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於垃圾分類宣教,她的目標是給孩子們一個綠色未來

幻燈片切換,大螢幕上展示出這樣一張照片:天色灰濛濛的,土地上、幾近乾涸的河流裡、零星的幾棵枯樹樹枝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塑膠袋……“塑膠的壽命比我們長,那我們給子孫後代留下的,到底是什麼?”劉潔的話音落了許久後,整間教室始終鴉雀無聲。

劉潔,現任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員、朝陽區教育學會可持續發展研究分會會長,致力於“垃圾分類”宣講教育,劉潔的目標只有一個:給孩子們一個綠色、可持續的美好未來。

致力於垃圾分類宣教,她的目標是給孩子們一個綠色未來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劉潔就開始垃圾分類實踐教育,她選擇了幾所參與可持續發展專案的“綠色學校”做試點。那個時候,北京的垃圾分類方法還不明確,劉潔就從自己最熟悉的領域下手,先教孩子們把具有再生價值的垃圾分出來。比如,礦泉水瓶要倒乾淨水後單獨留存,紙箱子、筆記本、舊書報攢著別扔。那個時候常用的1、5、7號電池還是含汞的,劉潔也會要求試點學校的老師們帶著學生一起單獨留存。

垃圾分類教育實踐在幾所學校開展得如火如荼,可收集來的可回收垃圾卻讓劉潔發愁,“那會兒咱們北京的生活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不健全啊,你學校把垃圾分好了,沒人來收,一些有害垃圾更沒人要。”但最讓劉潔難過的還是垃圾做不到分類收運,不止一次有學生問劉潔:“老師您讓我們分這麼好,那收垃圾的師傅一車全給收走了,我們還分它幹嘛呀……”再到後來,就連在校老師也和劉潔抱怨:“教不下去了,學生問我,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劉潔也著急,可面對學生和老師們的質疑,她還是堅持,一定要把垃圾分類教育延續下去。“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習慣,當未來有一天垃圾分類有了足夠的硬體投入了,我們的孩子已經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立刻就能進入到分類的狀態當中去。”

劉潔的堅持是對的。從2017年起,北京開始加大對垃圾分類的投入力度。在教委等部門的支援下,劉潔開始更廣泛地在學校開展垃圾分類宣講。

2018年9月,劉潔在市教委和市城市管理委的支援下成立了第一支在職教師垃圾分類宣講團,近30名成員都是來自朝陽區中小學的在職教師。當時,劉潔提出了一項“三個一”理念:打造一支穩定的隊伍,承擔一份堅實的責任,履行一份固定的義務。“我當時的要求真是挺苛刻的,所有參加我培訓的老師,不光要給自己任教的班級宣講垃圾分類知識,還要擴充套件到所在學校的所有班級,甚至是整個片區的所有學校,而這些宣講都得老師們利用業餘時間進行,而且是義務的。”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劉潔不好意思地笑了,“感覺挺對不起這些老師們的,但是沒辦法,垃圾分類的宣講就是要廣泛才能有效果啊。”

當時,劉潔組織了一次為期三天的封閉培訓,這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第一天上課,就有一位男老師遲到了許久,劉潔當場表示,只要有一個人不到就不開講。後來,那位男老師雖然趕來上課了,但聽課的態度很敷衍。下課之後,劉潔叫住了他。一聊才知道,其實這位男老師也是從事環保教育多年了,但因為缺乏整體的垃圾分類氛圍,一直沒有成效,久而久之就心灰意冷了。劉潔聽完他的經歷,理解地點點頭,說:“那你認真聽我三天培訓。”

三天的培訓結束,這位男老師對劉潔和這次培訓的印象都大為改觀,他發現,參加培訓的老師們不光要認真聽講,還得自行組隊、設計口號、設計宣講活動方案等等,“因為只有老師們有思考、有體驗,才能真的理解什麼是垃圾分類、講好垃圾分類。”劉潔說。後來,這位男老師不僅在所任教學校開展了廣泛的垃圾分類動員,還成為了劉潔的教師宣講團裡第一位面向全市講課的人。

有了第一批培訓的基礎,去年9月,劉潔又組織了第二批在職教師志願者宣講團培訓,這次,她把學前教育階段的教師也納入了培訓範圍,實現了從幼兒園到高中所有學段全覆蓋。

現在,劉潔的垃圾分類在職教師志願者宣講團已經招募了40餘人,這些老師們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特點,設計了不同的宣講方案,宣講足跡已經遍佈全市16個區。劉潔自己也在馬不停蹄地朝下一個目標努力,她參與編制的朝陽區中小學生及學前教育階段垃圾分類讀本、繪本已進入校稿階段,不久後就將和朝陽區的孩子們見面;同時,她還在積極融合垃圾分類和疫情防控知識,準備9月份的開學第一課。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王天淇

編輯:徐慧瑤

流程編輯:王夢瑩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97 字。

轉載請註明: 致力於垃圾分類宣教,她的目標是給孩子們一個綠色未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