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的追求是分層次的。或只求個吃飽穿暖家人和睦平安,或想要獲得更大名利,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還有的追求更高一層的精神境界,以期能夠得到精神昇華。無論哪一種,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或者原因。
畢業於北京大學這種讓人仰慕的高等學府的學子,卻要追求一種個人的平靜,拿起了刷子拎起了油漆桶。這種專業與職業的差距,讓一般人看來實在是費解。她就是河南女子蘇黎傑。
以北大為跳板卻躍進了鄉土路
蘇黎傑自幼聰慧好學,1998年高考時考取了河南大學。跟北京大學結緣還要得益於她繼續追求自身提高、學業深造的夢想。
四年的河南大學生活之後,她如願考進了北京大學繼續攻讀碩士。在外人看來,蘇黎傑的人生路程中已經是開滿了鮮花和憧憬。她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畢業之後就開始為進入北京名校教書做準備,但是卻很遺憾沒有得到認可,只能另謀出路。
在大城市,即便是她這樣的天之嬌女,討口飯吃也不是那麼容易,後來她當過老師,也任職過公司的職位。甚至還在2009年參加公務員的考試,只不過沒有成功。
可見,她是渴望能有一份穩定的沒有任何後顧之憂的工作。不然也不會在頻繁更換工作之後,再回頭去考取公務員。
幾年的時間蹉跎,就到了三十歲的年紀。女人不經歲月,職場女人更是經不起時間的折騰。蘇黎傑在幾番琢磨之後,毅然放棄了一個房地產公司的邀請,放棄了百萬年薪的誘惑,選擇離開都市回到她走出來的農村。
她的理由是:這種繁華不屬於我。
油漆工裡來了才女
回到農村也不是她所想的那麼平靜順利。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才是主要的。家裡花錢供了那麼多年,不可能再返回去讓家人養著。
蘇黎傑拿起了刷子拎起了油漆桶,當了一名油漆工。
北大的專業技能此時被她束之高閣。其實她擱置的何止是北大的知識,她把這些年大學所有的知識和技能都擱置了。
周圍人的指點肯定是有的,她不理睬就是了。
真正讓她內心自動疏遠的是曾經的同學們。生活圈層不一樣,自然也就有了高下的對比。她只含糊地告訴別人自己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從事設計工作。同學聚會諸如此類肯定是不會再去,她得給自己保留最後的那點尊嚴。
她現在就是一名純粹的體力勞動者。她很享受這種生活狀態,身體上的累和心理的累以及複雜的人際關係比起來不算什麼。
理想與現實的較量
工作沒有什麼高貴與低下之分,只有適合與不適合。高學歷低就業最後闖出一番天地的人有很多。曾經熱極一時的"豬蹄哥"賴章平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一個理工男放棄工程師的工作,卻去當街擺攤賣豬蹄。最後不僅實現了財務自由,還實現了開連鎖店的創業之夢。
大學生不當白領並不一定就是教育的悲哀。大學生回家再找父母養著才是真正的悲哀。
就像蘇黎傑,在選擇職業過程中,總要經過幾番掙扎與較量,總要努力認清自己該走什麼路。本科生也好,研究生也好,碩士博士也罷,擁有了高學歷並不一定代表有高情商和逆商。
蘇黎傑不喜歡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其實從另一個角度可以反映出她比較差勁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對繁雜事務的處理能力。
我們在學校接受更高一層次的教育,更應該在學校的教育中學會如何把學到的知識轉變為謀生的手段和技能。在蘇黎傑的幾次跳槽與面試之中不難看出,她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卻沒有學會先認同再謀發展。
畢業生沒有多少工作經驗,最忌諱的就是眼睛往上看卻忽略了自己可能連最基本的辦公室工作都做不好。所以磨練是第一要經歷的。還有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沒有誰規定牛校畢業的人就一定會有牛氣的工作。
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期望值,在獲得實踐機會的前提下才能圖職業的發展和個人價值的體現。
幾番現實與理想的較量之後,讓人欣慰的是,蘇黎傑能夠"放下身段彎下腰"。
這讓人想到大山裡的伍繼紅,同樣高等學府(人大)畢業的她,在考公考研受挫後就一蹶不振,任憑命運推著走,最後成了普通木訥的山野農婦,這難道不更加令人惋惜嗎?
幸運的是,蘇黎傑還沒有徹底放棄,她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存圈子,而且頂著壓力很好的站住了腳跟。也許,對蘇黎傑來說專業知識的擱置只是暫時的。
迴歸鄉下,不是單純為了舒適,而是換了一個奮鬥的空間,換了一種人生的活法。
我們希望看到,油漆工只是蘇黎傑跳出給她壓力圈子實現自己夢想的一個出口,而未來,則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