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科學解析傳統醃漬菜(酸菜 、泡菜等)能致癌的誤區

由 長孫秀芬 釋出於 經典

由於現在癌症越來越高發了,所以現在人們在選擇食物上也變得越來越小心,尤其是一些醃菜或者是泡菜,很多朋友感覺為致癌就不再吃了,科學解析傳統醃漬菜(酸菜 、泡菜等)能致癌的誤區

吃醃漬的酸菜或泡菜會致癌嗎?

回答關注(1)|檢視更多問答

2個回答

寶寶來3

03-31 17:160贊踩

幾乎所有人都喜歡吃醃菜,但很多人一致認為醃菜吃多了容易致癌,而今多項研究證明,需要醬制數個月的醬菜亞硝酸鹽含量也很低。只有醃製幾天就食用的暴醃菜,以及雜菌汙染大、醃製時間不足的泡菜、酸菜才有促進致癌的問題。

誤解一:鹽醃菜、暴醃菜、醬菜、泡菜、酸菜和韓式泡菜都是一回事。

儘管這些食品都歸《GB 2714-2003 醬醃菜衛生標準》範圍管理,但是其製作工藝不同,發酵方式不同,所以危險也不一樣。多項研究證明,由於乳酸菌不具備硝酸還原酶,嚴格的純乳酸菌發酵所產生的亞硝酸鹽含量是非常低的。泡菜醃製中所加入的鮮姜、鮮辣椒、大蒜、大蔥、洋蔥、紫蘇等配料均可以幫助降低亞硝酸鹽水平。

遺憾的是,我國很多地區居民喜歡大量吃暴醃菜,還有很多居民喜歡自己把蔬菜切碎,加點鹽拌一下,在冰箱裡放幾天,做脆口小菜吃。實際上這也是暴醃菜的變種,是不太安全的。很多調查發現,吃製作不當的醃菜,與胃癌、食道癌的高發的確存在關聯,而且在樣品中也查出了致癌物。

誤解二:正規廠家的產品和小作坊產品的安全性是一樣的。

目前食品企業的加工技術水平差異甚大。少數技術水平較高的企業可以做到用人工選擇過的安全菌種來接種,嚴格控制發酵條件,從而保證產品的亞硝酸鹽不超標。還有一些企業能夠嚴格遵守傳統工藝,醃製、醬制和發酵時間超過三週,甚至達到幾個月之久,也會避免亞硝酸鹽超標問題。從現有檢測報道來看,正規企業產品的亞硝酸鹽超標現象只是少數。

然而,部分小作坊、個人製作的醃菜、酸菜、泡菜等產品沒有質量控制,生產程式混亂,無論是菌種、發酵條件、新增劑使用、儲藏運輸等各方面都可能存在隱患,安全難以保障。

從以上情況看出,我國應當對所有傳統食品都制定一個指導性的工藝標準,明確指出生產中的危害控制關鍵點及具體要求,並系統性地研究食用各種醬醃菜對健康的影響。這方面可以向韓國泡菜學習,也可以借鑑西方國家制作西式泡菜的管理經驗。消費者應當優先選擇正規企業的產品,或按規範程式自行製作。

誤解三:亞硝酸鹽不超標的醃菜就一定能合格。

按照目前我國對醬醃菜類食品的抽查檢測結果,正規企業醬醃菜產品的主要問題是新增劑超標,比如防腐劑超標、糖精超標、亞硫酸鹽超標等。

為了少放點鹽避免口味過鹹,同時又避免微生物過度生長,企業往往會加入防腐劑;

為了改善風味,可能加入糖精;

為了讓顏色更漂亮一些,可能用亞硫酸鹽漂白,或放一點色素等。

相比於亞硝酸鹽,這些物質毒性都很小,但畢竟超過國家標準就是不合格產品。

這裡要說明的是,放入少量薑黃色素或紅曲色素是無害的,它們都屬於天然色素,甚至有一定的健康作用。

誤解四:如果醬醃菜的所有指標都合格,就可以放心多吃了。

無論醬醃菜如何優質,它們畢竟是含有較多鹽分的食物,其中的天然抗氧化成分也有較大損失,故而不能與新鮮蔬菜的營養價值相當。

這裡要解釋的是,醬醃菜中含有膳食纖維和一定量的鈣、鎂、鉀等礦物質,乳酸發酵和醋酸發酵也可以產生少量B族維生素,故而衛生合格的醬醃菜並非一無可取。

世界各國人民都喜歡食用醬醃菜,少量吃一點作為開胃食品是無妨的,但如果用它作為一餐中的主菜,替代新鮮蔬菜,就不妥當了。特別是慢性病人和少年兒童,需要更多地食用新鮮蔬菜來預防疾病或促進生長,並養成口味清淡的良好膳食習慣,故不宜多吃醬醃菜。

誤解五:只有醬醃菜可能產生致癌物,醃製和乾製海鮮之類沒事。

實際上,醃製和乾製的海鮮類食品有可能含有亞硝胺類致癌物。亞硝酸鹽本身只具有毒性,而真正致癌的物質是亞硝胺和亞硝醯胺,它們是亞硝酸鹽和蛋白質分解產物胺類物質發生結合的結果。

魚類、海鮮類食物的蛋白質在運輸和儲藏中容易發生降解,它們淡淡的腥味和臭味就是胺類物質造成的。在鹹魚、魚片幹、海米、魷魚絲等食品當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亞硝胺類致癌物。其中也同樣存在漂白問題,還有過多的鹽分,不利於健康。

相比之下,衛生合格的鹹蛋、醬豆腐等都是相當安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