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馬士英是誰 馬士英之死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馬士英是誰

在明末清初的時候,中國時局動盪,一位以詩詞歌賦著稱的人物,差點改變了中國的歷史程序。這個人就是馬士英。馬士英是誰,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能力,左右明清之際的時局呢?

馬士英的畫像

馬士英是貴州貴陽人,生於明神宗萬曆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591年。在他25歲的時候,和阮大鋮一起通過了科舉的會試。三年之後,被授予南京戶部主事,開始進入仕途。直到崇禎年間,被升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但不久之後,他被人告發貪腐,罷了官。

馬士英在罷官之後,又遇到了和他同榜進士阮大鋮,兩個人成為了好朋友。其後阮大鋮由於支援東林黨人周延儒入閣有功,被重新舉為仕人。但是由於東林黨內部的反對,阮大鋮只好推薦馬士英取代自己的位置。

不久之後,李自成大軍攻克北京,又在山海關之戰中大敗,清軍入關。由於戰火還沒有蔓延到南方,南方因此亟需再立新君,以圖光復。因此在馬士英等人的支援下,小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稱為弘光帝。馬士英由於擁立有功,被進為內閣首輔。

馬士英為了報答當年阮大鋮的舉薦之恩,因此在弘光帝面前保舉了阮大鋮,兩個人一起把持朝政。至於馬士英在南明任職期間的功過是非,歷史上的說法很不一致,有的人認為他是一個奸臣,也有的人認為他是一個忠臣。但無論如何,在後來清軍南下的過程中,馬士英並沒有像阮大鋮一樣賣國求榮,因此無關是忠奸,頂多也只能算是一個權臣。

弘光元年,清軍南下,攻克揚州,盡屠八十萬之眾。南方聞風喪膽,開城投降,弘光帝出逃至蕪湖,被清軍捕殺。阮大鋮貪生怕死,投降了清軍。那麼馬士英去了哪裡呢?馬士英是誰,當然不會隨便投降,他率領殘餘勢力南下,盤踞在江浙一帶,多次和清軍交戰,最後犧牲。

馬士英之死

在中國晚明的歷史中,對於馬士英之死有著不同的說法。根據正史記載,馬士英是被清軍俘虜後英勇就義的,而根據野史記載,馬士英並未死去,一直隱居在山中,直到壽終正寢。

電影《董小宛》中的馬士英和阮大鋮

由於馬士英和阮大鋮在南明弘光朝時期的擅權,招致了東林黨復社成員的不滿。而且在馬士英的好友阮大鋮於南京城破後,乞降於清軍,順帶著讓馬士英的形象也在無意之中抹上了一層黑。

在弘光帝覆亡之後,南方相繼又建立了隆武帝朱聿鍵政權和魯王朱以海政權,抵抗清軍的入侵。馬士英本屬於弘光朝的寵臣,而且東林黨對其多有不滿,因此當他去投奔隆武帝和魯王的時候,都遭到了拒絕。但是馬士英並沒有因此轉投清軍,而是自己組織力量,抗擊清軍。

根據史料記載,馬士英在此期間,參加了南明抗清勢力攻打餘杭、富陽和杭州等地的戰役。後來南明勢力最大的隊伍吳日生敗亡,馬士英見大勢已去,遁入四明山,削髮為僧。後來由於叛徒的出賣,使得馬士英被清軍逮捕。但是這個時候,馬士英也沒有投降清軍,最後英勇就義。

在野史中,有學者考證出馬士英並沒有被清軍俘虜,而是一直隱居在山中。而且還有人找到了馬士英在弘光年間直到清康熙年間的活動痕跡。而且在他晚年,還和八大山人一起建立了江西青雲圃道院。

但是無論對馬士英之死持有何種看法,都可以證明他在國破家亡的時候,並沒有像明末的其他士大夫一樣賣國求榮,而是選擇了殉國的結局。如果熟讀南明史,可以發現他的就義和寧波人張煌言十分相似,而後者被人稱為了民族英雄。因此,那些汙衊馬士英的學說,都將不攻自破。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39 字。

轉載請註明: 明朝馬士英是誰 馬士英之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