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後,事件的兩位主角張學良和楊虎城的命運也就此發生了重大轉變,首先是張學良感覺心中有愧,堅持送蔣介石回南京,結果一到南京就被扣留,從此失去人身自由,抗戰期間也輾轉過不少地方囚禁,後來蔣介石敗逃臺灣前,也將他帶去臺灣繼續關押,直到蔣氏父子全部歸天后才還他自由,張學良被整整關押了半個多世紀,足見蔣介石對他的憎恨,相對於張學良而言,另一位主角楊虎城將軍卻在抗戰爆發後即被蔣扣押,而在蔣介石逃離大陸前將其殘忍殺害,為什麼同樣都是發動西安事變的兩位主角,結局卻不一樣?直到張學良重獲自由後才說出了真正原因。
首先兩個人的歷史遭遇不同,張學良是紈絝子弟,從小錦衣舒食,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其爹被日本人炸死後,他順理成章接收了他爹的全部家當,成為一方大員,而楊虎城則是窮苦人出生,12歲即到飯店當雜工混口飯吃,14歲時,其父被清廷殺害,楊虎城借了一輛獨輪車,披星戴月步行200裡替父收屍,在鄉親們的幫助下,草草將父親安葬,辛亥革命爆發後,不甘受壓迫的楊虎城率眾加入了陝西民軍與清軍作戰,袁世凱奪權後,楊虎城被迫返回鄉里,在一次打死收債的惡霸秀才李楨後落草為寇,拉起了百十號人的隊伍,成為同州一帶著名的刀客。
1915年,楊虎城率眾參加了陝西護國軍,加入反袁陣營中,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豎起護法旗幟,楊虎城積極響應,並任陝西靖國軍左翼軍支隊司令,打敗了北洋軍的多次進剿,為消滅陝西靖國軍,北洋軍組織3萬大軍圍攻武功,楊虎城率部與敵血戰20多天後,由於寡不敵眾,被迫退至鳳翔,為儲存革命力量,他率領餘部跋涉一千多里,在多次擊敗圍追堵截的各路敵軍後,到達延安(此時的延安是著名的沙陀國井越秀的勢力範圍),楊虎城的忠勇得到國民革命軍的極大讚譽,孫中山親自為他辦理了入黨手續。
1927年初,應馮玉祥的邀請,楊虎城就任國民軍聯軍第10路軍司令,不久改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10軍軍長,率部東出潼關會攻河南,5月,任東路軍前敵總指揮,受鹿鍾麟節制,指揮龐炳勳、王鴻恩、呂秀文三個軍,在隴海路東段歸德、徐州之間,和直魯聯軍徐源泉、褚玉璞、孫殿英、張敬堯等八個軍作戰,終因雙方力量懸殊,傷亡過重,再加上國民聯軍第11軍姜明玉在後方叛亂,歸路斷絕,楊虎城被迫轉至皖北太和縣、河南鹿邑一帶休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楊虎城拒絕在其部“清黨”,並對蔣介石的做法感到不滿。
1929年,唐生智在打敗馮玉祥後突然宣佈反蔣,使得蔣驚慌失措,他急忙派劉峙率軍討伐,並命令楊虎城留一部駐守南陽外,主力開赴信陽,後來,蔣又令楊守住南陽,相繼向唐右側背進攻,楊虎城審時度勢,回電要向唐的大本營駐馬店進攻,蔣回電說:“估計兄部兵力單薄,不能負此重任,如兄由此決心,即照此執行。”當時因為大雪,部隊調不回來,楊虎城所能使用的兵力不超過三個團,而且武器也都較差,楊虎城毅然決定偷襲駐馬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敵以致命打擊,取得了駐馬店大捷的輝煌勝利,嚴重打擊了唐生智的勢力。
當蔣介石、劉峙初接到楊虎城告捷的電報時,還不信楊虎城建了這麼大的奇功,據說劉峙還疑惑楊虎城與唐生智合夥設立圈套,誘殲第一師的主力,因而遲遲不進,還一再電詢進入市內的是否正規部隊,進去了多少,龔浩、劉興兩師是否動搖,直到唐生智部與楊虎城部激戰一晝夜後,龔浩、劉興兩師離開平漢線轉移到駐馬店以東地區時,劉峙才派鐵甲車到確山來聯絡,第一師與十七師在確山會師後,決定將龔浩、劉興兩師包圍於駐馬店東郊而殲滅之,1930年1月9日,唐生智通電下野,表示悔過,1月13日,劉峙通電宣佈,“討唐任務已告完畢”,在討唐戰爭中,蔣介石原本把楊虎城當陪襯用,計劃只要楊部能側擊唐軍的右翼,協助劉峙主力作戰即可,不成想楊虎城竟獨挑大樑,用奇襲戰法一舉解決了戰爭的全域性,實在出乎意料,當收到楊的報捷電後,蔣除覆電對楊備極嘉獎並著查報有功官兵以憑敘獎外,並立即批發了獎金10萬元,接著令把十七師擴編為第七軍,由楊虎城任軍長兼十七師師長。
為了表彰楊虎城在討唐戰爭中所立的奇功,南京國民政府於1930年1月和2月先後授予楊虎城二等、三等寶鼎勳章各一枚,駐馬店戰役是楊虎城軍事生涯中傑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自從軍以來,獨立策劃發動的規模最大、繳獲最多、影響最大的成功戰例,從戰役的策劃、發動和實施中,處處表現出楊虎城這個沒有受過系統文化,軍事教育的所謂粗人敏銳的政治洞察力、高超嫻熟的軍事指揮能力、機敏果敢的決策力和身先士卒的勇敢精神,駐馬店戰役也是他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一名傑出軍事家的標誌,中原大戰期間,楊虎城任蔣軍第7軍軍長、第17路軍總指揮,在平漢線正面堵擊馮玉祥,後由於張學良的加入,馮玉祥、李宗仁、閻錫山戰敗,楊虎城佔領西安,被蔣介石任命為陝西省主席。
由於楊虎城不是蔣的嫡系,所以蔣對他是即用又防,為此,楊虎城也心知肚明,他對蔣的基本方針是:在其不危及根本利益時,以服從合作為主,政治上表面保持一致,實地裡自搞一套,在透過與蔣的幾次合作以及蔣對其他軍閥的瓦解情況來看,楊虎城深知明著與蔣鬥爭很不明智,為此在處理與蔣的關係上應做到:和蔣鬥爭,首先必須在政治上有自己的做法,蔣在政治上弱點很多,我們必須抓住這一點,方可站住腳,如果需要取得外力合作的話,只有中國共產X,對其他的地方軍事反蔣力量不能有過高的期望,為此,他與川北的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達成互不侵犯默契,並簽署了《漢中密約》。
1936年12月,蔣介石親自到西安,逼迫楊虎城、張學良圍剿紅軍,楊虎城拒不執行命令,在多次與蔣進諫無效後,決定發動兵諫,扣留蔣介石,通電全國,聯合抗日,事後,蔣被迫答應,隨即,楊虎城被南京國民政府撤職留任,並強迫其出國“考察”,抗戰全面爆發後,楊虎城多次向蔣請求回國抗日,均遭拒絕,後楊虎城堅持私自回國抗日,不曾想剛一進入國內即遭到特務逮捕,自此失去自由,在蔣介石敗逃大陸前,密令毛人鳳將楊虎城將軍全家及其秘書全家全部殺害。
關於楊虎城將軍被害一事,一直讓人很難理解蔣介石的做法,為何張學良生,而楊虎城死,直到蔣氏父子都死後,張學良重獲自由,在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從張學良零星透露出的一些資訊中,我們明白了楊虎城將軍被害的真正原因,原來在“西安事變”中,起決定作用的正是楊虎城將軍,張學良只不過是個配角而已,楊虎城才是真正的發動者,張學良只是名義上的主角,他剛剛丟掉東北,迫切需要做出點成績來緩解國內日益高漲的“殺死賣國賊張學良,以謝國人”的不滿情緒,這點蔣介石自然也看得明白,因此,在蔣看來,楊虎城是罪不容恕,而張學良不明就裡,人云亦云,也該殺,如果不是因為社會各界對張學良的關注較高以及國民政府內部高官的求情,再加上宋美齡的從中作梗,以蔣的流氓習性,估計張學良也早就人頭落地了,但是楊虎城就不同了,他是雜牌,在國民政府內部沒有根基,出事沒有人為他開脫,以蔣瑕疵必報的性格來言,楊虎城既是事變的主謀,又與紅軍關係密切,這絕不是蔣介石所能容忍的,因此殺害他也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