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減的是過重的和沒必要的負擔,根本目的是讓我們的孩子們能夠在遵循成長規律的前提下,高效學習,健康快樂生活,實現全面發展。”
轉眼年底了,“雙減”之後,都有哪些變化?
今日(21日),教育部召開新聞釋出會,介紹“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總體情況和“雙減”工作有關情況。
△圖片來源:教育部官網。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各方不懈努力,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培訓市場虛火大幅降溫,廣告基本絕跡,資本大幅撤離,野蠻生長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全社會支援和認可“雙減”改革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
《民生週刊》記者梳理發現,
這一次教育部公佈了很多資料,
引人注目:
校外培訓機構壓減已超八成
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已取得明顯進展,學科類培訓大幅壓減,目前線下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3.8%,線上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4.1%。
留下的培訓機構一部分轉為非營利性機構,實行政府指導價,為人民群眾提供公益服務;不適合轉非的將被進一步登出。
培訓市場虛火大幅降溫,廣告基本絕跡,資本大幅撤離,野蠻生長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全社會支援和認可“雙減”改革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
九成以上的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
作業總量和時長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各校普遍(99%以上)制訂了比較完善的作業管理辦法,建立了作業公示制度,學校作業總量和時長調控基本達到了規定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的學生佔比由“雙減”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
不少地方透過制訂分學科作業設計指南,開展作業設計大賽和優質作業展示交流活動,著力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問題得到初步解決。99.6%的學生家長反映,本學期教師沒有再給家長佈置作業或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學校普遍做到了起始年級“零起點”教學
99%以上的學校建立了教學基本規程,認真執行教學計劃,注重強化教學管理、教研備課、教學評價,精準分析學情,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99%以上的學校做到了起始年級“零起點”教學,注重做好幼小銜接、小初銜接;普遍建立了學習困難學生幫扶制度,98.7%的教師參與了輔導答疑,切實做到減負提質,保障學生學業質量。
97.3%的家長對“減負”表示滿意
拼時間、刷題、盲目報班等現象減少 。國家統計局在秋季開學後的專題調查顯示,校內減負成效初顯,作業負擔明顯減輕,73%的家長表示孩子完成書面作業時間比“雙減”前明顯減少,85.4%的家長對學校課後服務表示滿意。
教育部已建立直通20萬所義務教育學校的“雙減”工作直報平臺,學校直報平臺收到了7714萬份家長無記名調查問卷,97.3%的家長反映對學校減負提質工作表示滿意。
然而,
《民生週刊》記者注意到,
對於教育部交上的這份成績單,
有家長卻說……
“沒感覺輕鬆”
“孩子作業寫到12點”
“父母責任更大了”
事實上,
關於作業問題,
這次釋出會也有回覆!
全面落實“雙減”任務,既要減負,也要提質。作業的設計是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透過提高作業設計水平而全面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
這個問題很關鍵,也是我們推動“雙減”工作落實以來始終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也是著力推動更好地解決的一個問題。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是減輕作業過重負擔的治本之策。透過作業設計質量的提高更好地發揮作業的功能,特別是它的診斷、改進、提高、促進課堂教學多方面的功能作用。有這麼幾點需要我們共同去努力:
一是教育部門、教研機構要加強對作業設計的指導。作業的設計是一個科學性、專業性的問題,我們要求各省要制定分學科的作業設計指南,供我們的學校有所遵循。現在有幾個省份已經出臺了這樣的指南,我們也推廣這樣的典型案例。
二是學校要強化作業的校本教研研修。作為教育教學過程重要的環節、必備的環節,加強年級組、學科組對作業設計的研究與統籌,保障作業的設計質量。
三是要創新作業的型別。因為我們的學生是不同的,學生的需要也是各式各樣的,怎麼增加作業的有效性、針對性,是我們的作業設計過程當中必須解決好的一個問題,就需要我們精準分析學情,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來有針對性地推送作業。我們也可以設定一些分層作業、一些彈性作業、差異化的作業、個性化的作業。有的地方還採取了現代資訊科技的手段搞了智慧作業,這是很好的經驗,還可以探索搞一些跨學科、綜合性的作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些措施都是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很好的辦法、很好的方式。
四是要積極開展作業設計的大賽、遴選、展示、交流活動,也就是動員廣大教師積極地加強作業設計的研究,組織優質作業設計的展示交流活動,看誰創造了優質作業,可以把不同學校、不同老師,包括不同地方的優質作業匯聚在一起、整合在一起推薦給大家,供學校去選擇、去使用。透過這樣一個過程,不斷提高作業的整體設計水平,為保障教育教學質量提供有效支撐和服務。
接下來會怎麼做?
《民生週刊》記者注意到,會上呂玉剛還說了這樣一段話:“學校落實‘雙減’工作雖然開局良好,取得明顯成效,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的成果還是初步的,與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還有差距,還需要持續鞏固、提高水平。”
呂玉剛指出,各地各校要認真總結經驗,深入分析存在問題,圍繞“鞏固成果防反彈、消除盲點找問題、提高水平抓突破”,推動“雙減”落實繼續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往高裡走,紮實推進學校減負提質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是作業管理再強化。在“壓總量、控時間”基本到位的基礎上,要注重“調結構、提質量”,進一步完善作業設計指南,提升教師作業設計能力,不斷提高作業設計水平,切實增強作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是課後服務再提升。在“全覆蓋、廣參與”基本實現的基礎上,要更加重視“強保障、上水平”,確保課後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全面落實到位,採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等多種方式,統籌利用科普、文化、體育等方面的社會資源,進一步增強課後服務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三是課堂教學再提質。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把教學工作始終作為核心工作去抓,認真完善分學科教學指南,健全教學管理的長效機制,嚴格執行教學基本規程,強化教師備課和校本教研,精準分析教情學情,加強學業質量監測,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是賦能教師再發力。要把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作為學校減負提質的關鍵,透過培訓、教研、資訊化等途徑給教師賦能,切實提高教師育德、課堂教學、作業與考試命題設計、實驗教學指導、課後服務和家庭教育指導等方面的能力。
五是均衡發展再提速。加快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認真做好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建立工作,樹立更加科學的教育理念,實現更加全面的標準化建設,打造更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提供更高質量的教育服務,為到2035年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六是宣傳引導再深入。各地各校要透過多種方式多層次、立體化、系列化地做好宣傳引導工作,使“雙減”工作的理念、政策、成效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凝聚社會共識,進一步形成支援“雙減”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出品:民生週刊(ID:msweekly)新媒體編輯部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瞭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週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週刊。
來源:人民日報社民生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