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些學生聯合康普頓學區(洛杉磯縣主要為黑人和西班牙裔學生區)對加州大學體系在本科招生中採用標準化考試分數提起訴訟。
控方表示:標準化考試指標讓美國少數族裔和低收入家庭學生在高校招生過程中處於弱勢地位。這些標化反對者認為,標化考試自帶的固有偏見(Inherent-bias)使得富家子弟更容易答對考題。家境優渥的學生有條件負擔昂貴的補習課程從而提高標化分數;而家境貧困的弱勢群體學生則無法享用到上述教育資源。
經過近兩年對簿公堂,上週四,加州大學最終與控方達成一項和解協議:從即日起到2025年春季,加州大學同意所有10個校區在本科招生放棄對SAT/ACT分數指標的考量。但是,學生被錄取後,其自願提交的標化分數可用於課程分級。倘若未來加州大學系統使用全新的入學考試,則必須照顧到少數族裔和殘疾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州大學還同意支付控方120萬美元的訴訟費用。
加州大學九大招生本科生的校區
對此,主辦SAT的考試機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簡稱CB)堅持認為:美國教育中的確存在著不平等的現象,包括SAT在內的每一項申請指標都能反映出這種不平等。因此,導致申請學生處於不利地位的不是標準化考試,而是美國整個教育體系。
雖然大量證據表明,美國高等院校透過標化分數評估申請學生時可能存在階級偏見,但鮮有證據表明其他申請指標也同樣存在不平等。
4月中旬,斯坦福大學發表一項有關申請文書(這是申請材料中一項重要的非量化指標)的重磅研究;研究人員利用近60,000名申請人在2016年11月向加州大學提交的24萬篇申請文書,量化測算申請文書內容、家庭收入水平和標化分數之間的相互聯絡。
已有1450+院校不再強制性要求提交標化分數
研究人員透過話題建模(CTM)和語言研判和詞彙統計(LIWC)軟體系統對文書內容進行量化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文書與家庭收入的相關性超過標化分數。文書內容也解讀了SAT分數的很多差異,表明文書隱含與SAT相同的某些資訊,儘管關聯度隨家庭收入增加而遞減。為了更大程度地實現高校招生公平,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大學申請的非量化環節如何反映社會階層。
美國大學招生中,對於申請文書和標化考試這兩個評判標準,一直存在著道德和政策方面的爭論。支援採用標化考試來衡量學生的人士認為,標化考試能夠公正地考察學生的學術水平,而學術公平則大有裨益。標化考試反對者認為,學生的SAT考試成績和其家庭收入呈正相關。甚至有人把SAT考試稱為“財富測試”。
目前的普遍共識:美國大學最好的招生方式應該採用“綜合評定(holistic review)”。招生人員不會對申請文書或標化分數另眼相看,而是透過考察學生提交的所有材料全面衡量其綜合素養。
申請文書、家庭收入和標化考試有何關聯?
今年四月,一篇由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發表、題為《文書內容與家庭收入和SAT分數密切相關:源自60,000份本科入學申請的證據 》(Essay Content is Strongly Related to Household Income and SAT Scores: Evidence from 60,000 Undergraduate Applications)的研究報告論證了文書內容和家庭收入的相關性。
論文指出,相比SAT分數,文書內容和學生家庭收入之間存在更高的相關性。
文書內容和SAT分數也存在著相關性,不過隨著家庭收入升高,這種相關性逐步走低(可能原因在於家庭收入較高的學生SAT分數差異不大)。
該結論對於大學招生具有重要意義。對於標化考試分數(作為評判指標)的質疑或許在文書上同樣成立。在未來招生過程中,美國大學或許會更加考慮文書內容和家庭關係收入間的關係。
該論文的研究資料來源自2016年11月加州大學9個分校收到的6萬名申請人提交的24萬份文書(加州大學要求每個申請人提交4篇文書)。
研究方法:
研究人員透過話題建模(CTM)和語言研判和詞彙統計 (LIWC) 系統將文書內容量化成話題、文筆、情感、用詞、語法、標點符號等內容。
透過CTM,研究人員在眾多文書中生成了70個話題,作為研究的獨立子項。這些話題包括,贏得比賽、焦慮、醫療經歷、語言經歷,同時也包括跟專業相關,例如物理、經濟、計算機科學等。以下圖表最左側一欄為生成的所有70話題。
研究人員將申請文書歸納為70個話題
研究發現,寫關於“人性”和“尋找答案”這兩個話題的文書的學生通常獲得更高的SAT分數,而寫關於“時間管理”和 “家庭關係”學生的SAT分數相對較低。
下面這張圖展示了文書話題(圖片右邊一欄)和寫作技巧(圖片左側一欄)分別與家庭收入(圖片上部的RHI)和SAT分數之間的關係。藍色越深,代表兩者關係越正向相關。
文書話題和寫作技巧分別與家庭收入和SAT分數之間的關係
例如,話題涉及“中國”、“旅行”的文書與SAT數學分數、SAT總分、家庭收入之間的關係用比較深的藍色表示,因此說明,文書描寫“中國”、“旅行”等話題的學生往往具有較高的SAT分數和家庭收入。
而描寫“工作-金錢”、“教育資源”、“家庭成員”、“幫助他人”、“輔導學習小組”等話題文書的學生,其SAT分數和家庭收入往往較低。
透過LIWC, 研究者們生成了關於文書寫作水平方面的89個子專案,包括詞彙、標點符號、語法、文風等。
研究發現,用更多的句號、逗號,和更長的單詞與家庭收入和SAT分數呈正相關;而用更多的介詞、動詞與家庭收入和SAT分數呈負相關。如圖中高光部分所展示的,採用分析寫作手法(analytical writing)的文書通常對應更高的SAT分數和家庭收入,而包含很多 “you, he, she”等代詞、使用很多動詞的文書往往預示更低的SAT分數和家庭收入。這點也被之前一些學術研究所證實。
文書比SAT更能預判學生的家庭收入
研究者們建立了三個模型,來對比研究SAT分數(模型A)、文書話題(模型B),和文書寫作水平(模型C)這三個因素與學生填報的家庭收入(Reported Household Income,RHI)之間的相關性。
結果是,模型A中的決定係數最低,而模型B中的決定係數最高。與之前的研究類似,SAT分數可預判10%的家庭收入;然而,文書則能夠解釋16%的家庭收入。這意味著,相比SAT分數,文書話題與家庭收入具有更高的相關性也就是說,文書話題能夠更準確地預判學生的家庭收入。
相比GPA,文書能夠更準確地預判SAT分數
研究人員進一步探究了文書與SAT分數之間的關係,並且發現,文書與SAT分數間的相關程度高於GPA與SAT分數。
文書話題能夠預判約50%的SAT總分,這個指標高得異乎尋常。相比之下,SAT總分和GPA之間的相關度僅有4%。
文書內容、文書寫作水平與SAT分數之間的相關程度
這說明,文書包含很多有關家庭背景、學生考試分數的資訊,關於其中詳情,有待後續研究進一步細化。
文書與SAT分數的相關度是否隨家庭收入增加而改變?
此前提到,文書包含的資訊或許能夠預判學生的SAT分數。研究人員想知道,這種資訊是否與家庭收入相關?還是說,無論家庭收入,學生撰寫的文書內容同樣能夠預判SAT分數?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研究者根據學生上報的家庭收入分組,並研究每個組別內文書與SAT分數之間的相關性。
結果發現,各個組別(文書與SAT分數之間)相關程度相差無幾,顯示無論學生家庭收入,SAT分數均可透過學生的文書內容加以預判。不過文書和SAT分數之間的相關性在最高家庭收入的組別最低,其可能原因是最高家庭收入的學生的SAT分數都不相上下。
按家庭收入分組研究文書話題/寫作水平和SAT分數的相關程度
研究意義
入學申請材料中,文書是最重要的非量化指標,有助於招生官打造儘可能多樣化的新生群體。但是這項研究表明,招生人員所推崇的“綜合評定”有可能多此一舉,因為文書內容、家庭收入、SAT分數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相關性。
如果很多研究都能表明文書很大程度反映出學生擁有的社會經濟資源,招生人員或許有必要重新審視文書,如同現在的SAT考試那樣,在招生過程所起到的作用。
未來,研究者可能進一步研究美本申請中其他非量化稽核標準,例如推薦信、面試官對於學生的反饋等。
剔除標化考試指標無法增加精英院校的錄取人數,但可能鼓勵更多學生申請這些學校。有理由推測,未來高等院校的招生辦公室將愈發傾向於採用自動化篩選方式來稽核入學申請材料;既然如此,高校不可避免地會想要開發出新的篩選規則。
無論未來招生走向如何,這項研究結果都強烈表明,即使在最模糊的申請材料中也會找到社會階層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