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鄭琳 王湛
在高考前後,被“磨練”的並不只是考生,家長和老師,亦是其中一分子。
對於2020年才新興出臺的強基計劃,家長的坦然或糾結,以及老師們給予的建議,也必然影響著一些學子們的選擇。被各大名校招錄的首批強基計劃“過來人”的經驗和觀點,其實都是可以供考生和家長們,一同參考。
對於家長而言,只有瞭解孩子
才能為孩子提供更好的選擇建議
畢業於杭州學軍中學的方文同學目前就讀北京大學中文系,是北大強基計劃在浙江招的第一批學生。方文媽媽告訴記者,由於孩子初中開始就立志要讀中文系,因此強基計劃對孩子來說“特別合適”,“從前浙江的考生要進清北,基本要透過三位一體的招生,去年開始改成了強基計劃,我們很自然就選擇了這條道路。因為想要憑藉高考裸分進清北難度非常大,況且,北大中文系在浙江招生名額也未知。”
方文的媽媽覺得,像方文這樣有明確目標,主動願意走學術道路的孩子,強基計劃確實給了他們一條康莊大道,“孩子進了大學以後學習主動性很強,還有時間去發展其他的興趣愛好。無論將來她是否走學術研究的道路,我們作為家長都會尊重她的選擇。”
不過,對北京本土的學生家長而言,選擇就沒有如此輕鬆了。
張女士是個北漂的杭州人,她本人是北大博士,如今孩子也在北京海淀區的重點中學就讀。清華北大的強基計劃在剛剛出爐的時候,訊息靈通的雞娃群裡的家長們就關注過了,但在瞭解一圈資訊之後,張女士坦言,“好像大家都有點糾結。”
家長們最大的顧慮是“不能轉系”。
“基礎學科畢業的清北學生,我的很多同學就都轉行了。”張女士坦言,改成了法律、金融,畢竟這些行業年薪高得多。
“去年有學生報名強基計劃,上線了以後又放棄了面試。”張女士說,因為高考分夠了,就不去強基專業了。而那些真正有超強天賦的孩子,往往在年紀更小的時候已經被招走,“例如清華丘成桐數學班,如果孩子夠強,初三就可以進去,直接能上清華本科,3 2 3之後就拿到了博士學位。所以,報考丘成桐班的人特別多。”
“過來人”給今年高考生的建議:
不要把書讀得很功利化
對“名校”和“專業意向”做一定權衡
不過糾結歸糾結,對於今年的考生而言,強基計劃依舊是很多人必須面對的選項,這或將決定未來數年裡,他們的發展方向。
對於文科來說,首批強基計劃“過來人”的方文覺得,筆試側重考察學生的素養與積累,語文考題中的一些知識其實是現在在大學中文系專業課程中才會學習的,比如辨別《說文解字》中的“六書”等。面試的時候,教授會問考生,如果入選了強基,今後對自己道路的規劃,還會結合我們遞交上去的材料,詢問一些高中時期的經歷。
“所以對於文科考生來說,我不建議大家在高三衝刺高考的階段去準備強基。高校出題是想看看學生的積累與視野,並不是想考察學生臨時抱佛腳的能力。”方文的建議是,在高考結束後,大家可以結合報考的專業和自己的興趣去進行一些閱讀,儘早削弱應試思維對自己的影響,不要把書讀得很功利化,因為誰也猜不到高校教授會出怎樣的題目。
“有一些題目很有意思,其他題目則和競賽題風格很像。”經歷過去年的筆試面試,同樣作為首批強基計劃“過來人”、如今在北大就讀的封項晨,對今年準備報考強基的學弟學妹們的建議是,現在這個時間點還是努力學習準備高考,畢竟高考分佔85%,高考一結束就要立刻投入到強基考試的準備,儘量多學數競、物競內容,對於參加過數競或物競的同學來說這會輕鬆很多,“考試時間比較緊,全部是選擇題,切忌死磕某一題,可以根據題乾和選項‘猜蒙湊’。”
“對於高三學生來說,現階段安心複習高考,高考分越來越重要,對於強基只需要瞭解自己感興趣的學校、專業就好,思考一下志願順序,可以儘量多報志願。”封項晨說,2021年強基計劃應當也是不允許本科轉專業,但是允許保研時選擇其他方向,同學們可以對“名校”和“專業意向”做一定權衡。
“高考結束後有很多同學就放開玩了,但是對於考強基的同學來說這一個月正是衝刺階段,這段時間同學們要放平心態、正視高考分數、靜心學習,”因為,封項晨說,剩下的15%強基成績可能讓你翻盤也可能讓別人翻盤,“家長應適當督促,不要因為高考分數給孩子不必要的壓力。”
對基礎研究真正有熱情的學生
更適合成為強基計劃的一員
在杭州某重點中學資深物理老師陳老師看來,強基計劃適合那些“對基礎研究真正有熱情的學生”。
”現在的孩子和幾十年前已經不一樣了,部分學生報考一所高校,選擇一個專業,可能已經不再單純為了將來的生存和賺錢,而更多考慮自我價值的實現。所以學生的高考選擇現在是多元化的。”
是不是競賽好的學生才適合報強基計劃呢?陳老師認為並不是。“因為參加競賽的學生,目標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只是為了競賽成績,為了能憑藉成績進入理想的學校,而有的孩子則是真正喜歡這個學科。”
那些為了競賽而競賽的學生,往往在拿到成績之後就對此厭倦了。
“這樣的學生就不適合強基計劃。因為這個計劃要求你願意投入到基礎研究上來。”陳老師說,“所以,興趣還是第一位的。”
專家解讀
中國科教評價研究院高考諮詢與評價服務研究中心主任張裕晨:
基礎學科的專業,大多不屬於所謂的社會熱門專業。以前招的可能是被調劑過去的,或者不是自己的第一志願選擇的,後續培養中轉專業或者流失的人比較多。比如很多學生為了上清華北大,先選擇了“冷門”的基礎學科,然後本科期間就會轉到應用型專業,或者在考研的時候轉專業,例如物理專業轉到了計算機。
而現在的強基計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這樣的情況,高校會滾動淘汰,真正選拔和培養出有志於基礎學科的學生。
強基計劃作為我國高校招生改革的新舉措,既強調要服務於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又突顯了高校特色與學科優勢。強基計劃打破了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在教育理念、培養模式等方面的隔閡。將高校創新的思路和模式、人才的教育與培養、研究的過程與成果,從一開始就融入到中學教育中。基礎教育不再是單純的大學敲門磚,而開始注重科學素養以及創新意識的培養,成為整個教育過程和人才成長髮展的重要一環。
強基計劃在人才培養導向、課程設計、評價標準等方面都進行了積極探索,有利於新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最終服務於國家重大戰略的推進。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