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露出猙獰面目,悍然越過38線,威逼鴨綠江,轟炸我國安東地區後,人民志願軍毫不畏懼,毅然跨過鴨綠江,與美軍展開了浴血奮戰,最終成功迫使美國簽下了板門店和議,在世界軍事史上書寫了神奇的一幕。
志願軍司令員一職,長期由彭老總擔任,陳賡、鄧華亦曾代理過司令員之職務。副司令員職務,陳賡、鄧華、韓先楚、洪學智、宋時輪、楊得志等人都曾經擔任過。那麼問題來了,在志願軍中,鄧華是第一副司令員兼副政委,陳賡卻是第二副司令員,這是為什麼呢?
要知道,陳賡的資歷遠在鄧華之上,在解放戰爭時期更是長期獨當一面,率領陳賡大軍一路橫掃大西南,他的部隊在我軍戰史上單列,是堪比野戰軍的待遇。在1955年的全軍授銜儀式上,陳賡也被授予了大將軍銜。而鄧華,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也就是說,在人民軍隊中,陳賡的地位實際上是在鄧華之上的,但是為何在志願軍中,陳賡的職務不如鄧華高呢?有些一知半解的人可能要說了,很簡單嘛,鄧華原本就是13兵團司令員,是首批入朝的志願軍將領之一,而陳賡在志願軍入朝時尚在越南對抗法國,三兵團入朝時,陳賡又因腿部傷勢復發(陳賡在南昌起義部隊南下時,與錢大鈞部作戰時腿部受了嚴重的傷勢),推遲了入朝時間,入朝時間比鄧華晚,自然職務在鄧華之下了。
持這種說法的人,在認知上是錯誤的。實際上,並非首批入朝將領的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他在志願軍中就是第三司令員,位在首批入朝的副司令員洪學智和韓先楚之上。所以說,認為陳賡是因為入朝晚才在鄧華之後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實際上,陳賡剛入朝時,鄧華就主動提出了讓陳賡擔任第一副司令員的意見,他找到彭老總,說明了自己想想法,結果鄧華的提議卻被彭老總駁回了,他說道:你就別考慮這麼多了,這個是組織上決定的。
遭到駁回了,鄧華並沒有就此罷休,他再次找到彭總,鄭重其事地說道:
彭總對鄧華的謙讓豎起了大拇指,他說道:鄧華同志,你的高風亮節值得稱讚,看來,當初組織上決定讓他來輔佐我,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副司令員的職務,不是你我說了算的,是組織上和主席決定的。
彭老總的意見依然很明確:不準。為了打消鄧華的顧慮,彭老總親自給主席發電報,在電報中,他說道:
也就是說,彭老總親自提名陳賡擔任第二副司令員,而第一副司令員,當然是鄧華。彭老總之所以堅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個,鄧華入朝更早,一直輔佐彭老總,心思縝密,軍事方面滴水不漏,深受彭老總的欣賞。入朝陳賡剛入朝就代替鄧華,彭老總心裡肯定不舒服。
第二,彭老總與陳賡的關係非同一般,早在陳賡13歲時,爺爺去世,他離家出走,前往湘軍中當兵,在那時候,他就認識彭老總了。革命歲月中,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彭老總對陳賡是非常瞭解的,知道他心胸寬廣,不會計較職務上的高低。所以,彭老總才親自決定鄧華的位置在陳賡之前。鄧華勞苦功高,在志願軍內待的時間比陳賡長很多,這樣做,也是比較合理的決定。
當然了,在志願軍內,陳賡和鄧華的位置並不是不變的,在彭老總回國治病時,代理志願軍司令員職務的,並不是第一副司令員鄧華,而是第二副司令員陳賡,這樣安排,一方面是陳賡資歷更高,另一方面,也是鄧華主動謙讓的原因。
陳賡只代理了很短一段時間司令員職務,也很快返回北京了。鄧華以副司令員的身份代理司令員,將志願軍指揮得井井有條,保證了我方在板門店談判中佔據有利地位,為停戰協議的達成,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後來,彭老總正式卸任志願軍司令員職務,鄧華繼任司令員,這充分說明了組織上對他的信任。
鄧華是我軍中公認的帥才,文武雙全,軍政雙優,是一位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
在志願軍中,鄧華是僅次於彭老總的人物,他長期輔佐彭老總,軍事、政工兩方面都有突出的能力,是抗美援朝中貢獻極大的傑出人物。在第四次戰役中,鄧華親自前往前線,與韓先楚分別指揮東西兩路的作戰,挫敗了美軍的囂張氣焰,對韓軍進行了致命的打擊。
綜上所述,鄧華之所以在志願軍中的位置在陳賡之前,主要是因為彭老總的意見決定的。陳賡初入朝時,鄧華主動謙讓,而按照資歷和級別,確實應該是陳賡擔任第一副司令員,但是彭老總對鄧華極為欣賞,堅持讓鄧華擔任第一副司令員,這充分說明了鄧華出色的才能。即使與陳賡這樣的名將相比,鄧華也毫不遜色。
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鄧華被授予上將軍銜。在最早提交的大將預授22人名單中,鄧華是名列其中的,可見,在組織上的蓋棺定論中,鄧華的位置在上將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感謝您的閱讀,敬請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