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年初,在美國著名的聖丹斯國際電影節上首映了一部名為《馭風男孩》的影片,該影片在豆瓣中被評出了8.2分的高分,影片改編自威廉·坎庫溫巴以及布萊恩·梅亞勒共同編著的回憶錄,故事發生在一個地處非洲名叫馬拉維的國家之中。馬拉維是一個經濟落後貧困的國家,其經濟來源主要依靠於農業種植,而影片男主小威廉所在的村莊則更是如此。
村民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家庭條件更為寬裕一些,將樹木全部砍來賣掉了,沒有樹木的遮擋在暴雨來臨之際將村子中所有的農作物全部淹死,洪水過後接踵而至的是無限期的乾旱,導致所有的村民都要忍受飢餓,甚至有些村民已經被餓死。
如此境況之下小威廉的爸爸因外出,家裡僅存的一點糧食也被其他村民哄搶而走。後來威廉雖然買到了一些由政府出售的低價糧,但這些糧食也依舊無法保證全家人的溫飽,甚至每天只能吃一頓飯。面對乾旱到龜裂的大地,威廉爸爸開始去刨地想要種出糧食來,而威廉卻因曾經上過學發現風力是可以發電的,於是便開始研究如何藉助風的力量將地底的水抽出來。
期間威廉製作小的風車讓收音機出了聲,見此他將收音機拿給爸爸看並希望爸爸能夠將家中唯一之前的腳踏車貢獻出來製作大風車,而爸爸對此卻是極力反對,最後在媽媽的勸說下,爸爸終於貢獻出了腳踏車,小威廉也利用知識的力量實現了拯救村民的願望。
對於這部電影,從表面上我們所能夠看到的是:知識能夠改變命運、孩子要富有創造力以及動手能力等等,但在這種種特質的背後,所體現出來的卻是一個人的逆商(AQ)的重要性。
“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的全稱叫做逆境商數,最早是由培訓諮詢專家保羅·史託茲所提出,具體指的是:
當一個人在面對逆境之時所作出的反應,是能夠直面困難、擺脫挫折甚至是超越逆境的一種能力。逆商(AQ)和情商(EQ)以及智商(IQ)被並稱為3Q,逆商的作用甚至要比智商更為重要。
曾有相關專家對此斷言稱:百分之百的成功由百分之二十的智商加上百分之八十的情商和逆商所組成。
曾有心理學家對於“逆商”的定義是:在智商與他人相差不大的條件下,他在事業上的成功與否,“逆商”可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有相關研究也指出:
擁有較高逆商的人,他們在成績、生產力以及創造力上,往往也要比那些低逆商的人高出許多,且擁有較高的逆商,更是能夠幫助人們保持有愉悅的心情、活力以及健康。
美國著名四星上將巴頓將軍曾說過:
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關鍵並不在於他登頂山峰的高度,而是在於當他跌落到谷底時的反彈力度。
所以說,“逆商”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也就是“復原力”。不過“復原力(抗逆力)”這一心理學名詞,則是由心理學家諾曼·加梅齊所提出。
能夠對孩子的“復原力”造成影響的有兩大因素:內在(自身)因素,如自身性格的內向還是外向、情緒是否穩定;以及外在因素,如家庭的環境教育、還有在家庭之外的種種環境因素。而根據美國國家兒童發展科學委員會對此釋出的報告則是稱:
“孩子們復原力的強弱,關鍵在於其是否和養育自己的成年人存在有堅實而穩定的互動關係。”
美國哈佛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的教授傑克·P·宋可夫也曾說:
“一個人在面對逆境時的復原力,由這個人的社會支援系統所決定。當一個人有一段或幾段有支援力有回應的社會關係,再配合有一定處理困境的能力,很容易就能夠從困境中走出來。”
也就是說,復原力所依靠的並非是天生就有的某種特質,而是需要有外界與其的聯結。
▲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並幫助孩子樹立起“成長型心態”
在影片《馭風男孩》中,除了小威廉之外的所有村民們,在面對乾旱這樣的天災之時,所有人都下意識的認為僅憑自己的力量,想都不用想是鬥不過老天爺的。也正因如此所有的村民要麼只是奢望政府或其他各界能夠前來救助自己,要麼會像威廉爸爸一樣,即便在極度乾旱的情況下也只是一頭扎進翻耕乾旱的土地之中,去祈禱上天能夠給自己一線生機。
但小威廉呢?他雖然中途因交不起學費而被退學,但他卻能夠從曾經所學過的知識中看到拯救自己命運的方法,他堅信自己一定能夠製作出風力發電機獲取到水源。
從影片中我們看到,小威廉的自信心並非是從那別我們所熟知的鼓勵的話語中所得來,而是透過一步步的實驗之後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才真正的得到喲啊為之堅持的強大自信心。
前面我們有提到,威廉的爸爸曾態度極為強烈的阻止過威廉製作風力發電機,這對於威廉來說也算是一種挫折,但他選擇的卻並不是退縮,而這正是一種“成長型心態”。
▲增強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一個心理學上的概念,其所指的是一個人對於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件事的推測以及判斷。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對其的定義是,一個人對於自己是否能夠利用其所擁有的技能完成某一工作的自信程度。道格·亨施在其所著的《心理韌性的力量》一書中有講到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發現併合理運用自身的心理優勢
所謂的心理優勢就是指諸如人們的情緒、感覺、行為等等,如若我們能夠將自身原本存在的這些優勢合理的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則會減少外界所帶來的壓力感。
這也能夠說明為什麼當我們讓孩子去做他們不喜歡的事時會出現抗拒,而當他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時卻又會極其投入的原因所在。
▲將目標設定在可完成的範圍內,並以此進行自我激勵: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如若當一個目標設定的過於高時,由於種種壓力等因素,孩子很可能會因此而破罐破摔。所以家長在給孩子設定目標時,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設定出孩子能夠觸碰的到的目標,而當孩子在達成目標之後,也更加需要對孩子進行一次激勵,以鼓勵他們能夠繼續完成下一個目標。
每一個孩子都是在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命,在他們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會存在有隻屬於他們那獨特的耀眼光芒,身為父母的我們當孩子在遇到某種挫折、逆境之時,一定要能夠幫助他們樹立起成長型心態,並且要學會增強孩子的自我效能感,鼓勵孩子能夠戰勝並走出逆境,獲得更加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