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多少軍隊滅亡了蜀國

一般而言,劉備建立的蜀國,時間區間為公元221年到公元263年。劉備的發跡地在荊州,但他最終丟失了荊州,只是保住了益州的地盤,故而益州常常可以和蜀國打上等號。

蜀國總共四十來年的歷史,劉備只做了兩年的皇帝,劉禪則做了四十年皇帝,成為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劉禪在位時間也能進入前十幾。如果不是蜀國在無徵兆的情況下亡國,劉禪在位時間肯定還會更長,畢竟他被俘後仍然活了七年。

公元263年,魏國權臣司馬昭決心滅蜀,當時蜀國並沒有明顯的亡國徵兆。一般而言亡國之兆無非是遇大災、遭內亂、出暴君,蜀國一樣都沒有挨邊。很多人認為司馬昭得到姜維為了避免被宦官黃皓迫害,只得到沓中屯田的訊息後,認為蜀國君昏於上,臣鬥於下,有可乘之機。我認為這是演義的說法,真實的原因是魏國國力相對於蜀國有壓倒性優勢,司馬昭想憑藉雄厚的實力強行吞併蜀國。

司馬昭估計蜀國總共的軍隊不到十萬,而且不可能全部放在魏蜀戰線,能用來阻止魏軍的大概五六萬,他一次性派出了十六萬大軍,不但人數上碾壓蜀軍,而且制定了詳實的方案。十六萬大軍兵分三路,諸葛緒和鄧艾各率三萬軍隊負責阻擊蜀國主力,鍾會率十萬大軍長驅直入滅蜀。

如果按照司馬昭計劃走,蜀國不亡也得亡,但是用兵打仗計劃比如變化。最大的變化在於蜀軍主將姜維,他與魏軍打仗多年,經驗有,信心也有,姜維甩開了諸葛緒的軍隊,直接和鍾會大軍相持不下。滅蜀大業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老將鄧艾站出來,提出了奇襲成都的計劃。鄧艾率軍隊偷渡陰平,繞開蜀國的主體防線,直接攻入成都平原。鄧艾的做法非常的冒險,而且當時他已經六十六歲高齡,一旦出現閃失,後果不堪設想。

當然,鄧艾最終成功了,他滅蜀的行動成為歷史的經典,被稱為“鄧艾開蜀勢”,為後世所效法。那麼到底多少人滅亡了蜀國?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是鄧艾只是帶著親兵部隊兩千人完成了滅蜀。演義終歸是演義,允許虛構,故而很少人去辯駁。兩千人孤軍深入,打得蜀國亡國,這多少有點玄乎。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鄧艾進軍的路線。鄧艾偷渡陰平後,拿下了馬邈駐守的江油,此時派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在涪城阻擊,見鄧艾得到了江油,於是退守綿竹,阻止鄧艾進攻成都。值得注意的是鄧艾偷渡陰平後,軍隊走了七百里山路,雖然多次陷入險境,但其進軍速度很快。但從這一點看,我認為鄧艾的軍隊不會太多,至少不會超過當年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時請求的五千人馬太多。因為當年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時,子午谷六百多里,與陰平道長度相近,如果鄧艾率領他的三萬軍隊全部走陰平道,我認為可能性不大,一方面受到後勤保障的制約,另一方面會嚴重影響進軍速度,起不到起兵的效果。

其次,可以參考鄧艾交戰情況。鄧艾突襲江油的時候,江油守將馬邈不及防備,只得投降。江油到底有多少守兵,看不到相關的記載,但我認為肯定不多。主要在於蜀國軍隊部署的“實邊虛內”主導思想決定的。蜀國軍隊不多,按照司馬昭的分析,不到十萬軍隊,蜀國大半軍隊部署在漢中與魏國邊境一帶,原因很簡單,魏國最強大,蜀國必須把寶押在魏蜀邊境,才能確保蜀國的安全,而且蜀國總有一個北伐夢,部署大半軍隊在漢中,伸縮性很強,進可攻,退可守。如果鄧艾只有兩千軍隊,攻下江油沒有問題。但是在與蜀國押寶的諸葛瞻軍隊比較,就太少了,諸葛瞻的軍隊應在三萬到五萬之間。何況鄧艾與諸葛瞻交戰,先敗了一陣,如果只有兩千人,敗不起,一敗就可能被全殲。

綜合而論,鄧艾滅蜀的軍隊不可能有三萬,但也絕不會只有兩千人,我認為在五千到一萬人比較合適。五千是魏延子午谷奇謀提到的人數,而一萬人是後來多次伐蜀滅蜀行動中,軍隊常有的人數。比如東晉的桓溫滅成漢軍隊就是一萬人。鄧艾的軍隊下限是五千,上限是一萬,不要小看鄧艾的幾千人,他的軍隊久經戰陣,對於長期沒有見過戰火的蜀國內衛部隊,完全能夠以一敵十。也就是說諸葛瞻幾萬人的軍隊慘敗給鄧艾數千人的軍隊,其實並不冤。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78 字。

轉載請註明: 到底多少軍隊滅亡了蜀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