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為什麼叫闖王 李自成吃人

李自成傳奇

有關闖王李自成的傳奇故事很多,其中最著名的的有2個,一個是李自成烹煮福王,製成所謂的“福祿宴”,另一個是李自成在洛陽的灑金試人心。

眾民擁護的李自成

傳言李自成有好吃人的毛病,導致他的手下也有了吃人的習慣,甚至連他手下的戰馬由於長期吃人肉的關係,看到對面計程車兵都會雙眼泛紅,興奮異常。傳說,他在攻入洛陽城後,命手下士兵將福王全身的毛髮剃除乾淨,拔除所有的指甲,用藥物排盡福王體內異物,然後將福王和幾頭處理乾淨的梅花鹿放在一口大鍋內進行烹煮,煮熟後和上千士兵分而食之,李自成將此命名為“福祿宴”。

李自成灑金試人心的故事是發生在“福祿宴”事件之後,由於起義軍在攻打洛陽的過程中傷亡慘重,致使李自成的心情很糟,雖然在洛陽殺了福王和一批富紳,當這些都不能解李自成心頭之恨。

有善於察言觀色的部下看出了李自成心中的不開心,於是向李自成獻計。起義軍每次經過一個村莊的時候,由先遣軍在該村子的村口灑一些金銀,如果這些金銀沒有被來往村民拾走,那麼就不騷擾這個村莊,反之,就實行屠村。有一天,當李自成的軍隊正準備向一個拾走金銀的村子舉起屠刀的時候,村民中一個名叫劉富的小夥子站了出來。劉富告訴李自成說“銀子是我撿的,要殺就殺我好了”,李自成問他為什麼撿銀子,他告訴李自成“我知道撿銀子會死,當時我想的是先拿這些銀子給村民買些糧食,然後在去向你們求死”。

李自成聽後,大受震動,下令處死那個獻策計程車兵,並嚴令手下不得擾民,還將銀子送給劉富,而那個村子也因此改名為“劉富村”。

李自成寶藏之謎

李自成在進入北京城之後,大肆搜刮金銀財寶,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李自成在退出北京城的時候又將大明的國庫洗劫一空,有傳言說李自成走時帶了滿滿十幾艘大船的金銀財寶,這些金銀財寶最後的歸屬地是哪呢?現在有兩種說法:

李自成的藏寶洞

第一種說法是李自成派手下李過帶著財寶逃到張家界的天門山附近,李過看到天門山山高林密,於是就把財寶分成很多部分,命令手下藏在不同的地方。等到手下藏好財寶之後,他又將手下聚集在一起,藉著慶祝的名義毒殺了所有計程車兵。由此,世上知道李自成財富的就只有李過一人。李過為了守護李自成的寶藏,就在天門寺出家為僧,法號野拂。另外,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也曾有科考隊在天門山發現了很多的元明時期的文物,這為李自成藏寶天門山的說法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第二種說法是李自成曾藏寶於湖南莽山。今湖南莽山附近有一個村莊一直流傳著一個關於闖王“九驢十八擔金銀財寶”的說法,傳言說,李自成將自己的寶藏就埋在茫茫的莽山之內,該村的村名也曾多次組織挖寶行動,但都沒有多大的收穫,反而有好幾個村名因為挖寶而離奇死亡。正當村名失望準備放棄的時候,有一個村民在莽山之中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洞穴,這個洞穴有著大量的人工挖掘痕跡,考古隊也透過對其年代鑑定,發現這個洞穴建造於明末清初,和李自成藏寶的時間大致,可惜的是洞穴早已空空如也。

李自成吃人

有民間傳言,李自手下的軍馬看到活人都會雙眼赤紅,傳言這是因為其手下用人肉來飼養戰馬,這樣的戰馬看到人都會雙眼發紅,在戰場上才會無所畏懼,勇猛向前。當然,坊間傳言的可信度是不高的。有關李自成吃人的事件,有著一個可信度比較高的傳言。

福王朱常洵

李自成吃的這個人叫朱常洵,是崇禎皇帝的叔叔。李自成在攻下洛陽城之後,率領手下士兵衝入福王朱常洵的府中,在抓住朱常洵之後,李自成望著這個三百斤的胖子,突發奇想。他命人在王府後院找到了幾頭梅花鹿,然後又讓人將朱常洵全身的毛剃乾淨,用藥物排浸朱常洵體內的異物。

做好這些,李自成命人找來一口大鍋,將活生生的福王和處理乾淨的幾頭梅花鹿放在鐵鍋內烹煮,美其名曰“福祿宴”,最終福王被活生生煮死,幾千士兵分食了他三百斤的肉體。李自成之所以這樣做其實是有原因,並不是他喜歡吃人肉。

當時的河南乾旱嚴重,再加上戰爭的摧殘,民眾生活困苦,人吃人的情況比比皆是。而當時封在洛陽的福王完全不理會農民的生活,還是一如既往的吃喝玩樂。作為先帝最喜歡的孩子,福王的生活可謂是無比的奢侈,當時甚至有著“天下之財,半數在皇宮,半數在福王府”的說法。

李自成在攻入洛陽之後,看到骨瘦如柴的民眾和肥胖如豬的朱常洵的時候,才有了“福祿宴”的想法,透過吃人的做法,來發洩他對朱常洵的不滿,同時也拉攏了民眾,積攢了民心。這樣的事情,那時的李自成可能會做的出來的。


李自成為什麼叫闖王

一提到“闖王”,大家一定會想到李自成,其實,歷史上叫“闖王”的有三人,分別是高迎祥、李自成、李來亨。其中高迎祥是第一個自稱“闖王”的人。

闖王李自成

1628年,高迎祥起義反明,隨著起義軍規模的不斷擴大,高迎祥等人也意識到了聯合的重要性,於是他聯合諸路聯軍,組成36營,高迎祥是領袖之一,被手下稱為闖王。

李自成在1630年率饑民起義,先投起義軍不沾泥,後投高迎祥,由於李自成作戰勇猛果敢,被手下稱為闖將,同時也被高迎祥所器重。

後來,高迎祥兵敗被殺之後,李自成就自然而然的繼承了高迎祥的“闖王”稱號。李自成繼位之後,大肆收攏民心,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在龐大的人民群眾的免費宣傳下,李自成的“闖王”稱號越來越為人們所知。

出了對高迎祥的尊重之外,李自成繼承“闖王”這一稱號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是農民階級的特有的侷限性。李自成自己讀書不多,對於“闖”這個字,在他的理解之中,“闖”就是勇猛,不屈服的意思,很符合他本人的性格特點,所以李自成很欣然的繼承了“闖王”的稱號。

李自成兵敗之後,起義軍在不確定他的生死之後,決定由有“小闖王”之稱的李來亨擔任起義軍的領袖。自幼跟隨李自成南征北戰的李來亨,從小對李自成崇拜不已,自然也就接過李自成的傳承你,自稱“闖王”,率領起義軍繼續與清廷抗爭。

李自成要與明朝和議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正午,闖王李自成率領大軍正式開始攻打大明帝都北京城。

李自成攻打北京城

慘烈的攻城戰持續了一天一夜之後,雙方都傷亡慘重。到了第二天,李自成招來投降的太監杜勳,讓他向城上的軍士喊話。但是守城的將軍提出雙方交換人質,讓杜勳與聖上面講,急於向李自成表忠心的杜勳拒絕了人質交換,獨自一人進入城中面見崇禎。

見到崇禎的杜勳一面假惺惺的關心崇禎,一面向崇禎提出了李自成“議和抗清”的要求,當然朝廷需要給大順軍百萬兩犒賞軍銀。此時的崇禎還是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於是,他向旁邊的魏藻德詢問意見,可是早有二心的魏德藻只是一言不發,任由皇帝急的團團轉。一貫優柔寡斷的崇禎只好給了杜勳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讓其離去。

等到杜勳離去,崇禎又向旁邊的魏德藻徵求意見,但此時的魏德藻還是一副唯唯諾諾,莫衷一是的樣子,看到此景,崇禎大怒拂袖離去。隨後,崇禎親擬《親征詔書》表明自己要與守城將士共存亡,至此,正式拒絕李自成的議和請求。

崇禎拒絕議和除了身邊大臣的干擾和自身的優柔寡斷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大明傳承數百年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治國思想,這種治國思想深深的烙印在了大明曆代君王的思想之中。在這種略顯極端的治國思想的促使下,崇禎皇帝才有了必死的決心,最後落了個自縊的下場。

李自成之死

李自成,原名鴻基,剛參加起義軍時,是闖王高迎祥的部下。高迎祥去世後,李自成繼承了闖王的稱號。李自成的軍隊一路打到了明朝的皇宮,推翻了明王朝的統治,但是最後卻敗在了清吳聯軍的手裡。李自成失敗後,那他死了嗎?死了的話又是怎麼死的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李自成之死。

《江山風雨情》李自成劇照

關於李自成的死因有很多種說法,其中第一種說法是自殺。這種說法是從清軍將領阿濟格口中傳出來的。但是大家都不太相信,因為李自成久經沙場,果敢堅強,絕對不可能用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因此這種說法的可信度很低。

第二種是戰死。《程氏宗譜》中說:“剿闖賊李延於牛跡嶺下。”但是根據考證,這裡的李延並不是指李自成,而是另有其人。因此這種說法也不可信。第三種是誤死。清朝初年的《綏寇紀略》中說,李自成獨自一人到九宮山上拜元帝廟。但是當時山民以為他是來偷盜,就將他擊殺了。翻他財物的時候,才知道殺錯了人。

之後還有兩種說法直接說李自成其實根本就沒有死,只是歸隱山林了。第一種說法是夾山寺禪隱說。在1981年時,湖南出土了一座古墓,墓主人是奉天玉和尚,而許多證據表明,這個和尚就是李自成。翻查歷史,奉天玉與當地官員的交往比較密切,單從這一點看來,就不可能是李自成了。另一種說法是青城歸隱。據調查,這青城的李自成也並不是闖王李自成。因此到現在,李自成之死都是個謎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890 字。

轉載請註明: 李自成為什麼叫闖王 李自成吃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