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先生系博士畢業,與鄭女士婚後育有兩子女小明、小佳(均為化名),兒子小明7歲,讀小學一年級;女兒小佳5歲,讀幼兒園。鄭女士稱,丈夫毛某經常向兩子女小明、小佳(化名)教授中學、大學的知識,讓兩孩子學習文言文和高等數學,並要求兩子女學習至深夜,其在教育子女學習的過程中經常使用侮辱性字眼進行謾罵,有時甚至出現毆打行為。(12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
兩個孩子,一個7歲,一個5歲,本該是享受天真爛漫的時光,本該是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特別是在“雙減”政策實施之後,享受到更多的快樂,可遇到了一位比“虎爸”還瘋狂的“瘋爸”,童年從此“毀”了,因為不僅要被經常傳授與年齡極不相稱的高等數學,還要被謾罵,有時候還要被毆打,這樣的童年生活無疑是灰色的。
一個博士畢業的父親,雖然知道知識的重要性,雖然明白學習的重要,但在引導孩子學習方面,卻是連小學生都不如。一方面這個博士父親不懂得拔苗助長的道理,或者說是知道,卻不懂得其真正的意義,總覺得自己是個例外,自己的孩子是個例外,另一方面是出現不該有的教育焦慮。當下,許多做父母的很是信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總是覺得孩子學習要趁早。過早地讓孩子學英語,過早地讓孩子學文言文,過早地讓孩子背古詩,這樣才能顯出孩子與眾不同,才能讓孩子跑在前面,可一旦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結果必定是適得其反的。
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雖然博士畢業,但卻是個“家教”的門外漢,甚至是“粗魯漢”,在家教上竟然實施家暴,對孩子使用侮辱性字眼進行謾罵,有時候還會打孩子,這是典型的“家暴”,很難想象,這樣的行為會出現在博士身上。不瞭解自己的孩子,不尊重自己的孩子,這是這個博士父親最大的“硬傷”,不知道這位博士父親是什麼時候開始學高等數學的,不知道這位博士父親是否知道教育規律。讓5歲的女兒學高等數學,這不是在教育女兒,而是對女兒的精神摧殘和打擊。退一萬步說,即便是自家的孩子是“神童”,可以很早就學高等數學,但前提也應該是在孩子有興趣的基礎上進行,還要循序漸進。誠然,神童用神童的教育方法,但神童也是普通人,只不過是在某個方面有突出的表現,神童也要學會獨立生活。那個叫魏永康的神童的遭遇不是很難說明一切嗎?他是典型的神童,可卻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而被大學勸退,最後歸於平凡。況且博士這兩個孩子未必就是神童,如果只是普通的孩子,卻要被“逼”成神童,且以神童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豈非太慘了?
教育孩子需要用科學的方法,需要尊重教育規律,需要尊重孩子,而不是靠拔苗助長的方式,不是靠謾罵毆打。家暴早已經不是“家務事”了。博士可能對教育的焦慮更有體會,比一般人更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能是將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這次受到法律的“教育”,不知道能否從此醒悟,從此學會善待孩子?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虎爸”,如果升級為“瘋爸”,後果實在不堪設想。(王軍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