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這類兒童在生活中並不多,除了先天較為低能的兒童外,一般的改變能力差的兒童透過父母的精心教育還是能夠改變自己的缺點的。我們知道,無可塑性的兒童一般是指低能的兒童。他們表現在各方面:心理活動發展水平低下,對各種感知覺的辨別力差,速度慢,範圍狹窄,內容籠統、貧乏,注意力也很差。如果要對他說話,必須經過多次反覆才能引起他的反應。在回答別人的問題時,亦缺乏邏輯聯絡。
一般來說,這類兒童從小語言發展就很遲緩,進入少年期後思維能力薄弱,缺乏概括力。在感情方面沮喪性很強,缺乏自信,對自己做的事很容易產生失敗心理。但是,有許多學習上感到困難的兒童並不是沒有可塑性的低能兒童。客觀地說,是有一些父母因為自己的孩子學習不好,長進不大而把他們打入低能兒童的另類。實際上,人類的智力是呈正態分佈的,低能兒是極罕見的。我想再引用一下我曾在第五十九封信中引用過的例子,不過在這裡我會敘述得更為詳盡一些。
英國著名生物學家、數學家高爾頓在1869年開始對人類智力進行定量研究,他在劍橋大學考試者中發現,第一名的成績為7634分,第二名為4123分,第一百名為237分。另外一年的第一名為9422分,第二名為5642分,第一百名為309分..考慮到第一百名後還有三百名至三百五十名考生和劍橋大學的入學標準,高爾頓斷言,人類中確有天才,他們的智力比一般的聰明人要高出近三十倍,但他們的人數極少。正因為如此,我們要對學習困難的兒童進行仔細瞭解,然後對症下藥進行幫助教育。
在這些兒童中有的可能是由於貪玩好耍,無心學習;有的可能是由於學習目的、態度和學習習慣等原因造成的學習能力低下,也有些可能是由於個性上的缺陷和缺乏堅持性,情緒不穩定造成的,還有些則是由於基礎差,怕困難,容易受外界干擾造成的。當我們瞭解清楚原因之後,父母和學校必須給兒童更多的愛和鼓勵,使他們逐漸進步。
總之,就是對低能兒童,也不能老是謾罵、訓斥,甚至憎惡。假如我們耐心一點,愛護多一點,便會更早地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我們仍可以用後天教育和環境的影響來彌補一些先天的不足,爭取讓孩子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智慧。具體來說,父母要真正地幫助孩子,替孩子安排好他需要而又不能自己安排的改變。主要是要建立一個對智力富有刺激的環境,並且要根據孩子的進度,隨時加以調整。但不要過急,寧可放慢速度,也要讓孩子真正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