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胡人圓領袍是如何橫跨三個朝代,融合演變為漢人的主流服飾?

圓領袍從西亞傳入的一種服飾,早在公元前六七世紀的西亞雕塑上就有圓領袍的身影。我國第一次出現圓領袍是在新疆樓蘭地區曾經出土過一件左衽手繪圓領袍,袖口窄小,收腰修身,其年代大約在漢晉時期,這也側面證明了圓領袍的傳入歷史和路線。圓領袍傳入中原地區後深受人們的喜愛,並且逐漸和我們的漢服相融合,並改為漢服的右衽的特點,在衣長、袖形、領口處也多有變化。因為朝代的規制不同,圓領袍也在這唐宋明三個朝代適應當時衣服的主要特點,有著明顯的時代特徵。圓領袍男女皆可穿著,男圓領袍多為純色無花紋,而女圓領袍色彩鮮豔,多有花紋。

圓領也叫作"團領",雖然叫做圓領其實是沒有領形的一種衣服樣式,在穿著者的領口右側,往往綴一顆紐扣,而不用繫帶。衣領部分跟圓形類似,就叫做圓領了,衣服裡面有硬襯,領口的地方釘有紐扣。這樣的衣服就稱為圓領袍,圓領袍起源於魏晉時期甚至更早,是一種閉合的圓領樣式,和我們所熟知的交領右衽有很大的區別,是為了抵禦風沙而作。下面就看看風靡唐宋明三代的圓領袍是什麼樣的吧。

唐朝可是一個喜愛圓領袍成風的一個朝代,恨不得是人人都穿圓領袍。初唐時期的圓領袍的領子是微微立起來的,到了盛唐時期才轉變為平直的領子,並且明朝的圓領袍有左右開叉和不開叉的。開叉的叫做缺胯袍,指的就是下裳的地方是兩片的衫布,並不是直接套住的,繼承了漢式傳統服飾的同時也是方便人們的行動,是男女同款的服飾,平民也可以穿著。

另一種就是兩側不開叉的,下襬處有橫襴,叫做圓領襴袍,主要是官員們常服穿著的,衣服上邊有橫襴這也是唐朝男子服飾的一大特點。我們在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傳世名作《步輦圖》中唐太宗以及他身邊的唐朝官員身上穿的都是圓領袍,在唐朝無論是皇帝、官員或者說是平民百姓人人都可穿著圓領袍。

西域胡人圓領袍是如何橫跨三個朝代,融合演變為漢人的主流服飾?

圓領袍在唐朝是百官常服,文官和武官的圓領袍還是有區別的。所以在隋唐時期,圓領袍就成為了服飾的主流,人手一件圓領袍也是不誇張的。文官的圓領衣服比較長,大概能到腳踝,而武官的圓領衣長就比較短,到膝蓋下邊。這樣的設計也是根據文官武官性質的不同。文官是談論治國之道,所以衣服長一些就會顯得有氣質,而武官平時雙刀弄槍,看不慣了還打兩架,要是穿成文官那樣也是極其的不方便的。

西域胡人圓領袍是如何橫跨三個朝代,融合演變為漢人的主流服飾?

區別圓領袍的朝代,有一種說法是唐圓領不露中衣。唐朝並不是人們不想露,而是和人們穿著的內襯有很大的關係。唐朝的時候人們穿的內襯是半臂上襦,半臂上襦像是除去了袖子的衫,變成了寬口短袖的衣服,和衫的長度一樣長,領口是淺交領,所以中衣並不會外露。

因為唐朝時期的民風開放,人們還喜歡穿胡服,所以唐朝圓領袍就承襲了以前的樣式,為窄袖,我們知道胡服大多數也都是窄袖的。唐圓領的袖子看似其實只是因為他的放量大,並不是寬大的袖子。唐圓領一直承襲著窄袖子,窄下襬的樣式,到了後期下襬才逐漸放寬。唐圓領袍的內外襟是對稱的,重合部分比較窄,側面是直的,用兩顆紐扣固定。領子的外襟平時也可以翻下來穿,和現在時裝大衣的領子類似,我們所熟知的《長安十二時辰》當中就有這樣的例子。

西域胡人圓領袍是如何橫跨三個朝代,融合演變為漢人的主流服飾?

宋圓領相對於唐圓領來說領口較大,並且領口平齊。宋圓領的內外襟也是對稱的,但是重合的部分比較寬大,宋朝圓領袍是男裝。並且也分為缺胯袍和襴袍,缺胯袍有單側內擺,是官員私下的穿著,平民百姓也可穿著的。宋襴袍又唐代的襴袍發展而來,也是兩側不開叉,下襬處有橫襴,是宋代的公服。宋圓領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袖子極其寬大,由窄袖變成了寬大的袖子,就連皇帝的一些衣服也變成了廣袖的。為了方面,某些武將的圓領袍還是城西唐朝的圓領袍,是窄袖的,方便武將的日常訓練。

西域胡人圓領袍是如何橫跨三個朝代,融合演變為漢人的主流服飾?

上面提到區別圓領袍的朝代就是看領子。能看的見領子的就是宋圓領或者明圓領,上邊已經介紹過為什麼唐圓領看不見領子,下面就介紹一下為什麼宋圓領能看得見領子。因為到了宋朝人們外衣裡面所穿的中衣,就由唐朝的圓領中衣和淺交領半臂變成了交領中衣,而這種交領中衣領子比較高沒加上宋圓領的領口較大,就能看的見領子了。

到了宋朝又出現了一種由圓領袍演變而來一種形制叫做襴衫。有文章記載這種襴衫在唐代便有了,但是目前是無可考證的。所謂襴衫就是沒有袖頭的長衫,下襬處多有橫襴,領子處大多為圓領或者交領。一般都是白色的細布來做,並且腰間要繫上腰帶。宋圓領在歷史的畫卷中記載要少於唐代,這也是因為,圓領袍逐漸成為公服的原因,平民百姓雖有穿著但是還是較少。

西域胡人圓領袍是如何橫跨三個朝代,融合演變為漢人的主流服飾?

明圓領對於宋圓領來說變化不大,但是和唐圓領就有許多區別了。唐圓領來說和宋圓領一樣領子處變得寬大並且是平直的,但是對於宋圓領來說袖子並不是很寬大,並且出現了多種袖型,並且明圓領的大袖是縫合起來的。明圓領的內外襟不對稱並且重合部分很寬,大襟是圓領,用釦子固定。側面向右偏斜到腰上,用繫帶固定。

西域胡人圓領袍是如何橫跨三個朝代,融合演變為漢人的主流服飾?

明朝的圓領袍是從唐朝的缺胯袍演變而來的,有男女兩種,男圓領袍兩側有開叉有外擺。明代初期的圓領袍看似是和唐宋兩朝的圓領袍並沒有很大的區別,但是我們從魯荒王墓出土的圓領袍可以看出出來,要比唐宋兩朝的圓領袍裡面多了一塊打褶子的布,這也就是內擺的雛形了。

到了明朝中晚期的時候就出現了外擺,變成尖翹的了。並且明圓領和宋圓領一樣都是露出領子的,因為內搭大多數是貼裡都是交領。雖然明圓領和宋圓領內都穿著交領中衣,但是因為朝代的交領不同。宋圓領內所展現的是一個v字型的中衣,而明圓領內展示的則是一個y字型的中衣,這樣唐宋明圓領就很容易能夠區分了。

西域胡人圓領袍是如何橫跨三個朝代,融合演變為漢人的主流服飾?

女圓領袍有兩種:一種是兩側開叉有外擺,一種是兩側開叉無外擺,但是腋下有很明顯的明褶。對於明制女式圓領袍人們很容易和圓領長襖弄混淆,長襖的裁剪方式是通裁開叉並且腋下不打褶子,而圓領袍則是腋下打兩三道明褶,外擺定在大襟上並且長度到腳,穿的裙子能稍稍露出裙襴或者根本露不出裙襴來。一般的女人是不穿帶有外擺的圓領袍,到了明朝後期的一些古畫中依稀有記載,在孔府舊藏中也有女圓領袍帶外擺的文物。到了明朝這種圓領袍大多就是被授予誥命的貴婦進宮覲見設宴的重要場合穿著的。

西域胡人圓領袍是如何橫跨三個朝代,融合演變為漢人的主流服飾?

明圓領和宋圓領還有的區別的就是,宋圓領的衣服比較素淨,沒有花紋,到了明朝就有各種紋飾漸漸的加了上去。並且和官服聯絡起來,為了區分三六九等,更出現了“補子”這個概念,用布條鳥獸代表不同等級的補服,各種飛魚紋蟒紋等等也都加了上去,成為當時使用頻率最高的禮服。不僅是官員的常服,就連皇帝也是喜愛穿著的。圓領袍演變而來的圓領襴衫的使用也是較為廣泛的。和宋襴衫相比,他取消了膝襴變成了無膝襴襴衫,它的衣緣比較寬,估計是可以代替膝襴。雖是宋襴衫演變的但是也是圓領袍演變而來,由此可見我國對於服飾的融合度是極高的。

西域胡人圓領袍是如何橫跨三個朝代,融合演變為漢人的主流服飾?

圓領袍雖然是外來的服飾,但是經過和傳統服飾的融合,對於、其他國家的服飾也產生了比較深遠的影響。唐朝眾所周知的“大唐盛世”不少的日本使臣前來我大唐學習探索並且帶回了從我國學習的技藝,這其中就有我大唐的圓領袍。

大唐時期日本正處於飛鳥時代、奈良時代,他們那個時候的圓領袍和唐圓領並無差別,之後後期日本的和服才創出了自己的風格。在日本平安時代更是把圓領袍作為貴族階級的朝服禮服。在日本的傳統服飾中,天皇的便服“直衣”就是圓領袍的基礎款式。不過,日本的圓領袍類服飾輪廓平直生硬,視覺上有更多的膨脹效果。

西域胡人圓領袍是如何橫跨三個朝代,融合演變為漢人的主流服飾?

不僅是日本,朝鮮的服飾也深受明朝的圓領袍影響,朝鮮前期的圓領袍和明圓領並無區別,只是在長度上韓服圓領的長度要比明圓領短三寸,當時朝鮮為明朝的附屬國,所以在衣服上更沒有長過明圓領的道理。到了後期朝鮮的圓領袍的下襬越來越長,補子越來越小,上衣也越來越短,和朝鮮服飾的女裝相類似。

後記:由此看見圓領袍不僅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並且還深受外國人的喜愛。雖然很長一段時間在外國人看來我國的傳統服飾是唐裝旗袍但其實並不是這樣因為清朝到了滿族愛新覺羅氏的統治之後就嚴令禁止身穿漢服,所以圓領袍在清朝時期並不能夠被普遍的穿著,所以出現了一個斷點。對圓領袍產生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沒有使圓領袍更多的流行,但是這並不妨礙人們對圓領袍的喜歡。

從現在人們喜愛的圓領T恤來,看圓領已經為人們普遍所接受了。雖然不是我國本土衣服,但是經過各個朝代的融合變化,胡服的特點全無,放到今天來看圓領衫的樣式也廣受人們的喜愛,成為了我國服飾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302 字。

轉載請註明: 西域胡人圓領袍是如何橫跨三個朝代,融合演變為漢人的主流服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