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這位鮮為人知的華人富豪,地位曾在比爾蓋茨之上,他是誰?
說到當今世界的財富聚集地,恐怕所有人的腦海裡首先浮現出的就是當前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利堅合眾國。
美國長期是世界上擁有最多富豪和最多世界大公司的國家,比如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等。
如果我們檢索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會發現幾乎前十位都是美國人。而在美國長長的富豪清單裡,我們似乎很難在前排找到以勤勞聰明著稱的華人的名字。
難道號稱"大熔爐"的美國就真的沒有華人登上這個金光燦燦的榜單嗎?馬未都也曾說:這位鮮為人知的華人富豪,地位曾在比爾蓋茨之上,他是誰?
非也非也,其實曾經有那麼一位就在中國出生、成長的華人曾經遠渡重洋,在美國創造了一個白手起家進入前五大富豪榜的勵志神話。
他的名字你也許沒聽過,但是他的產品你一定不陌生,他就是發明"WPS"這個縮寫的一代電腦奇才——王安。
我們甚至不知道金山公司的WPS OFFICE是否就是在向他表示敬意。下面就讓我們來簡略介紹一下這位在異國他鄉綻放才華的悲劇天才吧。
生於戰亂的神童王安是江蘇崑山人,於1920年出生於上海,彼時正是中國積弱,列強肆虐的年代;但即便是在那樣的環境下,王安依然從小就酷愛讀書,尤其是理工類書籍。
常自己動手製作儀器、進行實驗,並以崑山中學第一名的成績在17歲那年就考入交通大學,四年後畢業於電機工程專業。
可以說,王安在當時就已經和電腦科技結下了不解之緣。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時期,王安也曾輾轉到西南大後方桂林從事軍用無線電裝置的製造,為國家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45年日本法西斯投降戰敗,王安作為高階技術人員在此前已經因公派進入美國哈佛大學深造。
看到現在被緊急召回國內的可能性很小,他抓住時機遞交入學申請應用物理學,果然獲得透過,最終在1948年於該系畢業。
同年他便發明出"磁芯儲存器"這一當時最先進的電腦核心,也是他日後大展身手的基礎所在。在第二年,王安不失時機地向美國專利局申請了該項儲存器的技術專利。
王安在畢業三年後離開哈佛大學的計算機實驗室時,僅有600美元,似乎和富豪二字根本掛不上鉤。
然而經歷了美國成熟商業社會薰陶的王安藉此成立了一家名叫"王安實驗室"的公司,主營電腦業務,開始了從高階技術人員向商界精英的身份轉變。
五年後王安把自己當年的磁芯儲存器專利作價50萬美元賣給了赫赫有名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也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IBM,掘得了人生第一桶沉甸甸的黃金。
而IBM可能也沒有想到這個30歲出頭的中國小夥子日後險些成為自己的心腹大患。
王安拿著50萬美元的資本精打細算,潛心研究,在60年代推出了最新的電晶體電腦,這一產品成為王安實驗室樹立品牌,走向輝煌的起點。
這個來自貧窮動盪、馬褂長衫時代的中國人,如今正式擠入了被白人佔據的燈紅酒綠、西裝禮服的美國商界。
抓住潮流,聲勢日壯上文說到IBM曾經給了王安第一筆啟動資金,但是在王安推出電晶體電腦之後,兩者迅速轉變成為競爭關係。
王安也因為自己成功的產品鼓舞了巨大的野心,開始把目標對準攔在面前的這頭國際電腦市場上的巨獸。
為了快速擴張公司業務和IBM展開商場角逐,王安最終被迫發行250萬股股票來減輕來自銀行的償債壓力。
誰知由於過硬的產品質量,股價竟然一夜翻了三倍有餘,王安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了近5千萬美元的可支配財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富豪。
解決了糧草的後顧之憂,王安便心無旁騖地把全部才智投入產品的研發和更新上,在70年代率先推出半導體文字處理機。
以後又目不暇接地推出各種小型商用電腦和公務自動化裝置,牢牢佔領了美國的辦公室機器市場的一席之地,而文字處理機所用系統的英文縮寫,真是如雷貫耳的"WPS"。
面對著這一強大的對手,不知道IBM是否為了當時將那50萬美元的專利如此輕易地交到這個哈佛高材生手裡後悔得腸子都青了。
問鼎富豪榜,衣錦還鄉1986年的王安終於來到這個在異鄉打拼的中國人一生中最輝煌的頂點:王安的公司年收入30億美元,僱傭著成千上萬的員工。
而王安也憑藉2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一度排到了美國富豪榜的第五位,當時的比爾·蓋茨在他面前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子。
更不用說前後獲得的獎項榮譽不計其數。功成名就的王安終於可以回到他剛剛開啟改革開放的祖國了。
回到中國的王安受到了總設計師小平同志的親切接見,對方甚至握著他的手錶揚道這一切了不起的成績都是一箇中國人自己在美國奮鬥出來的。
王安也沒有忘記自己魂牽夢繞的崑山父老和交大師生,除了在美國設立中文獎學金、為中國赴美工程師提供資助、捐資給哈佛大學進行中國研究之外。
他還親赴交大校慶,重訪崑山中學並捐贈電子計算機,後來又專程在清明前往父母墳前掃墓紀念,崑山也為這個傑出的兒子驕傲不已。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然而正如紅樓夢中鮮花著景,烈火烹油之象的描述,誰能想到業務規模如此龐大的王安公司竟然在鼎盛時期就已隱隱顯露了危機。
乃至僅僅數年之後,這家公司就如同恐龍一般從美國的財富歷史上銷聲匿跡。
80年代末期,也許是因為年輕時過度的消耗。王安患上了食道癌,力不從心的他不得不將公司交予自己的大兒子管理,這個行為在一個傳統中國家庭長大的人來說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然而也正如中國歷史上演無數次那樣,王安的兒子並沒有父親的才能,很快就舉措失當,進退維谷。
後來不得已王安又將公司委託給技術門外漢的經理米勒,卻因為無法把握行業動向而錯失了技術更新的機遇。
此時的老對頭IBM則已經和微軟等結成軟硬體聯盟,正在個人電腦這一廣闊無垠的商業寶地開疆拓土。
在內外交困的局面下,公司的客戶、員工、收入都大量流失,王安空有一顆聰明的腦袋卻也無力迴天,他懷著強烈的不甘於1990年在波士頓走完了70歲的令人唏噓的一生。
而他的經歷和傳記也成為了華人電子計算機行業不可不讀的課程和教訓。他的故鄉崑山,則一直保留著這位傳奇富豪的故居和簽名。
也許他奮鬥一生的美國早已忘記掉了這個沒能笑到最後的失敗者,也許IBM的老闆聽到他死訊的時候露出的笑容不屑一顧,但只有在這片他走出的土地,還會一直記得這個有著項羽氣概的孩子。
文/朱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