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硯與筆、墨、紙合稱為“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硯臺從單純的文房用具,發展為集書法、雕刻、繪畫於一身的精美工藝品,被歷代文人視為珍玩藏品。

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在文房四寶中,硯臺最為文人所珍視。北宋詩人唐庚在《古硯銘》中寫道“筆之壽以日計,墨之壽以月計,觀之壽以世計”;蘇易簡在《文房四譜》中也將硯放在四寶之首,說“筆墨兼紙,皆可隨時收索,可與終身俱者,惟硯而已”;甚至一些文人將自己收藏的硯臺陪葬。《遂昌雜錄》中記載一則逸事:“和靖先生……楊連真助亦發其墓焉。間棺中一無所有。獨有縮硯一枚。”由此可見,古時文人們對硯臺的鐘情程度可見一斑。

硯臺的起源

硯臺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石器時代,當人們發現礦物顏料,並試圖用顏料來裝飾器物、美化生活,硯臺就應運而生了。

初期的硯,形態原始,是用一塊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壓墨丸研磨成墨汁。陝西臨潼縣姜寨遺址中出土的一方石硯,從其結構及附帶的器物推測,古時還需使用硯臺需借石質磨杵來研磨塊狀的礦物顏料。

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陝西臨潼縣姜寨遺址出土的石硯與磨杵

自然形態的石硯一直從戰國和西漢早期都在使用,隨著秦朝統一中國文字,硯臺也正式登上“大雅之堂”。

漢代之前,對於製作硯臺的材料選取,只需要具備一個條件——堅硬耐磨即可。

而漢朝之後,古硯的發展出現了重大改制。由於發明了人工制墨,人工制墨可直接磨於硯面,因此不再需要磨杵來研磨天然或半天然的礦物顏料了,因此對於硯臺材質的堅硬度,就沒有那麼講究了。

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手工制墨

因此,硯臺在此時得以發展起來,出現了不同材質的硯,如銅硯、陶硯、銀硯、徐公硯、木胎漆砂硯等等。

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明代 銅硯

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河蟹紋陶硯

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銀硯

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木胎漆砂硯

而在造型方面,漢代硯臺大多為圓形、三足、有蓋,有的還附有磨石,其工藝水平較以往有明顯的提高。西漢後期,還出現了較為規整的刻有紋飾的硯。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制瓷工藝開始興起,於是也出現了瓷硯。瓷硯在三國開始流行,其形狀一般是圓盤形,下附三足,足一般呈獸蹄形。這一時期,除青瓷硯外,陶硯繼續存在。同時,帶有突出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風格的北方雕刻方形石硯開始出現。

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辟雍青釉硯(隋唐)

到了隋唐時期,瓷硯更為盛行,且在硯的造型上出現了不同式樣,由圓形單純的三足式,出現了圈足、多足、辟雍硯等。

唐代是硯臺的重要發展時期,其中石質硯材的種類也開始豐富起來,各地出現了不少獨具特色的硯材,其中採用廣東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肅臨洮的洮河石製作的硯臺,被分別稱作端硯、歙硯、洮河硯。史書將端、歙、臨洮硯稱作三大名硯。

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端硯

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歙硯

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洮河硯

這些優質硯材自唐代問世起,雄踞硯林,歷經千年而不衰,至今仍有巨大的生命力。

宋元時期,硯臺在品種上發展迅速,達到四十多種,在數量和質量上與唐代相比都有很大的提高。宋代石硯成了主流,在造型裝飾方面,也日漸精美。但總的趨勢還是以實用為主。

明清時代是硯成為一種工藝美術品的重要歷史階段。這個時期的硯臺從制硯工藝上講,品種增多,有些不適於研磨的材料,如翡翠、象牙、料器也選作硯材。使得硯臺由以實用為主轉變為以藝術為主,材美工巧,成為文人墨客的收藏品。

硯臺的種類

硯臺根據材質的不同,可分為石硯、泥陶硯、漆木硯、玉硯和金屬硯五大類,其中以石硯最為普遍,並廣為文人墨客所喜愛。

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石硯

硯石一般以產地命名,我國出產有200多種硯石,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四大名硯——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

而事實上,中國古硯品種繁多。遠不止此,如松花石硯、玉硯、漆砂硯等,在硯史上均佔有一席之地。

端硯

端硯為名硯之首,產於廣東肇慶市的端溪。上等的端溪硯石石質細膩、幼嫩,有發墨不損筆毫和呵氣即可研墨的特點。

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端硯

端硯石石品豐富,有石眼、魚腦凍、冰紋凍、天青凍、蕉葉白、青花、翡翠、火捺等石品,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歙硯

歙硯產於江西婺源與安微敏縣交界的龍尾山一帶,其料取於江西婺源縣(唐屬歙州)龍尾山一帶溪潤中,故又稱之硯為龍尾硯。龍尾硯大都有天然生成的紋理,如金星、眉子、細羅紋、水浪紋等。歙硯受徽州磚雕和木雕的影響,雕刻有獨特的藝術風格,造型古樸大方。

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宋 古松款歙硯

早在南唐、北宋時期,龍尾硯就已著稱於世。南唐後主李煜稱讚“龍尾硯為天下冠”。宋代龍尾硯被列為朝廷貢品,文壇大家歐陽修、蘇軾、蘇轍、黃庭堅、蔡襄都曾為龍尾硯擺文、填詞、寫詩,更使其聲名遠播,身價百倍。

澄泥硯

因唐以前歙硯、端硯還沒有出現,泥硯就成為古人的唯一研墨器,其中山西絳縣和江蘇寶山燒製的澄泥硯十分有名。澄泥硯為泥所制,工藝複雜,堅硬如鐵,研磨中可與石硯相媲美。

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清 佛手澄泥硯

澄泥硯由於燒製溫度的不同,色澤上呈現出鱔魚黃、蝦頭紅,蟹殼青、玫瑰紫、綠豆沙等不同顏色。

古人針對不同顏色的澄泥硯來評判其好壞,固有“鱔魚黃第一、玫瑰紫第二、綠豆沙第三”之說法。

洮硯

洮硯,亦稱洮河硯,始於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

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洮硯

洮硯取材於甘肅臨潭縣臨洗的黃河支流洮河的河床上,硯石呈墨綠色,經過研磨後,可看到黃原水紋,如浪似雲,具有發墨快、耐用、蓄水持久、色濃保溼、利筆等優點。

硯臺的收藏價值

硯臺的收藏並不是越老越值錢,因硯臺精品多出於明清兩朝,所以目前市場上,價格最高的當屬明清兩代的硯臺。除此之外,宋代古硯勝在雕工好、石材上乘,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而唐以前甚至到漢代的硯臺,也很名貴,但是硯臺石質比較粗糙,所以其市場價格並不高。

除了年代,要評定一方硯臺的投資價值,還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是材質。

材質優良的硯臺,如端石、歙石、洮河石製成的硯,均有頗高的收藏價值。

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智者為尊”洮硯

觸感滑潤細膩的硯臺,一般石質較好,粗糙者,石質差。用手托住硯臺輕擊,側耳聽其聲音,如果是端硯,以木聲為佳;如果是敏硯,以聲音清脆為好。用手掂一搪,感覺一下硯臺的分量,同樣大小的敏硯,重者好,輕者次之。

第二是雕工。

雕刻工藝是否精美,是決定硯臺價值的重要因素。所以,硯臺的雕工越精美,其收藏價值越高。

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清 歙州透雕龍形硯

第三是造型。

一般而言,方形、圓形的硯臺要比不規則的硯臺貴得多。

此外,人文背景對硯臺的價值影響也非常大,正所謂“硯責有名,身價倍增”。許多名人對他們使用過的硯臺備加珍愛,他們在硯臺上留下的銘文也就成為藏品最大的亮點。

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清 端石老坑隨形硯

雖然各類硯臺的收藏價值有高有低,但小編還是要提醒各位,硯臺收藏應根據自身的能力和積累去入手,比如,你對端硯瞭解較多,鑑別能力也較強,那你自然就以收藏端硯為主;或者你對鑑別唐宋硯要比明清硯在行,那你就以唐宋硯為專項。

投資需警慎,別盲目跟風。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48 字。

轉載請註明: 遺墨留香——淺談硯臺之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