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時期,魏國以鐵騎聞名,不善於水上作戰。赤壁之戰長久僵持,正是因為他們的水軍缺陷。就好比陸地老虎,乃萬獸之王,下到水裡就會變成病貓;蜀國屬於水陸混搭、全面發展型別。論騎兵作戰略遜於曹魏,論水軍作戰略遜於東吳。但是他們既能水戰,也能陸戰,好比是鱷魚,兩棲作戰相容性是最高的。
東吳多以水軍聞名,陸戰將領的表現並不出色。就好比深海狂鯊上了陸地,喪失了其兇殘的本性。因此東吳在陸戰方面,非常依賴太史慈、甘寧等外來將領。兩人雖然加入東吳的時間不久,但表現的機會卻很多,都曾被視為東吳的第一猛將。
本文主要討論悍匪“錦帆賊”甘興霸的成材之路,看他是如何從一個落魄的“社會蛀蟲”走入正途?又是如何屢立奇功“名垂千古”的?
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吳書認為他是荊州南陽人,後客居在益州巴郡。
他雖然出身於漢末亂世之中,但他並沒有想過投身軍旅、殺敵立功。相反,他常常依仗自己身強力壯,聚集一幫輕薄少年,打家劫舍,與官府作對。
跟普通的土匪相比,甘寧的行事風格非常獨特。其性格放蕩不羈、輕生重義。而且非常講究門面的包裝,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尊貴,每次出行都要把自己打扮得英姿颯。戰馬必須配備鈴鐺,大張旗鼓出發,步則陳車騎,水則連輕舟。侍從隨者皆披掛綾羅錦繡,甚至連州船都要以五色絲綢來裝飾。
如果有縣官給面子的,願意主動示好,並舉行隆重的儀式接待他的,甘寧便願意推心置腹與其相交,不會動縣裡的一草一木。但是如果有誰不給面子的,或者禮節不夠周到的,他就下令強搶豪奪,殺人越貨毫不留情。
甘寧差不多四十歲左右才幡然醒悟、改邪歸正、發憤圖強。他是漢末三國時期“老來發奮”的代表人物
自己“打家劫舍”了一輩子,如果繼續渾渾噩噩下去,恐怕到死都只會揹負罵名。於是他決定停止打劫行動,打算投身軍旅做個將軍,並開始努力攻習諸子百家。
由於身在巴郡,甘寧便就近從戎,投靠了益州牧劉焉。不久後劉焉病逝。劉璋接替其位,後在劉闔的策反下,甘寧與沈彌、婁發等人起兵反叛,不過被劉璋擊敗。於是投靠在荊州劉表麾下。史籍記載如下:
璋將沈彌、婁發、甘寧反,擊璋,不勝,走入荊州——參考文獻《資治通鑑》、《英雄記》
劉表在公元190年單馬入荊州,並迅速聯合蒯良、蔡瑁等荊州豪族,短時間穩固了荊州內部。早期的劉表,給我們的感覺是一個具備雄才的雄主。但是後期的劉表,表現卻讓人非常失望,或許是年老昏聵,年近六十的他毫無進取之心。甚至連益州劉璋這樣的弱主,都可以幾次三番的對荊州用兵。
甘寧知劉表終無所成,打算另尋明主,他聽說江東孫權正在“招賢納士”便打算過江投靠。行至夏口的時候,被黃祖攔截,於是只好依託黃祖。不過甘寧常認為黃祖年老昏聵、利慾薰心、治軍無道,對自己又不加重用,因此常常想脫離黃祖。後來在蘇飛的幫助下逃入了東吳。
那麼?五十左右的“老者”甘寧,加入東吳之後都有哪些精彩表現呢?
第一、計取黃祖
甘寧在周瑜、呂蒙併力舉薦下,深得孫權所信任。他為孫權獻出的第一條計謀,就是一個大戰略進攻方針。
鑑於當今天下的局勢,甘寧認為曹操一定會圖謀荊州。所以必須搶在曹操之前,拿下荊州諸郡。而荊州最大的突破口,就是夏口的老將黃祖。
一破祖軍,鼓行而西,西據楚關,大勢彌廣,即可漸規巴蜀——參考文獻《三國志·甘寧傳》
此計的後半段,與諸葛亮的“三分天下”以及周瑜的“二分天下”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向西擴張、漸圖巴蜀,然後才能與曹操爭雄。只可惜在東吳剛剛擊破黃祖不久,劉琮鑑於曹操的威勢,將偌大個荊州拱手送給了曹操。
但是不管怎麼說,甘寧的這條計謀是沒毛病的,雖然在荊州之爭問題上,沒有搶在曹操之前。但是吳軍大破黃祖,打出了非常不錯的效果。孫權的大仇也終於得報。說明甘寧除了作戰勇猛、戰術奇特之外,他還是個具備戰略眼光、善於統觀全域性的軍事帥才。
第二、烏林破曹,夷陵立功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爆發,甘寧跟隨主帥周瑜於赤壁大破曹軍,包圍曹仁於南郡。兩軍僵持之際,甘寧趁機率數百親隨走小路偷襲魏軍防備鬆懈的夷陵,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據了城池。
曹仁聞之,立即增派五六千兵馬將夷陵團團包圍,甘寧只有幾百親隨,外加夷陵城中願意歸降的曹軍俘虜,總共不滿千人。情況對吳軍非常不利。將士們都非常恐懼,唯獨甘寧談笑自若,指揮將士堅守城池。終於等來了周瑜、呂蒙的援軍。
第三、咳唾之間,嚇退關羽,成就“關羽瀨”地名
此役發生在“荊南三郡爭奪”期間。由於孫權索還荊州,被劉備以空話搪塞,於是派呂蒙襲取了荊南三郡。劉備親自從益州率軍趕入荊州,命令關羽督軍作戰。當時甘寧與魯肅駐軍在益陽。關羽手上有三萬兵馬,親自挑選了五千精兵,投物堵住上游十多里的淺水地帶,打算夜裡渡河。
魯肅得到訊息,與甘寧等人商議。甘寧手中親隨有三百人,於是向魯肅要求,只要再給他增兵五百,保證關羽聽到其咳唾之聲便不敢渡河。如果關羽敢渡過河,就會被他擒捉。魯肅給他增兵一千,甘寧連夜趕至上游佈防。關羽聞知甘寧軍至,果然停止了渡河行動。自此,那個地方得名為“關羽瀨”!
史籍記載如下:
寧時有三百兵,乃曰:"可復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對之,保羽聞吾咳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肅便選千兵益寧,寧乃夜往。羽聞之,住不渡,而結柴營,今遂名此處為關羽瀨。——參考文獻《三國志·甘寧傳》
第四、皖城攻堅,身先士卒
起初,曹操任命朱光為廬江太守,屯駐皖城,朱光大力開墾稻田,發展皖城經濟,又招降了鄱陽賊帥。使得皖城治安穩定、經濟繁榮。呂蒙見皖城糧多民廣,便勸說孫權攻打皖城補充軍需。
恰逢孫權準備發動合肥之戰,令呂蒙、甘寧等進攻皖城。由於朱光在這一帶很得百姓愛戴,軍民上下一心閉城堅守,矢石齊下,攻城將士傷亡慘重。呂蒙令甘寧為升城督,並親自擂鼓為其助威。甘寧一手持執鐵鏈,親自攀爬雲梯,第一個登上城樓,大破皖城守軍。
戰後論功,甘寧僅次於主帥呂蒙。
第五、百騎劫曹營,嚇退四十萬曹軍
由於孫權發動第二次合肥戰役,破壞了曹操在漢中的好事,迫使曹操引軍北還。曹操回到中原後,迅速聚隴大軍,對東吳濡須口發動進攻。據《江表傳》記載,此次戰役的兵力對比情況是,曹操方號稱四十萬大軍,孫權方只有七萬之眾。局勢非常不利。
曹公出濡須,號步騎四十萬,臨江飲馬。權率眾七萬應之,使寧領三千人為前部督。
孫權於是遣甘寧以三千人為前部督,並賞賜了很多美酒佳餚。甘寧連夜挑選了百餘精騎,親自把酒食分地將士們吃。部下都督知道甘寧的用意,於是便不敢接酒。甘寧勃然大怒,拔出佩刀放在腿上,慷慨激昂的對部下督說道:“我甘寧尚不懼死,你為什麼獨獨怕死?”都督見甘寧聲色俱厲,當即起身拜謝接酒。
當夜二更時分,甘寧率部下百餘親隨,人銜枚、馬摘鈴,衝入曹營中逢人便殺,左追右趕無人敢擋。曹營因此震恐,不久後曹操下令撤軍。孫權聽知曹操撤軍,盛讚道“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
至二更時,銜枚出斫敵。敵驚動,遂退。——參考文獻《三國志·甘寧傳》寧乃選手下健兒百餘人,徑詣曹公營下,使拔鹿角,逾壘入營,斬得數十級。北軍驚駭鼓譟,舉火如星,寧已還入營,作鼓吹,稱萬歲。——參考文獻《江表傳》
第六、合肥救主
合肥之戰,由於被張遼的八百勇士重挫了銳氣,孫權與魏軍相持十餘日,難以攻破城池,於是下令撤退。大部隊都退走了,孫權身邊只有虎士千餘。張遼突然引軍殺出,呂蒙、蔣欽、淩統、甘寧等皆捨命護主。甘寧引箭射魏軍,意氣風發,毫無懼怯,直問鼓吹聲為何停止。
張遼覘望知之,即將步騎奄至。寧引弓射敵,與統等死戰。寧厲聲問鼓吹何以不作,壯氣毅然,權尤嘉之。——參考文獻《三國志·甘寧傳》
自合肥之戰以後,甘寧再也沒有出現在戰場上。或許是因為年邁病重,或許他已經因病去世了。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後世也很難去驗證真偽。
總之不管怎麼說,甘寧在東吳的戰場生涯僅僅只有七年,而在這七年時間內,他所建立的輝煌功績,恐怕僅僅次於四位都督吧。他的一系列精彩表現,稱之為東吳第一猛將毫不過分。
除此之外!甘寧有帥才之風,若不是他加入東吳之際已經年進知命之年,或許他的成就遠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