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讀研真的很難嗎?導師解答6點困惑》,作者是復旦大學環境系教授馬臻,很有感觸。
每年一到高校求職季和畢業季,就會在網路上爆出某某名校又延遲畢業了多少位研究生,又有多少研究生被退學了,甚至像最近被爆出的“國內東北地區某所985高校一位化學系研究生在自己的實驗室自縊”的事件,都令人唏噓不已。
這些悲劇隨著媒體的一次又一次曝光,越來越常見,不禁讓人反思:讀研真的有那麼難嗎?
研究生的專業基礎和能否正常畢業之間,實際上存在很複雜的關係,不是簡單地說專業基礎好的研究生,就一定能夠順利畢業;也不是說研究生專業基礎差,就一定很難畢業。
復旦大學馬臻教授就明確指出:“這些年,國內各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一直擴招,就意味著很多不適合讀研的人讀了研究生”。
的確,從本科直接考上研究生的人,大多數是從普通三流大學考入重點大學,或從211考入普通985,或從普通985考入清北、海外頂尖名校,這是一種學歷層次的巨大躍遷,這種躍遷會大大增加專業學習的難度。如果沒有足夠的專業基礎,外加一點科研運氣,就難以在短短三年時間完成一系列既定的科研產出,研究生畢業的難度也就比本科畢業的難度,又上升了一個等級,對研究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研究生擴招,意味著研究生畢業生逐年增加,而學術和科研崗位卻沒有相應地逐年變多。從往屆歷史資料來看,大多數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都選擇去待遇較好的培訓機構或者中小學擔任教師,科研和學術生涯基本都已經結束,這說明很多人讀研究生的目的,並不是以科研為終生事業,更多的是想進入待遇更好的事業單位或者大公司。因此,研究生三年期間,會需要分散一部分精力用於準備考公務員、考事業編、參加大公司的多輪面試,這些與科研無關的雜事,一定會影響研究生的學業完成進度。
最後,研究生的導師,也是一個關鍵的人物。導師如果自己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做科研,就不可能親自去指導好一個研究生。有的導師雙肩挑,一邊擔任教學的院長,一邊還要招收幾十個研究生,自己又沒有在科研一線,沒有足夠的科研課題和經費來支援研究生開展相關科研工作和任務,對研究生不管不問,讓研究生自生自滅,內心總是有這樣的錯誤想法:“研究生自己要畢業,自己就會去想辦法完成課題;即使最後畢業不了,也與我無關,對我影響不大,能多招幾個是幾個”。遇到這一類的導師,自制力稍微差一點的研究生,難免就會出現心理問題和學業問題。
因此,想要正常畢業,研究生一定要積極主動跟導師、父母、同學、師哥師姐、學校相關部門溝通和反映真實情況,尋求幫助和解決方法。要記住方法總比困難多,遇到問題不能都憋在心理,否則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現一些極端的行為,造成悲劇的發生。
所以,筆者建議每個高校都應該設立一個專門接收研究生生活和學習問題反饋的行政職能部門,由高校相關領導層負責,及時發現潛藏研究生學業中的悲劇矛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