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雨欣侃藍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四世紀中期,哥特人在匈奴人驅趕下,在多瑙河上游進入羅馬帝國東部。羅馬皇帝拒絕哥特人對色雷斯的土地要求,公元378年8月9日,兩軍交戰,這就是亞德里雅那堡戰役。
一、羅馬帝國危機不斷加深,分為東西兩個部分
公元三世紀,羅馬帝國奴隸制社會內部的矛盾日益激化,社會經濟和政治危機不斷加深。為了克服這些危機,帝國當局不得不採取各種措施來鞏固已經搖搖欲墜的奴隸制度。
公元284年,戴克理先當政。他取消了元老院,建立完整的官僚君主政體,把帝國劃分為四個大行政區,即高盧、義大利、伊利里亞和東方,由四人分別統治。帝國全境分一百多個省,軍團增加到七十二個,兵額在六十萬人左右,軍隊分邊防部隊和內部機動部隊。
公元306年,君士坦丁成了帝國的君主獨裁者。他繼續施行戴克理先的改革,創立了一個極端複雜的官僚機構,把官吏的名額擴充到很大規模,使得經濟日漸枯竭,租稅日益提高,人民的負擔加重。帝國西部,尤其是義大利歷經戰亂,已不能成為帝國的中心,財賦所出多在東方。
帝國東部的文化大大高於西部,經濟也比較發達,同時,對邊境多事之區多瑙河下游,敘利亞等地的控制,又以東方為便。為此,於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決定把首都遷到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的拜占庭城,定名君士坦丁堡。
到了公元364年,羅馬帝國又有兩人登基做皇帝。他們無法駕馭已經衰敗了的龐大帝國。為了統治方便,他們把帝國分為東西兩個部分。瓦連第安統治西部帝國,他的兄弟法倫斯統治東部帝國。在這兩個皇帝當政時期,帝國更加混亂和衰落。
二、哥特人被匈奴人驅趕到羅馬
在羅馬帝國的北方,東哥特、西哥特、汪達爾、法蘭克、阿勒曼尼、盎格魯、撒克遜、倫巴德等日耳曼部落結成同盟,經常侵襲羅馬邊境。其中以日耳曼部落東哥特、西哥特人對羅馬邊境的威脅最嚴重,規模最大。帝國境內的奴隸、隸農和下層人民,深受羅馬統治階級的殘酷壓迫。他們把入侵的日耳曼人奉為“救星”,主動和日耳曼人聯合起來,殺死地主,奪取土地。瓦連第安親自率兵鎮壓反抗的人民,抗擊日耳曼人的侵襲,結果不但沒有任何效果,相反,瓦連第安本人卻在交戰中被殺死。
就在此期間,遊牧部落匈奴人又從東方西侵。四世紀中葉以前,匈奴人是巴爾喀什湖以西一個強大的部落。一世紀以前,匈奴人的南侵受到打擊,進而改變活動方向,開始向西方轉移。到三世紀,北匈奴人在當地無法立足遂大舉西侵。由黑海北岸向西,進入伏爾加河和頓河一帶,組成匈奴聯盟。
公元375年,匈奴聯盟征服了東哥特,隨後,他們又合力進攻西哥特。西哥特人抵擋不住,被迫向西逃跑。匈奴聯盟緊追不放,把西哥特人擠到多瑙河邊。西哥特人派人向法倫斯求救,請求帝國政府准許渡過多瑙河,到帝國領土上避難。羅馬人感到,如果把這些壯丁和羅馬人自己的軍隊集合在一起,就有了一支無敵於天下的隊伍,同時又可減輕各行省徵兵的負擔,給國庫省下一大筆開支。於是羅馬政府同意收容他們。不過在渡河前必須交出一切武器。西哥特人答應了他們的要求,才得以進入羅馬帝國境內。但他們收買了收繳武器的羅馬官兵,暗中留下了許多武器。
三、哥特人的暴動
西哥特人進入帝國境內後,允許供給的糧食不但不供給,相反,當地統治者還竭力在他們身上敲詐勒索。哥特人被迫出賣自己的子女以換取口糧。羅馬人用一塊麵包一塊肉,乃至一條死狗的代價,便換取一個成年的哥特人去做奴隸。在飢餓的威脅下,哥特人實在無法忍受,便揭竿而起。
當地的羅馬軍事統帥得知訊息後,十分害怕。他找來哥特人的首領克利提吉爾恩,把他的隨從衛兵殺死,以此來逼近哥特人妥協。哥特人聽到這個訊息,紛紛聚集起來,要求釋放他們的首領。哥特人的首領面對威脅也拔劍相峙,毫不屈服。羅馬人怕把事情鬧大難以收拾,只好又放了哥特首領。
要挾首領的訊息很快在哥特人中間傳開了。人們怒不可遏,要求為被害的衛兵報仇。於是,在克利提吉爾恩的率領下,哥特人拿起武器,高舉大旗,衝向羅馬人的村舍,殺死羅馬將領和士兵,從他們手中奪地武器武裝自己。他們在色雷斯地區到處征戰,殺死奴隸主貴族,焚燬莊園,奪取土地。
他們的行動得到當地奴隸和隸農的支援和響應,大批的羅馬士兵也投向起義者。他們給哥特人帶路,指出貴族藏匿財寶和穀物的秘密地點。哥特人到處焚殺,如入無人之境。
四、哥特人準備和羅馬東部的軍隊決一勝負
正在敘利亞指揮對波斯作戰的法倫斯聞訊後,準備立即撤回君士坦丁堡,同時命令在亞美尼亞境內作戰的部隊迅速前往色雷斯,又急派人通知他的侄兒、西羅馬皇帝格拉提安,要他出兵相助。
東羅馬帝國的軍隊從亞美尼亞撤到色雷斯後,由於他們不瞭解當地地形和哥特人以騎兵為主的作戰特點,沒有采用小分隊的游擊戰術消耗敵人的力量,仍以正規軍團進行正面對壘作戰,因而開始不斷受到阻擊和奇襲。
哥特人擁有強大的騎兵部隊,備有鐵皮的手盾、長矛和匕首。有的部落還使用鋒利的戰斧。他們戰鬥動作迅速突然。通常使用無數車輛結成的圓圈,稱為“車城”,作為防禦;進攻時,騎兵小分隊從“車城”裡突然出擊,對敵實行攻擊後,又迅速退回。這種作戰方法在平原和高地上都是十分成功的。
羅馬軍在與哥特人的“車城”遭遇中,屢屢失敗。但是哥特人的這種戰術對敵人有堅固城牆的城鎮也無能為力。因此,哥特人也就無法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這樣相持了好幾個月,到公元378年,西哥特人獲得東哥特人和匈奴人援助,所有的遊牧民族組成了一個大聯盟。在克利提吉爾恩的統一指揮下,準備和羅馬東部的軍隊決一勝負。
五、羅馬皇帝法倫斯決定御駕親征
法倫斯回到君士坦丁堡後,心中惴惴不安。他的侄兒格拉提安在萊茵河上游打敗阿拉曼尼人,取得了輝煌的勝利,而他的軍隊卻無法戰勝西哥特人。於是他撤換了原步兵統帥,任命西羅馬來援的塞巴斯西安那為步兵統帥。
塞巴斯西安好接任步兵統帥後,立即採取行動。首先分發軍餉,鼓勵士氣,安撫軍心,接著從每個軍團精選三百人,組成一支二千人的精銳部隊。因為他深知現在的軍團中,官兵惰氣十足,除了會享樂和當逃兵以外,其餘簡直一無所知。他認為與其率領難以駕馭的這一大群烏合之眾,還不如挑選少數精兵,對戰鬥更為有利。他把這些精銳部隊稍事訓練後,就率領他們出發,佔領亞德里雅那堡。
第二天,他發現一支哥特人的部隊正在希伯勒斯河附近搶劫,就率領一支輕裝部隊尾隨跟蹤。當天晚上,當敵人宿營休息時,他率軍突然出擊,殲滅了這支哥特部隊。
這一勝利,加上了誇大性的捷報,使法倫斯十分高興。也不等到侄兒格拉提安率領的援兵到達,就決定御駕親征。這時偵察兵報告,有一支大約一萬人左右的哥特人,正準備透過亞德里雅那堡附近向西進軍。急於想奪取戰果的法倫斯也沒有分析情報是否準確,就立即率領一支複雜混亂缺少訓練的龐大的隊伍出發了。
六、哥特人的騎兵主力已全部返回,迅速完成了戰鬥的準備
到達亞德里雅那堡城邊的時候,塞巴斯西安那要求皇帝不要再前進了。因為這支隊伍人數雖然多但不能作戰。法倫斯沒有采納他的建議。率軍在敵人必經之路結木為寨,挖掘塹壕,準備決戰。正在行軍途中的格拉提安也派人給法倫斯送來書信,勸他不要單獨冒險出擊,等他們到達後再一起作戰。騎兵司令和其他許多人也都主張要慎重行事,最好等援兵到達後,集中力量打擊敵人的銳氣。但是,一些宮庭諂媚奸佞之徒,卻盡力慫恿法倫斯立即進攻,免得讓格拉提安來分享勝利的榮譽。
哥特人的兵力還沒有完全集中,為了爭取時間做好準備,克利提吉爾恩派心腹晉見法倫斯,提出只要把色雷斯地區劃給他們,他們就同意和羅馬締結永久性的和約。法倫斯根本不考慮這個要求。
公元378年8月9日清晨,他把行李、輜重都留在營寨,文官大臣、金銀服飾首飾留在亞德里雅那堡城內,就率領大軍出發尋找哥特人決戰。
這一天,天氣異常炎熱,加上道路坎坷不平,羅馬軍前進十分艱難。下午兩點左右,偵察兵報告說,發現敵人的圓形“車城”,離亞德里雅那堡大約十二公里。
法倫斯急忙命令羅馬展開陣勢,可是羅馬兵早已疲勞不堪,行動遲緩。右翼的騎兵很快就展開,接著是步兵方陣,左翼的騎兵卻拖拖拉拉,散落一片,經過很長時間才集合到指定位置。如果這時克利提吉爾恩的軍隊準備好了的話,這是攻擊的最好時機,可是,他的騎兵主力出去搜擄給養還未回來。
在等候騎兵主力返回時,他採取了兩個措施:一是派人去迅速召回騎兵主力,同時派代表向法倫斯假意求和,以拖延時間;二是在平原上焚木放火,破壞羅馬人的戰鬥準備。羅馬士兵因為天氣炎熱,本已疲憊口渴,這樣一來,行動就更加困難了。
法倫斯的兵力雖然基本展開,但他的兵力處在狹窄的地形上,不便作戰。哥特人的車城位置在有利地形上。從戰術上看,羅馬人要想攻克這個車城並不是容易的事。因此,法倫斯也希望能獲得時間,調整其部署,所以,當哥特人的代表來到之後,他裝出生氣的樣子說派來的代表都是些下等人,假使克利提吉爾恩真心誠意想締結永久和平條約的話,那麼應該由首領親自來。克利提吉爾恩也趁機向法倫斯提出條件,要求他們派出貴族作為人質。法倫斯同意了這些提議。就在這談判的煙幕下,哥特人的騎兵主力已全部返回,迅速完成了戰鬥的準備。
七、羅馬皇帝戰死
一個意外的事件促使戰鬥迅速發生。當法倫斯的使臣作為人質,快要到達對方車城時,跟隨而來的那些弓弩手,卻既不請示又不準備,就突然地向對方“開火”了。使臣感到情況不妙立即返回。然而,這正中克利提吉爾恩的下懷。於是,戰鬥開始了。
曠野上,聯合的哥特騎兵如同閃電般地衝向敵陣。羅馬軍右翼騎兵立即應戰,但在哥特人強大力量的壓力下,很快就被擊敗了。這時,羅馬左翼騎兵快速前進,直撲車城。而哥特騎兵集中擊潰羅馬右翼的騎兵後,又迅速轉向左翼。羅馬左翼騎兵單獨作戰,眾寡難敵,接著也就全部被粉碎了。
羅馬騎兵全部被擊潰後,他們的步兵也就獨立無援,失去保護。儘管如此,他們仍企圖重新調整陣勢,進行最後決戰,可是隊形還沒有調整好,哥特騎兵就衝了過來。羅馬士兵擠在一起,連刀都無法拔出來。戰場上殺聲震天,塵土飛揚。
羅馬士兵看不清天地,看不清敵我,看不清射來的箭石,任憑敵人衝擊無法抵擋。到處只聽到喊殺聲和慘叫聲。
這時,克利提吉爾恩又把車城中的步兵投入戰場。羅馬人被圍在當中,前無退路後有追兵。他們知道出路只有一條:拼死突圍。於是,他們拼命廝殺。雙方士兵大聲吶喊,刀槍劍斧和盾牌在空中揮舞。哥特人有的雖然被削斷了腿筋或被刺中腹部,生命已經垂危,但他們仍在拼殺。羅馬士兵也是一樣,長矛折斷了,就拔出劍來繼續戰鬥。鮮血染紅了整個戰場,到處是死屍。但是,雙方士兵就在這死人堆中穿行踩踏,奮勇殺敵,無法憐憫。最後,羅馬士兵終因飢渴交迫,疲憊不堪,被哥特人突破了陣地。
當羅馬步兵主力四下逃竄時,法倫斯的近衛軍也丟下他們的皇帝各自逃跑了。羅馬預備隊急忙趕來援救,可是等到優勢的敵人追來時,他們什麼也不顧,各自溜走了。夜幕降臨時,法倫斯隱藏在普通士兵中,他身受重傷,在死屍之間慢慢爬行,最後倒下死去。
八、戰爭的影響
亞德里雅那堡戰役結束了。此戰羅馬軍隊全軍損失三分之二,約四萬餘人,陣亡的將領除法倫斯外,還有步兵統帥、騎兵司令和其他許多顯要的指揮官、宮庭大臣。
此戰在整個軍事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它突出地證明,在突擊戰中,勇敢是取得勝利的首要和必要的條件;另一方面也表明,古老的方陣和軍團戰術已經喪失了原有的活力。古代步兵隊形的陣勢擋不住能夠破壞盾牆的騎兵衝擊。在投射力量和防衛兵器沒有重大變化的時代,騎兵成了戰爭中的主力。
亞德里雅那堡戰役是一個劃時代的戰役,它決定了羅馬帝國的命運。在羅馬歷史上,除了象坎尼戰役那樣遭到過類似的慘敗外,還沒有一次具有如此決定性的作用。
法倫斯死後,提奧多西就任皇帝。他不得不承認讓西哥特人定居在今南斯拉夫地區。但是,整個帝國已經衰敗,無法再保持它那龐大領土的統一。公元395年,提奧多西出於無奈,正式承認將帝國一分為二,成為兩個獨立存在的國家。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