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孫策對黃祖的一次復仇戰:消滅黃祖三萬士兵,俘獲黃祖家眷七人

由 終廷花 釋出於 經典

孫堅是一個比較可惜的人物,他有軍事能力,有自己的部曲和地盤,雖然受制於袁術,也也有脫離袁術成為獨立軍閥的機會。結果在進攻劉表的時候被劉表的部將黃祖乾死。好在孫堅的兩個兒子很給力,尤其是孫策打下江東的基業,奠定東吳的基礎。孫策的擴張方向主要有西方荊州和北方揚州、徐州,而黃祖就屯兵在荊州對揚州的門戶——江夏郡,扼守長江要道。在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黃祖和孫策爆發一次較大規模的戰役,孫策終於稍稍報復了殺父之仇。


''孫黃沙羨之役''的前一戰——''孫策破劉勳之戰''

''孫黃沙羨之役''的時間在建安四年,而建安四年又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就是淮南地區的袁術的覆亡,仲氏的徹底垮臺。''孫黃沙羨之役''和袁術的滅亡有那麼一丁點的聯絡,是一個連鎖反應。


袁術滅亡之後,他的部曲分為兩派,袁胤、黃猗等袁術親族為首的一派打算投奔袁術所置的廬江太守劉勳,也這麼做了;另外楊弘、張勳等袁術部下一派打算越過長江投奔孫策,但是被被劉勳截胡。這樣一來造成了兩個後果。第一孫策和劉勳的矛盾加重,本來他兩個就有矛盾,在袁術時期,劉勳佔了孫策的廬江太守的位置;第二劉勳的實力開始膨脹,但是後勤一時半會跟不上,糧食不怎麼夠吃。


孫策和黃祖之間的矛盾明顯更加尖銳,無論是為孫堅報仇;還是向西入侵荊州,完成跨有荊州、揚州,全據長江防線的戰略,黃祖都是一個首要的目標。不過這並不妨礙孫策對劉勳的敵意。孫策給劉勳寫信,送上一些財物套近乎,表示自己難以進攻豫章上繚的宗族,請求劉勳出手,屬於調虎離山之計。


劉勳沒有糧食,管豫章太守華歆要;華歆把皮球提給上繚宗族,上繚宗族不願意出糧。於是劉勳不顧劉曄的反對,出兵攻打海昬上繚,但是這些宗族都一溜煙跑沒影了,劉勳什麼也沒得到。更要命的是劉勳在海昬,導致廬江皖城的空虛。


孫策這個時候正打算進攻黃祖,行軍到石城縣,聽到劉勳打上繚的訊息大喜過望。他令孫賁、孫輔兩個從兄弟率領八千軍隊趕到彭澤,切斷劉勳的歸路;自己與周瑜等人率領兩萬人攻破皖城,拿下了廬江郡,獲得廬江的三萬部曲,不僅實力得到增強,也在江北地區有所突破。


劉勳的逃生路線和黃祖的支援

皖城被攻,劉勳向北撤退,但是受到孫賁、孫輔的攔截,在彭澤再度被擊敗。劉勳向西撤退到尋陽,聽到皖縣被攻破的訊息,只好繼續向西撤退到西塞、流沂,修築營壘向劉表、黃祖求援。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劉表集團當然願意支援劉勳奪回廬江,繼續壓制江東集團。於是黃祖果斷支援劉勳,派自己的兒子黃射率領五千水軍支援劉勳。


按照《三國志集解》中的說法,劉勳的軍隊似乎又向東推進到西塞。西塞是一座山的名字,''山高百 六十丈,週三十七里'',地勢十分險峻,江水也比較湍急,是孫策和劉勳、黃射之間的交戰之處。這次戰役沒有過多的史料記載,總的來說是孫策獲得勝利,擊潰了劉勳、黃射。

劉勳徹底失去收復廬江的希望,於是很乾脆地向北投奔了曹操;黃射跑得也比較快,沒有被孫策俘虜。孫策此戰俘獲兩千多的劉勳士兵,收穫一千艘戰船,可謂大獲全勝。


江淮地區比較強大的劉勳被驅逐出揚州,接下來孫策攜帶勝利的餘威繼續進攻黃祖,這也是他本來的目的。黃祖是劉表所置的江夏太守,屯兵的地方在沙羨縣。江夏郡對於荊州來說非常重要,扼守揚州與荊州之間的長江要道,是荊州東方的重要屏障。


如果江夏郡有失,那麼孫策就會藉助發達的水路交通隨意進攻江陵、襄陽等重鎮;或者是攻取荊州南部的零陵、武陵、長沙、桂陽四郡,給劉表來一個釜底抽薪。所以劉表也是很重視江夏,繼續派兵支援黃祖,派自己的從子劉虎以及韓晞率領五千長矛兵作為黃祖的前鋒,幫助黃祖與孫策交戰。


''孫黃沙羨之役''的巨大勝利

孫策前進到夏口順勢進攻沙羨,雙方在沙羨進行大規模的決戰。史料對''孫黃沙羨之役''的記載還是非常潦草,甚至《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中並沒有記載,都靠裴注的內容。《吳錄》中記載孫策對''孫黃沙羨之役''的一次上表,可以比較模糊地來看這場戰役。


孫策在建安四年十二月八日到達沙羨縣,劉虎、韓晞等援軍也及時趕到;在三天之後,也就是十二月十一日清晨, 孫策率領周瑜、呂範、程普、孫權、韓當、黃蓋等一批將領進攻黃祖,孫策親自擊鼓激勵士氣。孫策軍隊在上風處放火,用大量的弓弩向黃祖軍隊射擊。


由於風向的原因,孫策軍隊佔有非常大的環境優勢。而且孫策本身是一個武將,又有接連獲勝的經歷,士氣上十分高漲。沒過多久黃祖軍隊就被擊潰。按《吳錄》中的說法,劉虎、韓晞被殺;兩萬黃祖士兵被斬殺;一萬士兵跳入江水被淹死;黃祖家眷男女七人被俘虜;收穫戰船六千多艘,以及大量的財物。只是黃祖逃脫得以倖免。這些戰果不可謂不大,三萬士兵被消滅,如果放在三國時期的後期則更加嚇人。


不過對於這個數字,小編個人是抱有一些疑問的。因為《吳錄》中記載的是孫策的一封上表,而非從第三人稱的角度記載。當時人上表都喜歡誇大自己的軍功,甚至達到以一當十的程度。比如一場戰役中殺獲三千人,就敢上報殺獲三萬。曹操也不可能來查證''孫黃沙羨之役''的具體情況。所以小編認為這個三萬的數字,可能含有一些水分。


另外在''孫黃沙羨之役''之後,孫策也並沒有取得對江夏郡的控制,孫策所置的江夏太守周瑜在戰後並沒有駐紮在江夏,黃祖仍然為江夏太守,繼續幫助劉表抗衡孫策或者孫權兄弟。後來孫權也組織三次討伐黃祖,終於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斬殺黃祖,時間相隔了八年以上。所以''孫黃沙羨之役''的結局自然是以孫策戰勝黃祖告終,但是影響力或許並沒有那麼大,也不匹配三萬士兵戰死這樣一種記錄。

參考文獻:《三國志集解》、《三國志辭典》、《讀史方輿紀要》、《中國歷史地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