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人工智慧、《幾何原本》……從2021年春季學期開始,華東師範大學面向本科生的通識課程將增加到359門,其中不乏艱深的知識領域。
如何給文科、工科、商科的學生講清楚量子?為什麼有必要學習量子?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澄清什麼是通識教育。
作為舶來品,通識教育在中國只有短短十多年曆史,還處於不斷的完善之中;而在率先提出概念的美國,通識教育也面臨著新的革新;與此同時,歐洲的大學通識教育同樣經歷著與時俱進。
不同國家各自走過了一段探索通專融合教育的路徑,呈現出明顯的本土化特點。如果說通識教育也有朋友圈,那麼在這個朋友圈裡,各個國家都是怎麼玩的?
本期《上海教育·環球教育時訊》特稿聚焦通識教育,對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等國家的一流大學的本科生通識教育進行樣本解析,為我國大學通識教育發展路徑提供借鑑和啟示。
本期其他內容還包括——
美國教育媒體Edutopia對2020年國際上有影響力的教育研究成果進行盤點,其中既有對傳統教育觀念或慣常認知的顛覆,也有基於實證研究對過往教育經驗的佐證,還有對現代教育技術過度依賴的慎思和對經典學習方式迴歸的呼喚;
世界銀行釋出《實現學習的未來:從學習貧乏到人人皆學處處能學》,這是進入21世紀之後,世行釋出的第三份有關“學習”的重要報告,也是疫情之後世界銀行對教育系統重建的整體展望。
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測評專案(TIMSS)2019年測評結果報告正式釋出,呈現全球64個國家和地區4年級和8年級學生數學和科學學業成就以及影響因素;
……
2021年第6期《上海教育》還有哪些精彩內容?
小編帶你搶“鮮”看!
↓↓↓
聚焦
2020教育研究熱點
回顧2020年,儘管全球教育事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但教育領域研究成果依舊碩果累累,為我們帶來對於教育的洞見和智慧,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
美國“高考”SAT和ACT在學生大學學業表現和畢業率方面的預測功效不佳?
相較於數學能力,外語能力更能預測學生的程式設計學習能力?
會問問題的學生更擅長學習?
神經科學家為何強調手寫訓練的重要性?
手勢表演能提高兒童的第二語言學習能力?
本期聚焦欄目帶領大家透視全球6個最具影響力的教育研究,為教育觀念和實踐的創新開啟新世界的大門。
視線
從“人人皆學”到“處處皆學”:世界銀行的教育願景
2020年12月2日,世界銀行釋出《實現學習的未來:從學習貧乏到人人皆學處處能學》,這是進入21世紀之後,世行釋出的第三份有關“學習”的重要報告,也是疫情之後世行對教育系統重建的整體展望。
三份報告延續了世行教育政策的理論依據——人力資本理論,並透過全民學習、學習危機、學習貧乏等關鍵詞揭示了全球教育的系統性障礙,進而構建多主體參與的、公正的、開放的教育系統,以實現教育的未來願景。
本文既有對世行21世紀以來發布的3份“學習”報告的解讀,也有對人力資本理論的有限理性的批判性思考。
揭秘數學與科學學業成就的影響因素——TIMSS2019測評結果報告發布
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測評專案(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是由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IEA)發起與組織的大規模國際測評專案,自1995年起每四年一輪測評參與國家與地區的四年級與八年級學生的數學與科學學業成就,為各國提供重要的國際基準資料與成績趨勢。2020年12月8日,TIMSS2019測評結果報告正式釋出。
全球共有64個國家與地區參與了本輪測評,涉及1.1萬所學校、33萬名學生、2.2萬名教師和31萬名家長。測評結果發現:新加坡問鼎榜首,整體成績呈上升態勢;男生四年級數學成績較好,女生科學成績較好;四年級達標率高於八年級,新加坡優等率最高。
除數學和科學測評外,TIMSS2019還透過問卷形式收集相關背景資料,以瞭解學校、課堂教學和家庭因素對學生成績的影響。
紐西蘭綠色學校:現代學校的田園牧歌
在紐西蘭北島西海岸的塔拉納基山的山腳下,一所古老的牧場內,坐落著這樣一所學校:校園內丘陵起伏,處處皆是綠色植被,奧庫拉河從這裡流過,瀑布奔湧而下。這就是紐西蘭綠色學校(Green School New Zealand),它是繼巴厘島綠色學校(Green School Bali)之後,世界上第二所“綠色學校”。2020年1月,第一批50名學生走進了這所頗具實驗性的學校。
在這裡,沒有傳統的教學科目,學習是體驗式、專案式的,學生大部分時間在戶外度過。從培養目標到課程設定,這所學校處處踐行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這裡,我們看到學校對於地區乃至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價值,也看到了教育面向未來的另一種可能。本文帶你走進這所田園牧歌式的綠色學校。
專欄
國際教師教育研究的五大理論取向
縱觀寰宇,教師教育改革的外部環境正面臨著“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由於教師教育系統本身的開放性與依附性,單一民族國家所進行的教師教育研究與實踐,在全球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斷深化的今天,更加需要互相借鑑、學習與反思。
本文從“全球共同利益格局”和“全球思維格局”的視角出發,系統介紹目前知識取向、經驗取向、社會公平取向、全球化取向、技術創新取向的國際教師教育研究,以期豐富對教師教育內涵的認識,同時促進教師教育基本概念、理論視角與實踐邏輯的完善。
語文課堂中的兒童哲學與德育:理論與實踐的共生
語文課上開展哲學教育有必要嗎?如何在課堂中進行哲學探討?如何運用兒童文學開發哲學課程的具體框架?這些統統可以在哲學教授托馬斯·沃丁伯格的著作《小孩童的大觀念:運用兒童文學來教授哲學》(Big Ideas for Little Kids: Teaching Philosophy through Children’s Literature)一書中找到答案。
基於和多所小學長年的兒童課程合作實踐研究,沃丁伯格的著作《小孩童的大觀念》一書可以說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真正共生,既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兒童哲學課程的開發框架與系統,又提供了大量的案例,稱得上是一本實用的課程使用者手冊。這正是本文所介紹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