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何傳位給了平庸的李治,而不是博學多才的魏王李泰?

大家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透過“玄武門之變”除掉了當時的太子李建成,進而得到了太子之位,儘管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但是這場政變卻成為他一生中的汙點。然而,李世民在位期間,卻差點爆發了第二次“玄武門之變”,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太子之爭。

李世民為何傳位給了平庸的李治,而不是博學多才的魏王李泰?

李世民最初冊立李承乾為太子,但是後來卻又垂青於魏王李泰。這讓李承乾心裡十分不平衡,他感覺自己隨時都有被取代的風險,於是開始策劃政變。史書中說他的目標也是先除掉自己的兄弟李泰,然後再逼迫父皇李世民讓位(或者是直接除掉李世民)。但是這個大膽的計劃最終被制止了,事情敗露之後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被剝奪。

李世民為何傳位給了平庸的李治,而不是博學多才的魏王李泰?

但是江山總要在李家傳承,李世民必須要冊立一個新的太子以安定天下人心。但是眾多的候選人之中到底應該選哪個確實是令人頭疼。最終李世民在冊立新太子的問題上聽取了兩個人的意見——第一個人就是廢太子李承乾,第二個人是褚遂良。

李承乾表示,他之前就已經貴為太子,還能有什麼別的奢求呢?如果真要許個願的話,那麼這個願望就是安安穩穩地保住太子之位(臣貴為太子,更何所求?但為所圖,特與朝臣謀自安之道),但是後來這個太子之位遭到了威脅,威脅就是李泰。現在皇帝如果真的要把李泰立為太子,那不正中了他的奸計(

今若以泰為太子,所謂落其度內

),同時又給後世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嗎?

李世民為何傳位給了平庸的李治,而不是博學多才的魏王李泰?

李泰在李承乾被廢之後就光明正大地入宮侍奉李世民,並且提出過一個大單的計劃——只要皇帝把皇位傳給了他,那麼他臨終的時候一定會把自己唯一的兒子殺掉,保證傳位給弟弟晉王李治。李世民表示非常感動,然後把李泰的這個計劃告訴了褚遂良。

褚遂良呵呵一笑——李泰的話能信嗎?人家李承乾本來是一個很好的太子,現在是陛下你嫡庶不分,讓李泰有機可乘。現在如果真的要立李泰為太子,那麼唯一能保住李治性命的就是把李治遠遠地調走。李世民聽了之後哇哇大哭:“我捨不得這個寶貝兒子啊(帝泣曰:我不能)”。

所以,李世民得出了兩條結論:

李世民為何傳位給了平庸的李治,而不是博學多才的魏王李泰?

第一、冊立李泰之後李承乾和李治都有生命危險(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

第二、我已經發動過政變,並且讓李承乾有樣學樣了,所以絕不能給後世再開個篡奪太子之位的壞頭了(我若立泰,便是儲君之位可經求而得耳)!

最終,一個平時比較低調甚至被人稱為“平庸”的李治脫穎而出,李世民把曾經希望最大的魏王李泰降封為東萊郡王,遠離了唐朝的政治核心,這的確是一個防止兄弟殘殺的穩妥方式。另外,後來的歷史也證明,唐高宗李治並不是一個平庸的君主,只不過他的父親唐太宗和妻子武則天的風頭太大,將他的光芒掩蓋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59 字。

轉載請註明: 李世民為何傳位給了平庸的李治,而不是博學多才的魏王李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