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古今看世界
公元1867年,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這一年,慈禧和慈安兩宮並尊垂簾聽政已有五載,日本的明治天皇登基,加拿大建國並設首都多倫多,而在歐洲還有一些新興國家,藉著工業革命扶搖直上,一躍成為與英法等老牌國家並列的五大強國之一,它就是奧匈帝國。
這個迅速崛起的國家,雖然在五大強國中是墊底的,但無論是面積還是人口資源等都是世界頂尖級別的。就拿面積來說,當時可是擁有近7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橫跨中東南歐,位列歐洲第二。在人口方面,更是擁有5200萬,超過了英法意等國,也正因為如此,工業革命中的人口曾一度佔據了勞動人口的45%,要知道當時俄國的工業人口還不到2%,80%以上都是農民。所以奧匈帝國能在各個領域佔據一席重要地位,其綜合實力是不容小覷的。
然而,這個看上去勃勃生機,曾經位列世界8大強國的奧匈帝國,也僅僅存在了51年,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迅速解體,分裂成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等10箇中東歐小國。就像一個虛弱的末代王朝,不翻車則已,一翻車就摔個肝腦塗地,成為歷史。那麼為什麼其他列強可以屹立不倒,而奧匈帝國卻不行呢?還得從它的發展史說起。
奧匈合璧,聯姻確定版圖
奧匈帝國的前身是奧地利國家,當時是由歐洲最強大的哈布斯堡家族來統治的,並在其統治的兩百年間,迅速吞併了周邊等國,使國土面積增加了三倍,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境內首屈一指的大邦國。16世紀的時候,其領土更是擴張到海外。或許看到這裡,你會認為它的強大是因為軍事能力,但並非如此,而是靠的聯姻。比如西歐大國勃艮第,當時受到法國的大舉進攻,而其公爵死於亂軍中,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連一世趁機娶了查理的女兒,從而順利地獲得了勃艮第的統治權,也正是因為這一次的聯姻,讓奧地利的領土擴大了一倍有餘,一舉躋身歐洲列強行列。而這種聯姻模式,在此後還被運用了多次,同時也獲得了西班牙、荷蘭等國的繼承權。
然而,這種聯姻模式,雖然能讓奧地利迅速強大,卻也留下了不少的弊端。因為哈布斯堡家族的聯姻不是普通聯姻,而是近親之間的聯姻。大家都知道,近親結婚,會造成許多未知後果,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直系繼承者卡洛斯二世就是最好的證明。因發育遲緩,到30歲便未老先衰了,還被臣民稱為“中魔者”。久而久之,曾經龐大的哈布斯堡家族就逐漸消失了,由旁支的洛林家族接管奧地利,而此時的奧地利已近黃昏。尤其是法國的拿破崙崛起,再加上普奧戰爭的失敗,奧地利國家外憂內患,不斷衰弱。
為了能夠繼續生存下去,哈布斯堡皇室妥協於匈牙利的貴族,並於1867年,成立了二元制國家奧匈帝國。
一山不能容二虎
自奧匈帝國成立後,便由奧地利和匈牙利共同統治,然而這種二元制度卻是天生的不穩定。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或許雙方剛開始還不亦說乎,但是隨著奧地利人地位的不斷提升,匈牙利人出現了貢獻和地位嚴重不匹配的情況,所以不幹了,於是趁火打劫分取了奧地利的權力。
這種二元制統治下,是非常容易出現意見不合的情況。就拿納稅來說,雙方打了不知多少的口水仗,直到解體時,這個問題也沒能解決。再加上匈牙利人從簽署協議開始就處心積慮地削弱帝國,還揹著它去點火藥桶。由此可以看出,本就在不平等的情況下,建立的新帝國,又是共同統治,加之還是多民族國家,不團結是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奧匈帝國解體的主要原因之一。
民族矛盾,語言不通,戰時如一盤散沙
奧匈帝國出現三個政府也就算了,尤其還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奧地利內,日耳曼人連一半人都不到,即便是有匈牙利人政府,但實際上這個國家的匈牙利人也並不多。久而久之,每個民族的人口差異就變得十分懸殊。再加上語言、文字的千差萬別,就連宗教信仰都是五花八門,可謂是一個字“亂”。
常說“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用在奧匈帝國最為合適不過了。然而奧匈帝國卻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改革。各地的分裂內亂,經濟上的不獨立,語言的不統一,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遇到一戰這樣的大戰,就如同一盤散沙,即便人口再多,也解救不了奧匈帝國。
一個無法凝聚人心的奧匈帝國,自然一碰就碎。
薩拉熱窩事件,讓奧匈帝國走向末路
本就是千瘡百孔的奧匈帝國,還想著在薩拉熱窩組織軍事演習,用以贏取當地人民的好感。可是他們沒想到,薩拉熱窩是被用武力佔領的,那裡的人民本就對他們心生怒火,這樣一來,更是火上澆油,結果在路上被扔了炸彈。
而參與刺殺的正是塞爾維亞人,奧匈帝國早就想吞併塞爾維亞,正好給了藉口,最終向其發動了戰爭。由於雙方都有盟友,德、俄宣戰,法國英國對德宣戰,奧匈帝國向俄宣戰,就這樣,短短几天時間,就演變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令奧匈帝國沒想到的是,自己引火上身的戰爭卻最終讓自己灰飛煙滅了。
結語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奧匈帝國本身內部結構就不結實,能維持4年的戰爭,已然是不容易了。這種不得以而建立的結合體,沒有文化認同感,更不會團結。如果沒有利益的驅使肯定早就散夥了,所以說它的解體是必然趨勢。即便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會是一艘破船在風雨飄搖中慢慢下沉。你們認為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夏末講歷史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