就是要取代我嗎?我好不容易敖上了皇帝,不同意,堅決不同意。
留正強忍著內心的狂躁,繼續給皇帝寫條子,請求冊立太子:“皇子嘉王應早正儲位,安定人心。”
幾天之後,宮內傳給留正一張紙條,上書兩個字:甚好。
留正,以及太皇太后吳氏都很欣喜,看來事情有轉機了。
不料,半夜,宮裡面又傳出來一張紙條,是給留正的,上寫八個字:歷事歲久,念欲退閒。
詭異的就是這八個字:就是說我已經累了,想退休清閒了,難道是想禪位給皇子嘉王?
那就不單單是立嘉王為太子,而是直接越級,讓嘉王當皇帝。
歷事歲久,念欲退閒。
歷事歲久,念欲退閒。
這八個字有多詭異呢?
次日,百官聚會。
才發現可堂堂宰相,被孝宗稱讚為“純誠可託”“真宰相也”的中流砥柱——留正,已經跑路,回老家了。
更詭異的是,他跑的時候,身上還帶著那個寫著“歷事歲久,念欲退閒”的條子。
作者仔細比對了好幾種資料,更傾向於這樣的認定:這八個字,很可能是太皇太后吳氏,和他外甥韓侂冑擬定的,並且瞞過了宋光宗。
但他們必須得到首席宰相留正的支援和首肯,才是名正言順的禪位。
這樣做風險極大,一旦不成功,就是謀反的罪名。
留正既不敢同意立嘉王為皇帝,又無法解當前死局,於是思前想後,乾脆跑路,只留給大家一封辭職信。
說昨晚上摔了一跤,腿疼,回老家休息了,反正也沒人批准,他自己批准自己,直接跑路。

12
在太皇太后吳氏的主持下,扶立嘉王趙擴登基。
因為經過這一系列的風波,終於安定下來了,所以叫寧宗。
宋寧宗繼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召回留正,繼續擔任宰相。
只是從此,大家看他的眼光和過去不一樣了。
沒多久,就有御史彈劾,說留正有棄國之罪。
這個罪名真的很適合他。
於是,留正被貶官為建康府判官。
臨走前,把那個寫有“歷事歲久,念欲退閒”的紙條,交給了檔案館。
不過,留正一生功勞,寧宗皇帝不忍心他一直在外地,最終還是讓他回來了。
嘉泰元年(1201),留正進封為魏國公,恢復少師、觀文殿大學士之職。
開禧二年(1206)七月,留正去世,終年七十八歲。
朝廷贈他太師之職。
這是一個關於勇氣的故事。
以留從效開頭。
儘管認不得幾個字,卻敢作敢為,最終割據一方,成為造福一方的晉江王。
以留正跑路結尾。
雖然留正滿腹經綸,文治武功,最終逃避責任,成了千載笑談。
留正的做法也不一定錯。
不過,書讀多了,確實膽子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