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的清史纂修工程有多艱難麼,專家們的水平極高,關鍵就是認定、“定案”困難,甚至有些內容涉及時政,更何況明朝這段飽經修改的歷史。
打個比方,吳三桂,他的名聲是三藩之亂被平復以後才被康熙搞臭的,康熙帝恨毒了吳三桂。
我們要冷靜的看待每一位帝王,而不能一味的歌功頌德,真實的康熙帝在吳三桂造反後是非常害怕的,這件事即便到晚年提起來也是後怕,說是“幸賴天地祖宗之靈”,當時他根本沒把握。
所謂“削亦反不削亦反......”的這種練達豪壯之語,那不是康熙說的,而是西漢晁錯說的,康雍乾三朝這句話都沒有安到康熙頭上,首次用在康熙身上,是嘉慶年間歌功頌德的產物。
給多爾袞的求援信是吳三桂的頂頭上司薊遼總督王永吉寫的,寫完他就跑到南京向南明朝廷邀功買好去了,拋下吳三桂錢糧殆盡原地等死。
為什麼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是吳三桂寫的信呢?因為“衝冠一怒為紅顏”的作者吳偉業,吳偉業有個莫逆之交,他叫“王永吉”,就是吳三桂的直接領導頂頭上司,王永吉的墓誌銘都是吳偉業寫的,關係好得不得了,所以吳三桂就被寫成“衝冠一怒為紅顏”了,不但當了漢奸,還是因為女人當的漢奸,其實到底怎麼回事吳偉業都知道,都是胡扯,好友王永吉他是隻字不提的。
連內閣首輔魏藻德都帶頭投降,京官2000多人,而吳三桂就一總兵屁都不是,最後京官2000多人被李自成和劉宗敏用刑致死1000人,頭一批死的就是魏藻德等人,剩下的1000人的性命可以說是吳三桂無意之中救的,雖然沒人敢明說謝他,但是京官們心知肚明。
如果先跑來的是多爾袞,您猜二千京官投不投降呢?
南明朝廷也非常感謝吳三桂,因為這和南明借虜平寇的政策指向是一致的,沒想到寫信給多鐸以後,多鐸連理都不理,那時的八旗貴胄是在皇太極的督促下強制進行過系統文化教育的,沒那麼傻。
滄海有幸留忠骨,頑石無辜記漢奸。吳三桂是無法洗白的,但清初吳三桂的名聲雖然很一般,雖然也有人恨,但沒到今天這種地步,八旗兵繞路蒙古進入內地6次,劫掠人口逾百萬充當奴隸,幾乎超過自身人口,搶劫財貨更是不可計數,所以天聰年間的後金,崇德年間大清才會發展的如此迅猛,清政權不是靠發展生產力強大的。
不走山海關的話,北京一樣是多爾袞的,只不過晚幾天,多死幾百個京官和無數百姓而已。
提起八旗兵繞路喜峰口,就不得不提己巳之變和袁崇煥了,袁崇煥就是因為皇太極初次深入中原腹地且圍攻北京城史稱己巳之變,才被最後論罪處死的。
吳三桂是康熙帝搞臭的,那麼袁崇煥又是誰平反的呢?
乾隆帝。
正好相反於吳三桂,袁崇煥無論是在當年,還是到了清初,名聲都不怎樣,支援他的人也有,但很少,那時候除了自家子孫,誰給袁崇煥掃墓祭奠呀,開玩笑,即便有也是大貓小貓兩三隻,但凡有人覺得袁崇煥是英雄,他的子孫也就不會那麼落魄了,最後還是乾隆帝出於政治需要扶了一把。
當初勾決之前,朝堂上也有人為袁崇煥求情,為什麼後來不求情了呢,三司會審可沒有屈打成招的情節,袁崇煥自己都辯無可辯,別人怎麼為他求情,而且不是說他有罪就有罪,審了將近八個月,件件落實袁崇煥自己都承認(或閉口不談)才落案的。
具體審案記錄呢?有~乾隆帝囑咐張廷玉都燒了......你不虧心燒它幹什麼?
乾隆帝是清代最重滿抑漢的皇帝,沒有之一,他為什麼為個漢人平反呢?
首先,烘托袁崇煥的蓋世功勳、英雄事蹟、忠心耿耿,把他描述成大明的中流砥柱;
然後,烘托袁崇煥的悲情色彩、崇禎昏庸、朝綱敗壞,把他描述成冤死的民族英雄;
最後,得出結論,我們取代大明不是沒有道理的,袁崇煥這種大英雄還不是被明朝弄死了,漢臣為我朝所用是福氣,漢民為我朝子民是福氣,不要再喊著反清復明了,明朝這德行你恢復了又如何呢?
就是乾隆的政治輿論戰。
毛帥和袁督的粉絲很多,討論的夠多了,說實話,他們各有功過,都不是聖人挑不出一絲毛病。
但,明朝有明朝的法律和官場規則,所以咱們不提什麼大道理,也甭分析,毛文龍是不是袁督矯昭殺的?是,好,死得不冤。別的罪名不必提。
當時為何不殺袁崇煥?因為還有用,沒用就殺了,就這麼現實,歷代君王沒少幹這事,至少得上千起吧,所以別奇怪,帝王家天下,古代就這樣,沒道理可講。
至於市米資盜什麼的,都是深扒過資料的,交易給蒙古,蒙古倒手就給了後金,連崇禎都知道阻止袁崇煥,袁崇煥能不知道後果麼,雖然他是以拉攏蒙古為目的,但事實就是後金度過了食物匱乏的難關。
崇禎不讓賣,他抗旨的罪過該死麼,知道古代違抗聖命的後果就行了。
再多就不提了,大家估計都能背了,講多了也沒意思,主要是要按當時明朝的規則說,不能什麼都按自己的意思和解釋來。
但,活剮袁崇煥,過分了,估計也是罪名過多堆的。
袁督和毛帥沒有個人恩怨,袁督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憋著勁要專權弄死毛帥,這點我在其他專題講過。
僅毛帥和袁督二人的劇情就很有“衝突”,僅僅一個話題或罪名,稍長的爭論,大概就能拉幾十米,偏哪邊都不行。
涉及明末清初肯定有大量的戰場鏡頭,咱們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組成的大家庭,無論是審批方還是劇組、劇作者都會深入考慮戰爭描述和內部團結性問題,這也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