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滿目瘡痍的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年過花甲的湘北老農,面對俄國和英國的虎視眈眈,毅然出關西征,收復新疆,他就是——左宗棠。
1864年,清政府終於將太平天國運動撲滅,但這場持續13年之久的農民戰爭熊熊大火,燃燒了晚清政權太多精力。
1865年,一個佔據了喀什噶爾的割據政權,感到獨力難支,向新疆以西的浩罕汗國求援。浩罕汗國大喜過望,立即派來軍事首領阿古柏帶兵入侵新疆。隨後,阿古柏染指天山南北。
眼看阿古柏在新疆得手,俄國捶胸頓足,深恨來遲一步。此前,俄國就利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機會,趁火打劫,侵佔了中國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其中包括中國西北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俄國的野心不止於此,在吞併了中亞地區的三個汗國之後,俄國急不可待地想吞下伊犁和烏魯木齊。於是,1871年,俄國出兵侵佔伊犁。第二年,俄國派使團到喀什噶爾,和阿古柏簽訂條約,承認阿古柏政權,換取了在南疆通商的權益。
英國對新疆也早就垂涎三尺。阿古柏入侵南疆後不久,英國使節就面見阿古柏。為了獲得英國的庇護,阿古柏同英國訂約,從英國人手中得到了武器支援。英國則取得了在新疆的各種特權。
新疆危機到了千鈞一髮的邊緣,晚清放眼大江南北,發現只有一個湘軍名將左宗棠,此時正好在西北督辦陝甘軍務。
既然有左宗棠在西北,朝廷覺得,可以商議討伐阿古柏、收復新疆的問題了。可是,就在左宗棠緊鑼密鼓準備西征時,北京傳來了反對進軍新疆的聲音,原因是東南沿海又出事了。
1874年5月,日本藉口所謂的“琉球漂民”事件,出兵臺灣,迫使清政府簽訂《北京專約》,承認日本入侵臺灣是“保民義舉”,賠償白銀50萬兩。一時間,加強海防的呼聲高漲。
李鴻章認為,加強海防急需用錢,現在用兵西北花費巨大,新疆不過是一塊貧瘠無用的土地,當年乾隆皇帝傾全國之力,只是得到“千里曠地”,得不償失。而且,新疆靠近俄國和英屬印度,兩國對新疆覬覦已久,阿古柏又得到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冊封,即使勉強收復,將來也無法長久固守。因此,最好停撥西北塞防的經費,投入東南海防,同時撤回西征部隊,放棄新疆。
支援李鴻章的大有人在,在這種情況下,左宗棠深感壓力。幸好,以軍機大臣文祥為首的一批人認為新疆不能丟,力挺左宗棠西征。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寫下了《復陳海防塞防及關外剿撫糧運情形折》《遵旨統籌全域性折》,指出“新疆不穩固,北方安全就無著落,整個國家安全也將隨之崩塌。”左宗棠還駁斥了李鴻章的論調,指出新疆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絕非“千里曠地”。
清廷最終決定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全權負責新疆軍務,準備西征收復新疆。
西征軍的軍費開支巨大,預計每年要支出800萬兩白銀,但實際到賬的各省協餉只有500萬兩,且後來拖延供給,西征軍陷入每年只能完整發下一個月餉銀的窘境。左宗棠在多次上奏催促餉銀未果的情況下,提出了向洋商借一部分款的建議。
好在朝廷同情左宗棠的處境,下令沈葆楨必須確保籌款到位。
在籌餉的同時,左宗棠還專門在西安設立西征糧臺,統籌軍糧。此外,他還在歸化(今呼和浩特)和肅州(今酒泉)設立專門機構,保證南北兩路的軍糧供給。
武器更是打仗的關鍵。左宗棠費盡心思,給西征軍裝備了最新式的武器。僅僅是1875年10月18日,神機營和工部火藥局就向駐紮在哈密的文麟撥發了帶刺刀洋槍200杆,洋帽10萬個,七響後膛洋炮200尊,隨帶炮子10萬發,各種火藥3.2萬斤,火繩4000根。此外,還有架劈山炮、德國造後膛來福線大炮、來福前膛馬洋炮、開花後膛炮、七響後膛洋馬槍……應有盡有。
至於怎麼打,左宗棠成竹在胸。他在給朝廷的奏摺中早已說明先殲滅阿古柏、後索還伊犁的構想。殲滅阿古柏又分兩步:先北後南。
經過一年的積極備戰, 1876年3月16日,左宗棠離開蘭州揮師西進。部隊主力是劉錦棠帶領的老牌湘軍,其中絕大多數是南方人。他們跋山涉水來到西北,本已水土不服,又聽說要去條件更苦的新疆,很多官兵出現畏戰情緒,不敢打先鋒。敢做先鋒的只有在陝北招降的董福祥部隊。但湘軍畢竟是主力,董福祥也在觀望湘軍的反應。
左宗棠和劉錦棠秘密商議之後,定下了一條計策。左宗棠在前往肅州的途中,路過董福祥部隊駐地。突然,一名老兵從隊伍中跑到左宗棠轎前,大聲呼喊,誰也拉不走。左宗棠當這人是瘋子,毫不理會,但官兵們聽到老兵的話,無不驚駭。老兵喊的是:“我是老統領派來的,老統領要出關打先鋒!大家吃飽了,隨老統領去打新疆!”
“老統領”說的是劉松山。劉錦棠率領的湘軍本是劉松山的部下,劉松山戰死後,劉錦棠接任,被稱為“少統領”。湘軍老兵們突然聽到老統領英靈下凡,還要帶隊去打新疆,原本畏戰計程車兵都變得熱血沸騰。劉錦棠故意找到那個老兵的長官,問是怎麼回事,對方說:“這人平時好好的,在營裡五年了,今天不知道怎麼回事。”劉錦棠又故意問那老兵,老兵說:“那陣子忽然感到一陣冷風,老統領就來了,讓我說那些話,後來我就什麼也不知道了。”訊息就此在西征軍中傳開:老統領知道左帥要西征新疆,就先來了肅州,讓少統領率兵出關殺敵。左宗棠當即命令全軍設祭,祭奠劉松山,還寫信給留守蘭州的人,若有其事地說:“忠壯(劉松山諡號)歿後,遇有大戰,必先示夢其部曲。忠義之靈,固常在也。”
這出老統領顯靈的大戲,正是左宗棠和劉錦棠為激勵士氣刻意安排的。當時,上至貴族、將帥,下至士兵、百姓,都有濃重的迷信思想。借士兵們對老統領的崇敬,激勵他們計程車氣,是左宗棠無奈中想出的妙招。
1876年4月7日,左宗棠抵達肅州,指揮各軍入疆。西征軍先到哈密,隨後翻過天山,穿過戈壁,逼近烏魯木齊。
天山北路被阿古柏侵佔後,原來陝西回軍的首領白彥虎逃至新疆,投靠阿古柏,背叛了國家和民族。此時,他正代阿古柏佔據烏魯木齊。1876年8月,劉錦棠部從阜康出發,進逼烏魯木齊東北的古牧地。阜康到古牧地的路程一百餘里,有兩條道路可選:大道平坦,卻要經過50裡荒無人煙的戈壁;小路途徑黃田,水源充足。白彥虎故意放出黃田有重兵把守的訊息,希望西征軍走大道進戈壁,自己好偷襲。
劉錦棠將計就計,派人佯裝走大道,實際上悄然走黃田。白彥虎正準備偷襲,卻被突然殺來的西征軍反偷襲。黃田叛軍一觸即潰,西征軍乘勢追擊,1876年8月17日,歷時5晝夜的狂攻,西征軍用德制的後膛炮攻破古牧地城池,以傷亡600人的代價殲敵6000餘人。
第二天,劉錦棠率兵長驅大進,直搗烏魯木齊。阿古柏聽到烏魯木齊危急,急忙派兵增援,但還沒到烏魯木齊,就聽說城池失守,白彥虎倉惶逃往南疆。西征軍3個月就收復了北疆。
丟失北疆之後,阿古柏企圖借天山天險,靠著英國的支援死守南疆。1877年4月,休整了一冬天的西征軍主力悄然從烏魯木齊出發,直奔達坂城。南下之前,左宗棠再次申明紀律,嚴禁殺掠,對於依附敵人的各族同胞,只要真心反正,一律寬待。
達坂城是通往南疆必經之路,其得失關乎全域性。4月17日,西征軍包圍達坂城,卻苦攻不下。就在這時,城內的維吾爾族群眾冒死送出情報,說城內守軍準備棄城而逃。西征軍得到情報,堅定了攻城決心。19日夜,西征軍攻下達坂城,阿古柏心腹愛伊德爾胡裡等1200餘人被活捉。劉錦棠把俘獲的敵人押赴肅州大營,但對被脅迫附敵的各族同胞一律發放衣物糧食,送回原籍。幾天後,劉錦棠進抵托克遜。托克遜城中的維吾爾族同胞冒險出城報信:“敵人聽到達坂城失守,惶恐至極,正在各處燒殺劫掠,準備逃跑。希望官軍速進,解救百姓。”劉錦棠當即下令西征軍進攻托克遜,敵人望風而逃。
托克遜之戰後,南疆門戶大開,阿古柏精銳部隊折損大半,他感到十分驚恐。維吾爾族同胞對阿古柏的殘暴統治早已深惡痛絕,聽說西征軍要來了,相互轉告,準備配合。阿古柏知道大勢已去,日夜哭泣,最終服毒自殺。阿古柏死後,他的兒子相互爭鬥,西征軍則繼續掃蕩殘敵。
1877年10月,劉錦棠大軍進攻庫爾勒,白彥虎掘開開都河,妄圖阻止大軍前行。當地蒙古族老百姓主動給西征軍當嚮導,找到開都河的淺灘處,西征軍順利渡河。劉錦棠大軍進入庫爾勒城後,發現已是一座空城,糧草供給斷絕,又是當地維吾爾老百姓帶西征軍找到了白彥虎藏糧的地點。白彥虎向阿克蘇逃亡,結果城內百姓緊閉城門,不許其入城。但等到劉錦棠大軍一到,百姓立即夾道歡迎。1878年1月,西征軍收復和闐,盤踞新疆12年之久的阿古柏匪幫終於被全殲,新疆回到了祖國懷抱。
收復天山南北兩路後,只剩下伊犁仍被俄國佔據。俄國原本聲稱“代清朝佔領伊犁”,一旦清軍收復北疆就立即歸還。但在西征軍平定南疆後,俄國仍拒絕交還伊犁。1878年10月,清政府派吏部侍郎崇厚為全權大使,赴俄國交涉,索還伊犁。
崇厚是個膽小平庸的人,在俄國的恐嚇下,他竟然擅自和俄國簽訂了《里瓦幾亞條約》。按照條約,俄國雖然交還伊犁,但割去霍爾果斯河以西、特克斯河流域等戰略要地,使得伊犁以西、以南險要盡失。
訊息傳來,全國譁然,紛紛要求處斬崇厚,廢除條約。西北前線的將士們群情激奮,全國上下的堅決反對,朝廷在崇厚回國後,將他交刑部治罪,定為“斬監候”。1880年2月,清廷派曾國藩的兒子、駐英法大使曾紀澤前往俄國重新訂約,同時命左宗棠統籌新疆南北的戰守事宜。左宗棠調兵遣將,定下了兵分三路,武力收復伊犁的策略。
此時,左宗棠已是68歲高齡,經略西北已經10多年。雖然他精力旺盛,但多年戎馬,身體畢竟不堪重負。由於水土不服,他全身長滿風溼疹子,奇癢不止,夜裡難以入睡。左宗棠本來就有咳血的毛病,在西北越來越重,有時候早上起床時,吐血不止。他甚至擔心自己的身體出不了玉門關。但他很明白,要索回伊犁,自己必須出關遠征。一旦談判破裂,和俄國的戰事恐怕一兩年內難以結束,自己即便出了玉門關,能否活著回來就不好說了。
1880年5月26日,左宗棠率領親兵1000餘人離開了肅州大本營,向新疆哈密進發。抱病出徵的左宗棠命人抬了一口空棺材,跟在自己身後,表明戰死疆場的決心。這位年近古稀的老將為收復國土抬棺出征的壯舉,不但極大地激勵了將士們計程車氣,更令無數後人感動落淚。
與此同時,曾紀澤也抵達聖彼得堡,開始與俄國談判。俄國在談判中雖然蠻橫無理,幾次恐嚇曾紀澤要開戰。但是得知清軍在前線調動頻繁,左宗棠又抬著棺材到了新疆,俄國也不敢貿然動武,伊犁前線一時處於相持狀態。
然而左宗棠沒有想到的是,正當自己決意一戰時,朝廷卻動搖了。俄國在中國西北和東北增兵,使得清政府慌了手腳。加上李鴻章請來英國人遊說,清政府連忙召開緊急會議,商討伊犁問題。當時,力主收復新疆的文祥去世,李鴻章的意見佔了上風,同時英、法、美等西方國家又對清政府嚴懲崇厚一事提出抗議,清政府動搖了。
1880年8月,朝廷的詔書送到了左宗棠手中,調他赴京任職。而當時,左宗棠掌握的情報顯示,俄國前一年遇到災荒,又剛剛結束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戰爭,國內很困難,不可能全力對付中國,增兵只是虛張聲勢。左宗棠氣憤至極,因為收復伊犁的理想可謂功虧一簣!但他又無可奈何,在給兒子的信裡,他感嘆說,朝廷裡的人不瞭解情況,卻混淆國事,“為之奈何”。
雖然不能不走,但左宗棠推薦劉錦棠督辦新疆軍務,堅持以武力作為談判的後盾,“先之以議論,決之以戰陣”。左宗棠即使回京,也把不明就裡的俄國人嚇出了一身冷汗。在得知清政府召左宗棠回京後,俄國代理外交大臣格爾斯急忙找到曾紀澤,問道:“聽說左宗棠現已進京,可能會挑起全面戰爭,是不是這樣?”曾紀澤模稜兩可地表示,自己還不知道這個訊息。格爾斯趕緊說:“中俄兩國要是為小事打起來,實在不合情理。”
1881年2月24日,以左宗棠在新疆的佈防為後盾,經過曾紀澤據理力爭,清政府與俄國簽訂《中俄伊犁條約》。這一條約雖然依舊是不平等條約,但相比崇厚所籤的條約,中國爭取回部分主權和領土。曾紀澤與俄國簽約的當天,左宗棠正好抵達北京。雖然左宗棠全復疆土的願望沒有實現,但他確實為收回伊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縱觀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全過程,他大膽卻心細,豪放而多情,他是在完成一個必須完成的事業,不給自己半點犯錯的機會。一個平凡的人,堅持自己的夢想,最終成就國家的大業,這份忠誠與執著,在歷史的關鍵處煥發出了最奪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