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穆穆聖皇,雍雍明堂。左平右墄,上圓下方。調均風雨,制度陰陽。四窗八達,五室九房。南通夏火,西瞰秋霜。天子臨御,萬玉鏘鏘。——《中和樂九章》
我國古代一直有著爵位制度,這種制度是封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只要得到了爵位,不僅意味著地位的提高,而且意味著經濟上有了特權。比如古代會給有爵位的人發放封地,每個月還發放俸祿,一個人如果擁有了爵位,那麼他即便什麼都不做,日子都能過得極為舒服。爵位可以得到如此大的收穫,自然獲得的難度就極高,對於王公貴族而言,可以以繼承的方式獲得,而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只有在戰場上拼殺,才能夠獲得爵位。
一、古代的爵位制度
古代是最講究等級制度的,不管是什麼,都能分上幾個級別,就比如說最簡單的衣物,首先便是顏色上的分級,平民百姓不能穿顏色過於鮮豔的衣服,抓到就重罰,如果穿了代表了皇家的明黃色衣服,那麼抓到就是全家處斬,而除了顏色之外,衣物的配飾、樣式也同樣有著極為嚴格規定。爵位也是一樣的,一般是以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的模式,而對於皇家子弟來說,還能得到更高的爵位,那就是王爵。
大家看這個爵位制度就可以知道,制度是極為森嚴的,而在漫長的歷史中,也出現過一些打破這樣制度的稱呼,就比如在文化作品中,經常能夠看到的“一字並肩王”。那麼大家知道這是多大的官嗎?其實這也算是一種爵位,不過放到如今,只算得上是稱號。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首先從這個稱呼就可以看出,“一字並肩王”是王爵,由於時代的發展,封建制度早已退出了歷史舞臺,連封建制度都沒有了,更別提爵位制度了。下面就為大家“一字並肩王”的故事。
二、古代的王爵
要想理解這個稱呼,大家就必須要明白什麼是王爵。漢朝剛成立時,很多的非皇室成員被封為了王,最終這些異姓王都被漢朝給剷除了,最終天下只有劉氏皇族才有資格封王。後來的歷朝歷代,也都吸取了漢朝的經驗教訓,嚴格執行異姓不得封王的做法。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封建時代對於“王”這麼忌諱,明明這只是一個爵位,並不能代表什麼,哪個王朝沒有一堆的皇室子弟,被封為各種各樣的王。
這還要從爵位制度開始說起,大家千萬不要以為王爵就是最高的爵位,在它之上還有一個級別,那就是皇帝,也就是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皇帝只是最高等級的爵位。而想要成為皇帝,則必須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繼任者必須得是王才行,否則沒有資格成為皇帝。這就好像武俠小說中的某個人物,想要成為“天下第一”,那麼他必須得先成為“天下第二”。皇帝也是這個樣子的,如果不成為王,不可能成為皇帝。
三、一字並肩王
所以我們在《三國演義》中可以看到,曹操進封為魏王,其實就是在為奪取漢朝江山做準備,否則異姓不能為王是漢朝的鐵律。不過因為各種原因,曹操並沒有稱帝,最終曹丕繼承了父親的魏王爵位後,理所當然地接受了漢獻帝的禪讓,就此成為了皇帝,而曹操也被兒子追封為魏武帝,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位皇帝。我們再回到“一字並肩王”,從王爵的等級制度,大家就可以看出,這個稱呼雖然是王爵,但是卻擁有極高的地位,可以和皇帝並肩。
相傳薛仁貴由於卓越的戰績,就被皇帝封為了“一字並肩王”,但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他並沒有獲得這個爵位,他雖然也立下了很多的功績,但只獲得了平陽郡公的爵位,只是一個公爵,離王爵還有整整一個大等級。其實這也是正常的事,在漢朝以後,沒有哪個皇帝會願意封異姓為王爵,因為這就意味著,有可能會出現非皇室人員,名正言順地發動篡位。哪怕這個臣子再忠心也不行,因為爵位是可以傳給後代的,即便他沒有篡位的想法,誰又能保證他兒子沒這個想法呢?
結語:
總的來說,“一字並肩王”是一個極為耀眼的稱呼,不過放到如今,也算不上什麼,因為封建制度早就成為了歷史,即便是皇帝,在如今也算不上什麼,更何況是一個王爵。如果要進行對比,“一字並肩王”就有點類似於如今的“榮耀市民”或者是“榮譽教授”,從本質上來說只是一種美譽,並不會帶來實質上的變化。
參考資料:
《中和樂九章》
《封建爵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