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丁家洲之戰,能夠應付遼金騎兵的三疊陣,為何會在元軍面前失靈?

由 沈建伏 釋出於 經典

公元1275年正月十六,賈似道率步騎13萬、戰船2500艘,從臨安出發,為南宋的存續作最後一搏。這13萬大軍是南宋朝廷最後的精銳,勝或能苟延殘喘十數年,敗則大廈將傾。
雖然已將帝國命運繫於一身,但是很明顯,賈似道同志是沒有信心的。臨行前,他給聽政的謝太后上了一份出師表。
一般來講,出征之前上表,主要是表表決心,順便對自己關心的國家大事發表點意見。比如在歷史上最著名的那一份出師表裡,諸葛丞相就是一邊勉勵後主劉禪好好幹,一邊表態自己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
但是賈似道的這一份表很不一樣,它的主題,是發牢騷。
看得出賈似道同志此時的心情是沉痛的,說起話來完全不講政治,將矛頭直指前任領導宋理宗,埋怨他當初不允許自己親自帶兵援救襄陽,導致局面難以收拾,云云......
賈似道在這個當口舊事重提,動機其實很明顯,是要提前為自己兵敗找好藉口。
這也不能怪賈似道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此前長江防線中樞襄陽已經陷落,南宋朝廷苦心經營的京湖防線被打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更要命的是,忽必烈幾年前正式建立大元帝國,實行漢制。這等於是給宋人投降打開了方便之門,有了這塊遮羞布,南宋的文臣武將降元變成了為新王朝效忠,再也沒有向異族投降的心理障礙了。
所以此次元朝大軍所到之處,南宋守軍降了一片。比如長江下游軍事重鎮安慶,就已經不戰而降了。
元軍的統帥,是曾經跟隨旭烈兀西征的大將伯顏。他率領的大軍號稱10萬之眾,但扣除各種雜役,實際上野戰軍只有5萬左右,而其中的主力,並不是蒙古騎兵。
蒙古人西征,不但學會了西方人的攻城之術,還有另外兩大收穫。其中之一,就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軍人。
比如,此次在伯顏的軍隊中,不但包含來自高加索地區的阿速騎兵,還有突厥、契丹、党項、女真的戰士,乃至北方漢軍。
而蒙古人的另一大收穫,就是威力巨大的回回砲,一種重型拋石器,宋人在抗蒙戰爭中吃盡了它的苦頭。
這一次,蒙古人的這兩大法寶,都將在戰場上發揮巨大的作用。
賈似道同志當年在鄂州阻擊忽必烈,表現雖然不錯,但是最後搞定忽必烈的,其實還是和談(實際當時忽必烈急於回蒙古爭汗位,已經無心戀戰,撤軍是必然的,和談並無必要)。因此這一次,他同樣寄希望於花錢消災,剛一出發就遣使向伯顏求和。
不過彼一時此一時,此時忽必烈已經坐穩了江山,下一個目標就是要將南宋的花花世界納入元帝國的版圖,哪裡還有興趣搞什麼和談呢?
所以伯顏毫不留情的拒絕了賈似道,連價都懶得開。
當最後的努力失敗後,無可奈何的賈似道這才開始佈置戰陣。
宋軍的核心其實是由2500艘大小戰船組成的水師。這其中既包括可以用於航海的黃鵠船,也有適用於長江水戰的樓船及各種艨艟小船。
這樣的配置,比起元軍的水師來,堪稱豪華。
但是這支隊伍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它們此前並不是一支成建制的部隊,而是為了這一仗臨時拼湊起來的隊伍。由於缺少必要的演練,連起碼的默契都沒有。
這個時候,賈似道同志表現出了過人的智慧,他想了一個辦法,解決戰船間的配合問題。
這個辦法,很多很多年前,曹丞相曾經用過,雖然出發點不同。
所以你應該已經猜到了,賈似道想出來的,是連船計。為了能夠實現整體進退,他下令將大中型船隻全部用鐵鏈連線起來。
一看到這,大家又該擔心了,因為上一個將船連在一起的人,最後被一把火燒得差點全軍覆滅了。
好在賈似道同志明顯是讀過書的,火燒赤壁的故事應該有所瞭解。所以他特意將小艇安排在大船附近機動,目的之一,就是要防範火攻。
佈陣,賈似道是認真的。
由於擔心水師出動後,敵人從後方包抄,他又制定了水陸相互掩護的戰略,將7萬步兵被部署到長江兩岸。
宋軍步兵擺出的依然是三疊陣,它的佈陣方法大體是這樣的:
在佇列的最前方放置據馬,延緩敵軍衝擊勢頭與速度,再在其後佈置三疊步兵,根據距離的遠近選取採用不同的兵器殺傷敵之騎兵。
第一疊,長槍兵手持長槍,坐在拒馬後面十步左右的位置,目標是殺傷敵軍戰馬。不過敵軍一旦衝到這個位置,長槍兵也基本上必死無疑,所以這一排對士兵的勇氣要求很高;
第二疊,弓箭兵手持單兵制式的強弓硬弩,半跪在地上,射殺中段距離之內的敵人;
第三疊,佈置射程最遠的弓弩,射殺遠距離範圍內的敵人;
最後在外圍輔以騎兵,作為機動力量,隨時準備收割勝利。
這種靜態防禦戰術,曾是宋軍數百年對抗遼金騎兵的保留專案。在過往的戰役中,大凡能夠擺出此陣,宋軍步兵往往可以頂住騎兵的強攻。反過來,如果來不及擺開陣勢,他們就很難擺脫被屠殺的命運了。
所以說這個三疊陣,實在是居家旅行,殺人保命的必備陣型。
面對賈似道擺下的大陣,伯顏心裡直犯嘀咕。因為,在西方,擺出連環船戰術的艦隊,往往是要進攻而非防禦的。但是宋軍步兵擺出的又是一副守株待兔的架勢,非常令人費解。
其實這也不能怪伯顏見識少,賈似道的這一通安排到底有何戰術意圖,別說伯顏想破腦袋也搞不明白,就算賈似道自己,只怕也是說不清楚的。實際上他想要的,就是一點安全感而已。水中連船體量巨大,可以碾壓元軍戰船,岸上早早布好的三疊陣可以擋住元軍騎兵的衝擊。水陸互相掩護,看似銅牆鐵壁,萬無一失。說不定,元軍無從下手,也就退兵了呢?
這個時候,多國部隊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在前敵會議上,來自世界各地的軍人深入交流後,很快就替伯顏想出了破敵之策。
1275年4月16日的晚上,元軍主動發起了第一次攻擊。
10艘木筏從上游順流而下,直逼宋軍水師的連環船隊。木筏上堆積了大量柴火,在接近宋軍船隊的時候,10艘木筏一起點火,照亮了整個江面。
元軍的這一活動,差不多是在對手眼皮底下完成的。所以宋軍早有防備,很快就用小船清除了火攻筏。
不過元軍對此並不感到意外,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能夠靠這10艘木筏燒掉宋軍的船隊。派出這些木筏的真正目的,其實是要告訴宋軍,我們知道連船最怕火攻,所以我們準備就這麼幹。
他們的目的顯然達到了,這次未遂的火攻,讓宋軍的弦徹底繃緊了,他們徹夜保持高度戒備,生怕敵軍再次火攻。
面對這種情況,賈似道沒有對部署做出必要的調整。他仍然希望繼續以即將進攻的假象來阻止對手的進攻。
這樣過了5天,精神高度緊張的南宋守軍,已經疲憊不堪了。
這個時候,元軍發起了真正的攻擊。
負責打頭陣的正是回回炮,它的射程遠超宋軍戰船上的拋石機,所以面對敵人炮兵的遠射,宋軍毫無還手之力。
回回炮丟擲來的石頭非常大,船隻一被砸中就會產生一個大窟窿。宋軍的巨型艦船行動本來就不算敏捷,又被連在一起,更加難以移動躲避,成了最好的靶子,很快就有幾艘船浸水了。
一旦有船沉沒,連船的另一個弊端就顯現出來了——與沉船綁在一起的船隻也基本喪失了機動能力。
此時,元軍的第二輪炮擊開始了,目標直指兩岸宋軍陣地,從天而降的大石頭,將宋軍組織嚴密的三疊陣打亂了
緊接著,元朝的騎兵出現在三疊陣外圍,與宋軍騎兵交手。
歷史上的中原王朝,也有過精銳的騎兵隊伍和善使騎兵的名將。比如漢朝的衛青、霍去病,唐朝的李靖,明朝的徐達等人,都曾率領騎兵大勝過遊牧民族的騎兵隊伍。
但這裡面不包括宋朝。
宋朝與遊牧民族的騎兵野戰,多以強大的步兵為主,包括南宋初期的岳家軍和後來的兩淮精銳。宋朝騎兵的戰鬥力,在多數時期都只是個打醬油的水平。所以,面對伯顏的多國騎兵部隊,結果沒有懸念。
處於內側的南宋步兵,此時開始嘗試用弓弩還擊。
宋朝的科技水平毫無疑問處於世界之巔,所以宋朝的武器裝備,也是無可爭議的當世最佳,比如宋軍使用的弓弩,就是當時世界上最高水平的長距離攻擊武器。自北宋時期開始,宋帝國就設有專門的研發製造機構——弓弩造箭院,負責弓弩箭矢的研發製造,精益求精。
弩其實是弓的一種,通常用足蹶開張,所以只能由步兵使用。根據《後桐先生大全集》卷141記載,宋理宗時,有一種“三弓八牛弩”,“可及千步”,也就是1500多米,射程相當恐怖,是現代狙擊槍才能達到的距離,堪稱冷兵器時代所能達到的極限。
而宋軍的最強戰弓,是當年韓世忠根據神臂弓改良出來的克敵弓。克敵弓“一人挽之,而射可及三百六十步”,約合558米,可以貫穿重甲,“每射鐵馬,一發應弦而倒”。
毫不誇張的說,弓弩就是宋軍對抗騎兵的大殺器,“虜人最怕弩箭,中則貫馬腹,穿重鎧”。
為了保護這種兵器的獨家產權,宋朝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局專門制訂了不準私造、私習以及處理戰陣亡失的種種條法。
不過,弓弩雖然威力大,射程遠,但是間隔時間長,在騎兵迫近前,通常只能射上兩三輪(“然張遲,難以應卒,臨敵不過三發、四發,而短兵已接”)。
為此,宋軍演練了專門的戰術。
一是輪射,弓弩手分三排,一排射擊,二排準備,三排張弦,週而復始,箭矢不絕。
二是專射,由射術最好的射手站在最前排,負責張弓搭箭,另一個則士兵專門遞弩,保證射擊的速度。
在以往的戰鬥中,只要弓弩手沒有受到騎兵的直接衝擊,他們就能夠給對手造成大規模殺傷。但是這一次,情況明顯不同了。
當宋軍的弓弩手對著元軍騎兵開火的時候,他們發現,如蝗蟲一樣的箭矢正從天而降,朝自己射來。
蒙元的漢軍已經從後面趕上來了,他們使用的,是跟宋軍一模一樣的武器!
宋軍唯一的優勢至此全部丟失,三疊陣的功,破了。
此時在江面上,伯顏的部將阿術,帶領一支由數千艘大小船隻組成的水軍,殺向長江中央的宋軍船隊。
本來就在日防夜防中疲憊不堪的宋軍水師,又被回回砲發射的石彈打得亂成一團。面對全線進攻的蒙元水軍,他們顯然已經無法組織起像樣的抵抗了。
敵軍迅速接近,登上了賈似道為他們準備的穩定平臺,海戰瞬間變成了陸戰。
眼看大勢已去,督戰陸上戰事的孫虎臣,果斷選擇了逃跑。他的離開,讓群龍無首的宋軍步兵全面崩潰,以輕裝遠射武器為主的他們,一旦離開陣地就成了騎兵追殺的羔羊。
緊接著,水軍頭領夏貴也坐小船逃跑了。於是宋軍水師開始各行其是,砍斷鐵鏈自行撤離。由於場面混亂,不少船隻擁擠在一起,被後續追來的蒙元水師包了餃子。
見此情形,在後方的賈似道急忙鳴金收兵,然後自己乘坐一艘小船,順流逃往揚州。可憐的13萬南宋將士,只能在他身後慘遭屠戮了。
此戰之後,南宋再無力組織起有效的防禦,幾年後的崖山,中華帝國的絃歌終成絕響。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