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4月21日電(記者趙彩琳、馬淮釗)雨生百穀,萬物逢時。4月20日是中國的穀雨節氣,也是第13個聯合國中文日。一群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在美麗的彩雲之南,共赴一場中文慶典,講述自己與中國的故事,共慶這個特殊的日子。
2010年,聯合國新聞部(現全球傳播部)宣佈啟動聯合國語言日,旨在推動多種語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樣性,促進6種官方語言在聯合國的平等使用。其中,中文日定在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穀雨”,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貢獻。
在華留學生共慶聯合國中文日線下活動合影。新華社記者 趙彩琳 攝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符號象徵,是文化的主要載體。來自印度尼西亞的華裔學生張宗實說:“我從小就能說一些漢語,但是一直不會寫。漢語是中國的語言,而中國是我的祖籍國,我不能忘本,一定要學好中文,學好中國文化。”
在他看來,聯合國中文日活動是良好的中文推廣渠道,他說:“能用漢語和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溝通交流讓我覺得特別親切。”
在當天活動的“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環節,張宗實講述了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友好交往的故事,他特別期待正在建設的印尼雅萬高鐵專案。雅萬高鐵是“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印尼兩國務實合作的標誌性專案。
身著一襲碎花旗袍的非洲姑娘魏多多來自奈及利亞,外表柔美的她卻對中國武術情有獨鍾:“中國功夫好厲害!”
來自奈及利亞的留學生魏多多正在講述自己與中國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 馬淮釗 攝
她從2018年開始在奈及利亞拉各斯大學孔子學院學習漢語。帶著對中文的熱愛,她克服了漢語複雜的書寫以及語言背後文化的差異,最終以優異成績獲得獎學金到中國留學。
“這使得更多像我這樣的非洲姑娘可以學習漢語、出國留學、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我也將以我的努力回報中國,努力成長為中尼兩國文化交流的使者。”她用流利的中文說道。
今年26歲的張美孝是雲南師範大學2021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泰國留學生。她在讀高中時就喜歡上了中文並選修了中文課程。本科畢業後,她在清邁一家五星級酒店工作,每天接觸最多的是中國遊客,講得最多的也是中文。2019年,她考過了HSK三級,順利拿到孔子學院的獎學金,如願到中國留學。
在聯合國中文日這天,穿著白族服裝的張美孝看起來已經像是雲南白族姑娘,她和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一起唱白族歌曲,學白族語言,在歌聲裡體味雲南的少數民族文化。她說:“漢語像一座橋,我跨過橋來,不僅結識了很多中國朋友,還學習到了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
中國和貝南兩國相隔萬里,漢語像一盞明燈指引著賀平漂洋過海而來:“我眼中的中國是一個美麗、強大的國家,這裡的人民團結、幸福。我本來在貝南學習的是土木工程專業,但漢語點燃了我的中國夢,所以我來了。”
留學生們和老師一起唱白族歌曲。新華社記者 馬淮釗 攝
除了講故事、學唱雲南民歌,雲南師範大學國際漢語教育學院的留學生們還透過欣賞雲南民族體育,學習體驗剪紙、烙畫、纏花、麵塑、皮雕、傳拓等雲南民族民間文化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沉浸式感受了故事文化裡的中國,歌聲民俗裡的雲南。
目前,雲南師範大學有來自5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餘名留學生在學習中文。雲南師範大學國際漢語教育學院院長王秀成教授說:“中國的文字古老而優美,中華五千年燦爛的文明對留學生們很有吸引力。透過在中國的學習,他們能夠更好地感知中國、瞭解中國。他們是傳播中國文化的使者,也是我們開展國際合作的橋樑和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