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落 射鵰英雄沉浮錄

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綠樹陰濃的夏天晝長夜短,樓臺的影子倒映在池塘裡。微風拂過,水晶簾幕輕輕擺動,那滿架的薔薇,豔麗奪目,院中瀰漫的是陣陣清香。
起落  射鵰英雄沉浮錄

詩文意境配圖
這首《山亭夏日》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畫面。當我們在欣賞這首詩時,詩文給我們的感覺好像詩人是一位悠閒自在無一點塵埃的世外隱者。那麼詩人真是這樣的嗎?本期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首詩的作者高駢的真實人生。
據史書記載,高駢生於公元821年,字千里。今天的北京人,祖籍在今天的河北景縣,出生於一個以保衛皇帝和皇家為主要職責,屯駐於宮城以北的北衙禁軍世家。
雖然出身軍人世家,但年少時的高駢就不僅研習兵書而且喜好文學,同時交友廣泛,時常和文人士大夫們談經論道。成年後,自身的才華再加上禁軍世家的出身,被當時中央北衙禁軍的主力神策軍錄取。
當時的神策軍是唐王朝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裝力量,是唐王朝維持其統治的最重要的軍事支柱。
高駢早年在皇家禁軍任職的前期,雖然已經在禁軍中經過了多年的打拼,但事業上一直沒有得到大的升遷,想想自身文武全才的本事,還真是不甘心,因而內心不免鬱悶。
相傳,有一天,高駢看到空中有兩隻並排飛行的大雕,望著這對並飛的大雕,在結合當下的際遇,便對軍中戰友說道:“我高駢同志以後如果能夠官運發達,今日我手中的這隻箭便能射中這空中並飛的雙鵰。”話音剛落,一箭射出,果然雙鵰貫穿落下。再看此時的戰友們,無不是目瞪口呆,大驚不已,因為此事,高駢從此被戰友們讚譽為“落雕侍御”。
說來也巧的是,因一箭雙鵰的事件不斷在軍中發酵傳播,高駢一時間成了新晉的網紅,不久被大將軍看重,升任為司馬,後累官為神策軍都虞候,射鵰後高駢的運勢可謂是開了外掛,一路綠燈。
起落  射鵰英雄沉浮錄

高駢畫像
時值唐朝末年,位於甘肅東部、陝西北部一帶的党項族,由於唐王朝的一些藩鎮統治者的不作為,導致了當地豪強、商人經常肆意掠奪党項族居民的羊、馬等財產,從而引起了党項族居民的極度不滿,最終導致了叛亂不斷。
公元860年,由於判亂的局勢不斷擴大,最後朝廷派高駢率禁軍平定了党項部落的叛亂。高駢因功受到唐懿宗李漼的讚賞,不久吐蕃看到唐王朝邊境的不安定,也趁機來犯邊添亂。
有過良好戰績的高駢再一次受到朝廷的重用,以秦州刺史兼防禦使的身份開始了對吐蕃的抵禦戰爭,結果以平定了鳳林關,收復了河州、渭州的成績收官。有了這兩次的軍功,高駢的威名日盛。文武全才的高駢對這次抵禦吐蕃的戰爭還作了一首詩,詩文如下:
寓懷
關山萬里恨難銷,鐵馬金鞭出塞遙。
為問昔時青海畔,幾人歸到鳳林橋。
公元864年,位於今天雲南一帶的南詔國發動了對唐王朝安南地區;也就是今天越南部分地區的侵略。
公元865年,朝廷再次命高駢率軍出征。對於這次平亂的結果高駢還是有些擔憂的,我們可以從他的一首詩中可見一斑。
赴安南卻寄臺司
曾驅萬馬上天山,風去雲回頃刻間。
今日海門南面事,莫教還似鳳林關。
起落  射鵰英雄沉浮錄

高駢平亂圖
高駢果然再一次不負眾望,先是大破安南境內的峰州蠻。數月後,峰州、交趾等失地盡數收回,戰亂平息。唐王朝為了使這個地區長治久安,進而升任高駢為靜海節度使長期鎮守。至此,交趾正式成為了唐王朝的藩鎮之一。
上馬殺敵,下馬安民的高駢在任內期間,開鑿和疏浚了安南至廣州的河道,致使安南至廣州的路途大大縮短,漕運也不再阻滯。與此同時還修築了大羅城,由此奠定了今天越南首都河內的基礎,因此,高駢被安南人尊稱為“高王”。
幾年後高駢因功職位再次升遷,調任天平節度使,兼任右金吾大將軍,相當於今天的中央軍委委員吧。
公元873年,唐懿宗李漼去世,唐懿宗的第五子,年僅十二歲的李儼,在宦官的支援下登基,改名李儇,史稱唐僖宗。
新皇登基,升賞有功的官員是少不了的啦,官運亨通的高駢被升遷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級別基本相當於當時的宰相了。
公元875年,榮耀再次加冕,封燕國公,後因南詔國侵犯蜀地,高駢調任成都尹兼劍南西川節度觀察等職務。上任伊始便築城加強防禦,同時在邊境駐紮重兵。
也許是為了保障境內安定,高駢採取了嚴酷的刑罰,這就無形中出現了濫殺無辜,一度民生怨懟。但帶來的成績也是顯著的,原本張牙舞爪的南詔也消停老實了,開始和唐王朝修好,蜀地內部也是安定了許多。
起落  射鵰英雄沉浮錄

王仙芝影視劇照
公元878年,唐王朝一隻緊急調令,遷高駢任荊南節度使。原因是自875年就發生的王仙芝起義,在經過幾年的對抗後,於公元877年唐王朝釋出了《討草賊詔》,全力動員各級官兵以及要求地方武裝加緊鎮壓起義軍。
於此同時對王仙芝領導的起義軍開展了政治攻勢,諸如對放下武器,主動投降者,在原起義軍中有官職的給予加授官爵和金錢的賞賜,士兵不追究責任並給予安置費用。
這下就給王仙芝的起義軍來了個釜底抽薪,原本大部份人參加起義軍的目的就是要所謂的升官發財,有了這樣的待遇無疑就動了起義領導者的根本,再加上幾年的征戰並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
於是,王仙芝等人在經過權衡利弊後便寫了降表,派他的心腹大將尚君長、蔡溫球等人去鄧州請降。狗血的是,請降後在被時任招討副使都監的楊復光送往長安途中時,被妒嫉戰功的招討使宋威暗地裡派人劫持了,同時還謊奏說這幾個人是在潁州西南作戰時的俘獲,結果是幾個原本請降的人竟然被別有用心的人當作邀寵的俘虜給斬首了。
這下就把事情又搞大了,王仙芝得到愛將被怨殺的訊息後,一怒之下率軍南下,渡過漢水進攻荊南,原本沉浸在投降後可以升官發財的起義軍們這下就比原來的反勁更大了,於是也就出現了剛安穩不久的高駢被再次調任的事。
唐王朝也只好再次調集多路人馬圍追堵截,隨後在多路官兵的進攻下,王仙芝領導的起義軍被合圍於黃梅,在經過無數場激烈的戰鬥後,數萬起義軍被消滅,王仙芝也在突圍中戰死。
突圍後的殘部由尚讓率領投奔在亳州的黃巢,後起義軍推黃巢為黃王,自稱“沖天大將軍”,緊接著黃巢率部先轉戰黃淮流域和江南一帶。隨後沿長江南岸向西轉移,朝廷再一次立即調任高駢為鎮海軍(也就是今天的江蘇鎮江)節度使,對黃巢領導的起義軍進行全力的圍剿。
起落  射鵰英雄沉浮錄

黃巢起義圖
高駢立刻遣驍將張璘、梁纘等率兵阻擊,張璘等人屢戰屢勝,降伏多位叛將。黃巢領導的起義軍損失慘重,受到重創的黃巢在與舊部王重隱等相策應後,轉而攻下饒、信等州,隨後轉戰福州,再轉入廣東。
在黃巢的軍隊轉入廣東後,唐王朝遷高駢為淮南節度使兼鹽鐵使等官職,同時主管江淮財賦用以鎮壓黃巢的起義軍。
公元879年10月,黃巢起義軍攻克廣州,但由於當地氣候溼熱,軍中患瘴疫而亡者甚多,致使起義軍士氣低落,經過兩個多月的修整和兵員的補充後,再加上諸將“勸請北歸,以圖大利”的建議,黃巢結合當下的境況,開啟了北還的戰爭。
黃巢軍自桂州北上,一路進逼江陵(今天的荊門),北向襄陽。唐王朝立馬派遣時任宰相的王鐸為南面行營招討都統,屯兵江陵,以阻止起義軍過江。與此同時又任命李係為行營副都統兼湖南觀察使,統兵十萬屯駐潭州(今湖南長沙)。
但結果是,勢如破竹的起義軍接連攻下永州(今湖南零陵)和衡州(今湖南衡陽)。而後攻下江陵,李系麾下五萬精兵被屠殺殆盡,緊接著向襄陽進發,進而直搗唐王朝的心臟長安。但最終沒有攻下襄陽,受阻後的黃巢軍隊轉戰江西的饒州(今江西波陽)池州(治今安徽貴池)等地。
公元880年,3月,高駢再次派驍將張璘渡江南下,狙擊黃巢,幾個月後,在各路官軍的奮力抗擊下,黃巢的起義軍再次敗退。在張璘等人乘勝追擊的情況下,最後黃巢一隻敗退到今天的江西上饒才剎住車,高駢再一次因功加封渤海郡王。
兵力損失慘重的黃巢再加上張璘等各路官軍的窮追不捨,黃巢再一次向朝廷悔過請降,這次請降的真假與否還真不好說,也許是為了贏得喘息的機會,以此痳痺官軍也不無可能,從事後的結果來看假的成分更多。
起落  射鵰英雄沉浮錄

黃巢塑像
然而此時的政治背景是:唐末時朝政的大權多被宦官把持,時年雖然已經十九歲的唐僖宗李儇是一個生於深宮之中,長在宦官之手,而且又是在宦官的支援下才被立為皇太子登基的。
在唐僖宗為普王時,就和一個叫田令孜的小宦官很要好,兩人經常在一起玩耍,時常要田令孜陪著他睡覺。因而唐僖宗李儇一繼位,就提拔田令孜為樞密使,呼為“阿父”,政事一以委之。
自己樂得個可以在宮中肆無忌憚地遊樂,諸如:打馬球、騎射、劍槊、賭博等所謂的技藝是幾乎無所不精。尤其是馬球那是迷戀的一塌糊塗,還別說,他的打球技藝還真是高超,要是放在現在,他的水平作為選手進奧運會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為此曾自信的對身邊的優伶說道:“朕要是參加擊球進士考試的話,中個狀元是沒有問題的啦。”
所謂朝中有人好做官,官場上因相互依附而生出所謂的派系那是自古有之。大權在握的田令孜那就更少不得主動依附者,時任宰相的實力派盧攜也沒能例外,在朝中與田令孜交好,朝外與高駢相互依附。
當黃巢的請降書到達朝廷後,宰相鄭畋等人是主張受降的,唐僖宗也是傾向於受降的。也許是認為這次黃巢是被打殘了,才鐵了心要投降的。於是在黃巢的軍隊還沒有繳械收編的境況下就把朝廷原本已經調集好準備對黃巢的叛軍堵截的多路兵馬召回了。
不久盧攜為了讓高駢立功,於是拉上了田令孜極力說服唐僖宗不要接受黃巢的請降。理由是高駢有文武之才,依照他過往的經歷和實力完全有能力剿滅黃巢叛軍。
同時力薦朝廷罷免前不久在江陵之戰中失力的鄭畋派王鐸的諸道行營都統之職,由淮南節度使高駢接任。這一任免無疑進一步加深了王鐸等人和高駢之間的矛盾。
起落  射鵰英雄沉浮錄

田令孜影視劇照
黃巢抓住唐王朝派系利益之爭的這一絕好的反攻機會,在得知唐王朝的多路兵馬已經北渡淮河後,迅速北上。也許是天意吧,時來運轉的起義軍一股腦兒的攻佔了好幾個州縣。
新任諸道行營都統的高駢只好再次派遣張璘等將領討伐,這次的結果就像同時期的詩人羅隱在一首《籌筆驛》詩中所說的“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一樣,前時還屢敗黃巢的驍將張璘等竟然在這次戰役中陣亡了。
緊接著,兵勢甚盛天地給力的黃巢率領起義軍相繼攻克池州、婺州和宣州等地,隨後順勢強渡長江,進入高駢所在的淮南區域,再一次呈現了直取長安之勢。
其結果是,隨後黃巢的軍隊在似乎沒有受到大的阻擊後就越過了高駢鎮守的淮南區域。接下來沿途各州縣望風而降,黃巢軍隊一路往長安方向狂奔。
也許是連高駢和朝廷都沒有想到的結果是,黃巢的起義軍一路攻陷申州(今河南信陽),潁州(今安徽阜陽)、宋州(今河南商丘)、徐州(江今蘇徐州)、兗州(今山東兗州)、東都洛陽,於公元881年初打下了唐王朝政權的心臟長安,登基稱帝,國號大齊。
而唐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唐僖宗李儇在寵臣大宦官田令孜等人的簇擁下向四川成都倉皇逃亡,由此唐僖宗成為了繼唐玄宗之後又一位因避難而逃往四川的皇帝。羅隱在他的一首《帝幸蜀》(一說是狄歸昌所作)的詩中表達了他對導致兩位帝王逃難蜀地原因的哲思政論,詩文如下:
帝幸蜀
馬嵬煙柳正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
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冤楊妃。
起落  射鵰英雄沉浮錄

唐僖宗畫像
唐玄宗時把安史之亂的發生歸咎於楊貴妃,那這次還能怎麼說。還別說,歷史總會以相似的方式不同的人物角色上演而已呀!首先權臣田令孜為了擺脫罪責,把長安失守的責任一股腦兒的都歸咎到宰相盧攜身上,結果盧攜被罷相,貶為太子賓客,搞得有著一身硬骨頭的盧攜氣不過,當晚服藥而死,一命嗚呼。
那麼真實原因又是什麼呢?原來在黃巢起義軍勢如破竹,直搗東都洛陽,準備攻取長安時。田令孜等人就沒有堅持死守的決心,而是建議唐僖宗到蜀地避難。
但唐僖宗壓根就不想像他老祖宗唐玄宗那樣受逃亡顛沛之苦,因而任命田令孜以左右神策軍內外八鎮及諸道兵馬都指揮制置招討使的身份率兵鎮守潼關等要塞,結果是惜命的田令孜只是派了一位將軍率領幾千弓弩手去守關了。
另外一個在長安失守後被朝廷痛批的人那就是兵權在握,坐鎮揚州,擁兵數萬餘眾的高駢同志啦。那麼高駢自黃巢經江淮入長安後的這一時期到底怎麼了?
正史新舊唐書給出了一些不同的記載。新唐書對這一時期高駢的記載是高駢因驍將張璘等人兵敗戰死後懾於黃巢的威勢,心裡有了個人的小九九,為了儲存實力,以待來日擁兵自重割據東南才沒有全力阻擊黃巢的叛軍。
緊接著在黃巢軍攻打長安時又不服從朝廷節制,而是拒絕奉詔出兵勤王,為了掩飾不忠,只是先讓幕僚崔致遠作了一篇名為《檄黃巢文》討伐大字報,而後只是派出小股軍隊到揚州城外虛張聲勢的演練了數日。
在唐僖宗等人逃至蜀地後,又上表奏請唐僖宗到江淮巡幸,高駢這前後的一系列舉動被唐僖宗疑似為這是要挾天子以令諸侯,結果自然可想而知啦。也許是出於這些原因吧,在《新唐書》中高駢被歸為逆臣。
起落  射鵰英雄沉浮錄

唐僖宗打球影視劇照
而《舊唐書》並沒有像《新唐書》那樣評價高駢,而是列為功臣,同時肯定其前期討伐黃巢時所立下的戰功,並沒有因後期的表現不佳而全盤否定其功績。
那麼高駢在黃巢軍掠江淮地區時是真的因張璘等驍將的陣亡而畏懼或者是為了儲存實力以便來日割據東南嗎?同時在黃巢軍攻打長安時真的是拒絕奉詔出兵勤王嗎?
我的觀點認為,不能肯定說他沒有,更不能說他就是要這樣做,應該這些想法是動態的。在黃巢軍過江淮時沒有全力抵抗歸咎於因手下驍將張璘等人的陣亡而畏懼不能說是沒有,沒有全力抵抗部下自然不會再有大的傷亡,這本身就是給自己儲存了實力。
但完全把責任都推到高駢的身上似乎又有些不公平,你朝廷在黃巢叛軍的投降問題上都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思想,撤出了其他的軍隊而只讓我高駢的所謂嫡系部隊參戰,沒有私心似乎還真是難以做到。
再者,我的部下已經損失了很多,打得也很勇敢,過了江淮還有接下來軍隊的阻擊,黃巢的叛軍總會被消滅的,但結果豈是我高駢能料到的?
那麼說在黃巢叛軍攻打長安前後高駢拒絕奉詔出兵勤王只是虛張聲勢的做了做樣子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在公元881年5月,高駢命幕僚崔志遠所寫的《檄黃巢書》的檄文並非只是做做樣子的,而是在收到受唐僖宗盛讚時任檢校尚書左僕射、同平章事,充任京西諸道行營都統鄭畋所釋出的勤王檄文後才響應出兵的。
起落  射鵰英雄沉浮錄

唐末區域圖
而且崔志遠所寫《檄黃巢書》的檄文還受到朝廷“賜緋魚袋”的勳位。其中檄書中“不惟天下之人皆思顯戮,抑亦地中之鬼已議陰誅”,一句言辭之峻切凌厲,進一步的表明了高駢等人的勤王之心。
然而最終的結果是,唐僖宗並沒有給高駢機會。相反而是啟用了因江陵之戰被貶的文人王鐸,並且任命王鐸為侍中、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同時免去高駢的諸道行營都統一職改由王鐸擔任。
這一決定讓高駢的勤王主動性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響。高駢在接到原本屬於自己的諸道行營都統一職改由王鐸擔任後,發了一些牢騷和不滿,這些不滿我們可以從他的一首詩中可見一斑:
聞河中王鐸加都統
鍊汞燒鉛四十年,至今猶在藥爐前。
不知子晉緣何事,只學吹簫便得仙。
高駢的軍隊之所以沒有最終參與,還有一點,最大的可能是受到朝廷的指示,因當時黃巢起義軍的勢力範圍已經壯大,如果高駢的軍隊北上勤王,那麼他所管轄的江淮以及廣大的東南地區勢必會先亂起來。
至於在唐僖宗逃難蜀地後,高駢上書邀其巡幸江淮被懷疑為挾天子以令諸侯一說,應該也是有些不公平的。首先,當時黃巢的起義軍曾對唐僖宗避難的蜀地攻打過多次,以此達到徹底消滅唐王朝的政權。
再者,鄰國南詔在唐王朝被黃巢叛軍掉打的時候也開始趁火打劫,南詔曾以迎聘公主為條件要挾過唐僖宗。後來在採用了高駢的計謀下才徹底解決了來自南詔的危險。
起落  射鵰英雄沉浮錄

唐末地圖
因而高駢上書唐僖宗巡幸江淮也不是沒有緣由的,但結合近期高駢的現實成績,唐僖宗和鄭畋等人自是心裡要犯嘀咕的啦,自然是不會去了。
高駢曾因受到多次所謂不公平的待遇而多次上書辯解過,或許是覺得太過委屈吧,因而言辭過於激烈,諸如“是陛下你不用微臣,並非是微臣有負陛下”等。其結果是,惹得唐僖宗大怒,再次貶官,轉任侍中等虛銜的官職。
這下讓高駢心底裡徹底涼涼了,既然入世的仕途無望,那就出世尋仙問道吧。古代軍中幕僚多有善所謂呼風喚雨,裝神弄鬼的江湖術士,高駢的軍中也不例外,事有湊巧的是,此時的高駢軍中就有呂用之等這樣的一干術士,以前在仕途順暢之時並不會留心,現在心裡憋屈便開始醉心於道家仙術。我們可以從他的一首詩中看出他對此類所謂仙術的崇尚程度。
步虛詞
青溪道士人不識,上天下天鶴一隻。
洞門深鎖碧窗寒,滴露研朱點周易。
由此,原本在以往不是很重要的呂用之等人,今日是迅速爆紅,一躍而成為高駢的第一紅人,人心一旦沉迷於某事那就更是難於辨別其中的真偽了,高駢開始不理軍務,醉心齋醮,鍊金燒丹,把幾乎全部的大權都交由呂用之專斷獨行。
江湖術士一旦和權利、利益綁在一起,味道自然就變了,呂用之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了個人的利益和野心,開始賄賂高駢身邊的隨從,因此時的高駢已無心更沒有了辨別之心,致使呂用之等人是愈加的放縱了。
原黃巢起義軍的降將畢師鐸因討伐叛軍有功而遭到呂用之的排擠,於是就想打壓他一下。後來得知畢師鐸的老婆顏值相當高,這就搞得呂用之是心癢癢的很,一日竟然趁著畢師鐸不在家強行闖入府中把他老婆給姦汙了。
起落  射鵰英雄沉浮錄

高駢塑像
但畢師鐸自知不是高駢的嫡系,又是降將,再加上呂用之現在的權勢,只有敢怒不敢言的份。結果是呂用之愈加猖狂了,竟然要求畢師鐸必須把老婆每月按規定的次數送到他家裡,如若不然,那就是要抄家了。這種奇恥大辱,無可奈何的老畢同志只有再一次默忍了。
但一顆要報復反叛的種子在心底裡開始發芽了,公元887年,畢師鐸和同為降將的宣州觀察使秦彥等起兵反叛,反攻揚州,呂用之抵擋不住逃走,還矇在鼓裡的高駢被囚禁。
而後逃跑的呂用之偽造命令,召廬州刺史楊行密平亂,此舉激怒了畢師鐸,時年六十七歲的高駢稀裡糊塗的被殺。得知真實原因的楊行密在破城後,將呂用之等一干術士滿門抄斬。
高駢作為一名屢立戰功的武將,能寫出文章開頭的那首有意境的詩文應該來說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都是很少有的,他在黃巢之亂前期的功績是可圈可點的。但令人惋惜的是,在後期受到也許是到誤會而失寵後,開始耽於軍務沉湎於仙術數最終致其被殺。
我們評判一個人不能因他的晚節不保就把他的過往以偏概全的全盤否定,事件的演進過程不是一個人能夠主導的,所謂的“蓋棺定論”在有些人身上還真不能就當作定論了。
高駢
軒轅
一箭雙鵰始運昌,
三鄰五鎮鑄輝煌。
若非離勢忠貞盡,
術士焉能把命傷。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7264 字。

轉載請註明: 起落 射鵰英雄沉浮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