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歡觀察?用《MOVE圖鑑》開啟看的眼睛,建立知識背景
文|彌小木
上次帶倆孩子參觀自然博物館時,默默記下他們一閃而過的牆面,尋找有關的書籍。看到《MOVE圖鑑 昆蟲》(以下簡稱《MOVE圖鑑》),很是驚喜。
《MOVE圖鑑》是由日本最大的出版社——講談社出版,畫質清晰,內容專業。
郝景芳在《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中,曾提過父母在家就可以帶孩子做的啟蒙活動,是用童書幫助孩子打通與生活的聯結。慢慢地,對這句話有了深刻地理解。
有一次,我家弟弟在路上看到一隻狗,忽然說,那隻狗很像羊駝。他在《小腦袋》這本書中,看過羊駝。弟弟的回答,讓我意識到,他會把書中的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
我家姐姐上了網課,視力有所下降,去醫院檢查,站在檢查室門口,忐忑不安,這害怕源自對未知的恐懼。一回家,姐姐迫不及待地翻開《視力大作戰》,仔細瞭解眼睛構造、視力檢查的原理。姐姐透過生活,去書中找答案。
弟弟透過書,看到現實中的物體,將兩者聯絡起來;姐姐則透過生活,去書中消除疑惑,這兩種方式,都是書與生活的交流。
如何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現實結合,需要一個契機。《MOVE圖鑑》提供足夠多的契機。《MOVE圖鑑》中,單是甲蟲的種類,就列得很仔細。說起甲蟲,達爾文小時候,就是觀察到不同甲蟲的差別,開始他的“科學家”之路。
《MOVE圖鑑》中的目錄:
豐富的《MOVE圖鑑》,讓孩子能多一個角度去觀察身邊的動物。
廣泛的知識背景瞭解世界,認識世界,才能更好地應對高速發展的未來。而閱讀是認識世界最簡便的方式。
關於閱讀,無論大人還是小孩,最喜歡故事。像我家姐姐,自己去圖書館,借回來清一色故事書,極少會看其他類別的書。就連在親子閱讀中,家長最拿手的也是講故事,而不是科學類圖書。然而,孩子僅僅讀故事書,是不夠的。《閱讀手冊》提到過,只有孩子閱讀形式多樣,書籍內容豐富,他們廣泛的閱讀興趣、閱讀不同型別圖書的能力,才容易被培養出來。
既然有閱讀偏食,家長可以做的是,適當引導孩子進行閱讀多樣化。比如將《MOVE圖鑑》這類書,放在他們觸手可及的地方。又比如,家長先看起來,孩子會自動湊過來。我在看《MOVE圖鑑》時,老大看到,走過來,默默地坐下,一看圖片就停不下來。老二見老大坐下,也走過來站在另一側,看著看著,不自覺參與到討論中,與大家分享著自己的新發現。閱讀《MOVE圖鑑》的場景,讓人體會到,原來三個人一起閱讀,也這樣有趣,這也算是親子閱讀的新體驗。
廣泛的知識背景,也許不會在當下的學習成績中體現出來,但是閱讀過的書籍,一定會在某處留下痕跡。我家姐姐曾興奮地和我分享,她班裡的學霸,問她怎麼什麼都懂,這讓姐姐驚喜好久。也許,這是閱讀帶來的效果之一。
《MOVE圖鑑》的知識面寬到哪種程度?每一種分類,都是一個專題的研究,科學而全面。
老二自從上了幼兒園,總是問“為什麼要上學”,上學是為了什麼?學知識又是為了什麼?《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中,有這樣一段話:
學習前人的知識和經驗,就是在認識世界。認識世界運動的規律,就可以利用這些規律去改造世界,讓世界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而所有的這些,最終都要落實到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離不開對事物的瞭解、對知識的運用。這裡很重要的一點是知識的遷移能力。如何引導孩子的這種能力?多閱讀,多聯絡,多運用。
讀《MOVE圖鑑》過程中,弟弟看到胡蜂,會想起《園丁小雨蛙》中提到的胡蜂。讀到蝴蝶,姐姐直呼“原來如此”。這解答了她曾上的課文中的疑問,忽然就覺得,那位小作者的描寫,不太合適。這些不就是知識的一種聯絡與思考嗎?下一次,她寫相同主題內容,會有另一個角度。
《MOVE圖鑑》的內容,足夠遷移很多知識點。並且裡面的每一個細節,能引導孩子建立細緻觀察的習慣。會觀察,不正是寫好作文的一個技能嗎?
選好的童書,讓它成為孩子與生活的橋樑;幫助孩子建立廣泛的知識背景;在潛移默化中,鍛鍊他們對知識的運用。如此,一本書的價值,才算是挖掘地足夠充分。《MOVE圖鑑》符合我近期對孩子們的閱讀引導,下一次逛自然博物館時,會多一個牆面的駐足。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MOVE圖鑑》中的真人經驗分享談,這些人物,不是高高在上的科學家,有的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他們的經驗分享,其中的某一點,或許會成為孩子可複製的觀察路徑。
《MOVE圖鑑》值得放在孩子觸手可及的地方,時常翻閱。
我是@彌小木,如果內容對您有啟發,歡迎分享,並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