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遊圓明園——走進圓明園展覽館
編輯搜圖
作者/臨海憑風
除了"方外觀",講解人帶領隊伍去了圓明園的展覽館,我也跟隨講解人去了。圓明園的展覽館位於圓明園西洋樓前,建於1979年。該館有大量珍貴文物、圖片和影視錄影,有按原貌複製的"圓明園"微縮模型,詳細介紹了圓明園的景觀,並再現了一代名園的興盛歷史。
展覽館共兩個展廳,第一展廳、第二展廳大部分以圓明園的營建、盛況為主要內容,第二展廳有部分為圓明園罹難、圓明園復甦的有關資料。展品有150多件,整個展覽以圖片、照片為主,模型及實物為輔,每件展品都附有簡要的文字說明。
這裡有圓明園未被破壞時的照片原樣,還有被燒後的圖片,大都是外國人拍照的。
我第一次去的時候還沒有圓明園展覽館,在圓明園廢墟區建了這個展覽館真好,讓遊人對圓明園有一個全面的瞭解。
圓明園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經過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等五代皇帝的不斷經營和建設,歷時160餘年,建成一座規模宏大、景色秀麗的皇家園林,被特稱為“御園”。它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傳統造園藝術,彙集了全國眾多的名園勝景,吸收了西洋的建築形式與造園風格,並將各種園林風格有機地統一起來,成為世界園林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其盛名傳至歐洲,被譽為“萬園之園”。
圓明園的營建,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的高度文明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但不幸的是,這座一代名園竟於1860年和1900年兩次遭到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的野蠻焚燬和洗劫後,所有建築、文物都已蕩然無存,成為一片廢墟。解放後,黨和政府對圓明園遺址十分重視,進行了大規模的綠化並在1976年成立了圓明園管理處,對遺址進行保護、整修和利用。1979年,為配合愛國主義教育,建立了圓明園園史展室,1985年,在西洋樓遠瀛觀遺址西側新建圓明園展覽館。
這兩年又繼續對圓明園廢墟進行考古發掘,有眾多新發現——深埋在地下的文物重現光明。因為當時焚燒後,尤其是西洋樓都是石料的,埋下來,經過多年的雨水特別是泥土淤積,經過挖掘確實有不少新的發現。
館內展出再現圓明園盛況的全景鳥瞰油畫,全景沙盤,呈現了圓明園昔日優美建築景觀。
“圓明園四十景”、“西洋樓二十景”圖片及部分景區的建築模型以及反映圓明園遭劫、圓明園復甦為主題的歷史照片及有關書籍和部分實物。
在展覽館第一次見到周恩來總理曾對圓明園遺址的利用有過重要指示,題為《圓明園兩條石魚滄桑迴歸路》將圓明園修復工作介紹的很是詳細。
大鯉魚的失而復得完全是個偶然的發現。從海晏堂前“遊走”的大鯉魚,其實也沒走多遠,就在離它的故里大約16公里的西單橫二條的一處四合院裡住了不知多少年。西單的主人沒事還經常給它們澆澆水,從來不讓孩子爬到它們身上,所以在人們能記憶到的半個多世紀裡,它們沒有受到任何損壞。
2003年四合院主人為石魚澆水的畫面被偶然經過的圓明園文物科小夥子看見了。他當時正在各處尋訪圓明園的流散文物,正好從門縫裡看到了這對石魚,但是沒能看清。又過了兩年,小夥子突然發現一張老照片上的石魚與他在西單看了一眼的石魚非常相似。在他為這對石魚進行了拍照和測量後,終於確認了這就是圓明園西洋樓海晏堂前那一對會吐水的石魚。
2008年4月30日,從西交民巷87號院收回了圓明園大水法石魚,這對石魚雖然在西單古老的四合院內深居,但是據擔任過西長安街派出所外勤的警官說,它們起碼被兩撥盜賊惦記過。一次是小偷從另一個院子裡鑽到這個獨門獨院中行竊,還有一次是文物販子趁院內有人裝修,塞了倆錢給民工,就把石魚抬走了。好在石魚太重,搬一段路就搬不動了,最終被主人發現。石有驚無險,再次回到了四合院。這才有了迴歸圓明園的機緣。遊人在圓明園展覽館內有幸見到大水法的石魚,不不說是冥冥中的一份幸運。
圓明園的歷史文化就像一張紙被撕成了碎片,從天上一扔,隨風曼舞,落腳點有些凌亂,有些無序。你需要一點一點,找準位置,把它拼接起來。做這個工作,很難,我們拼其一生,也可能只是拼出一小塊來。遊覽這樣一座瘡痕累累的皇家“萬園之園”,怎不讓人感慨萬千
2020\11\26
#圓明園#
感謝瀏覽,感謝關注,歡迎留言討論,我們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