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學問的路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高考臨近,一條北大老師為考生送祝福的影片爆紅網路。影片中的男子手拎一瓶礦泉水、兩個饅頭,用樸素的話表達自己對考生的祝願。他就是韋東奕,人稱“韋神”,現在是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助理教授。(6月1日 《光明日報》)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韋東奕身上,讓我們看到了興趣的力量。

影片中,韋東奕說:“我就是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參加高中數學聯賽得了山東省第一名,還得過數學奧林匹克金牌,之後保送北大。”因為“對數學比較感興趣”,讓韋東奕在研究數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或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數學就是噩夢般的存在,從小學開始甚至到大學,數學都一直是很多學生害怕的學科,加上老師、家長一直為奧賽樂此不疲,讓不少學生在面對數學時都感受到“難受,想哭”。與應試化地看待數學和功利化地參加奧賽相比,對於韋東奕而言,學數學、參加奧賽更像是一次又一次接觸數學的機會,在每一個數字與符號下,藏著的是一顆對於數學最純粹、最熱愛的心。

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並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據報道稱,韋東奕的父親在數學上也頗有建樹,有時候父子倆沒事幹了,就解數學題“打趣”。把解數學題當成消遣的樂趣,可見韋東奕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是在生活中不斷加深的,當多數人把解數學題當成應付的作業時,他卻把解數學題當成最大的享受。

興趣的力量是巨大的,興趣是做學問的動力。數學家張廣厚曾說:“在學習上、科研中表現的頑強毅力和驚人耐性,來源於對科學的無限熱愛。對於數學的學習和科研,就是我的全部樂趣。”無獨有偶,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也說過類似的話:“我一生的主要樂趣和全部職務就是科學工作。對於科學工作的熱心使我忘卻或者趕走我日常的不適。”

對數學的興趣一直是韋東奕在做學問路上最好的引路人。如果沒有對數學最樸實、最真摯、最濃厚的熱愛,恐怕在面對“虐我千百遍”的數學時,韋東奕難以保持“我待數學如初戀”般的堅持吧。

如今,因為高考分數不佳,所以隨便選了一個專業或從來就沒有對自己的專業感興趣的大有人在。當今社會,試問有多少人考研是本著對一門學科的熱愛而去的,大多人只是為了逃避工作或提升學歷罷了。不禁讓人深思:當下研究難有突破、難有建樹的原因之一,或許正是因為一些人在做學問的時候沒興趣而又太功利。

在做學問的路上,社會需要更多像韋東奕這樣的學者,也希望大學生青年們能將自己的興趣與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潛心學問,致力於社會的發展。

文/黃昕洋(廣西大學)

來源:紅網

作者:黃昕洋

編輯:陳乘

【來源:紅網_紅辣椒評論】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62 字。

轉載請註明: 在做學問的路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