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之戰,桓齮初期佔優,但終究不敵李牧,此戰影響秦國統一程序

公元前234年,秦國大將桓齮曾率部攻入趙國,斬殺趙將扈輒,號稱斬殺趙軍十萬,進一步削弱了趙國的國力,尤其是軍事力量,同年十月,桓齮再度發兵攻入趙國,而這一次,他要面對的對手是,趙國最後的名將李牧。

肥之戰,桓齮初期佔優,但終究不敵李牧,此戰影響秦國統一程序

桓齮在戰爭初期佔據戰略主動的前提下,被李牧扭轉了局勢,秦軍大敗而歸,也就是肥之戰,李牧更是憑藉此戰,成為了武安君,在古代安邦勝敵者可號“武安”,可見此戰對於趙國,乃至戰國的局勢影響還是很大的。

而關於此戰,歷史上的記載,是相對簡單的,沒有過程,只有一個結果,但是我們也可以從歷史記載的細節中,去探知此戰的過程。

肥之戰,桓齮初期佔優,但終究不敵李牧,此戰影響秦國統一程序

首先秦國大將桓齮此戰的目的,應該是乘勝追擊,繼續消耗趙國的國力,讓戰火在趙國的土地上蔓延,畢竟三晉是阻擋秦國東出的最大阻力,而趙國則是三晉中實力最強的,可以說如果不是當初趙武靈王玩脫了,那麼這最後稱霸的未必是秦國。

所以說,秦國在國力佔優的前提下,必然是儘可能削弱趙國的國力,而桓齮此次出征,並沒還有率部直指邯鄲,也就是說,此次秦軍的主要目的,不是直接滅國。

《史記.秦始皇本紀》十月,桓齮攻趙。十四年,攻趙軍於平陽,取宜安,破之,殺其將軍。

宜安大致在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而趙國的都城邯鄲在宜安的南邊,那麼桓齮為何選擇進攻這裡呢?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桓齮是直插趙國的後方,將趙國的攔腰截斷,這也就是此次秦軍戰略的優勢之處。

肥之戰,桓齮初期佔優,但終究不敵李牧,此戰影響秦國統一程序

顯然秦軍意欲摧毀趙國後方,以達到進一步削弱趙國的國力,疲趙,弱趙,讓趙國永遠都沒有修養民力的機會,這樣的話,趙國雖然是三晉之首,軍士也極為悍戰,沒有國力的支援,趙國就無和秦國對抗的能力。

同時桓齮此次出征,也不排除有趁機滅趙的想法,畢竟當時秦國尚未攻滅六國任何一國,出征在外,有機會的話,桓齮還是會把握得住的。

而桓齮攻打宜安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即有摧毀趙國後方的可能,也吸引了趙國代地的部隊回防,只要桓齮擊敗了南下的李牧所部,那麼桓齮就有機會奪取邯鄲,滅了趙國。

肥之戰,桓齮初期佔優,但終究不敵李牧,此戰影響秦國統一程序

如果說當時桓齮是去打邯鄲的話,基本上又是送人頭去的,秦國之前就大軍攻打過邯鄲,但是久攻不下,反倒是被趙軍打了反擊,原因就是邯鄲城防堅固,難以攻打,而且如果當時桓齮去攻打邯鄲城的話,還是會存在同樣的問題。

那樣的話,就是秦軍久攻邯鄲城不下,而李牧率精銳的趙國邊軍回防,這可是常年和匈奴交手的部隊,這樣的話,在邯鄲城下,秦軍就會被夾擊。

肥之戰,桓齮初期佔優,但終究不敵李牧,此戰影響秦國統一程序

而桓齮將戰場設定在宜安,這裡處於邯鄲城和李牧駐守的雁門郡之間,邯鄲一線的趙軍必然無法全部北上,會留有部隊駐防,那麼桓齮就可以在宜安主要對付李牧了,只要擊敗了李牧,桓齮這支秦軍, 能夠發揮的威力就更大了,無論他是繼續摧毀趙國的大後方,還是南下圍攻邯鄲,都是不錯的選擇。

《史記.趙世家》三年,秦攻赤麗、宜安,李牧率師與戰肥下,卻之。封牧為武安君。

《資治通鑑.秦紀一》趙王以李牧為大將軍,復戰於宜安、肥下,秦師敗績,桓齮奔還。

不過桓齮終究不是李牧的敵手,李牧從雁門郡南下,大致是從今天的山西右玉縣率部南下,可以說是長途奔襲,抵達宜安,肥之戰具體的過程,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李牧可能在初期採取了堅守不戰的策略。

《輿地記》宜安城,李牧所築。旁有土山岡阜崛起。又有臺,高數仞,俗猶呼為李牧臺。

可能李牧在率邊軍南下後,並未急於和秦軍開戰,而是堅守不戰,就像是當初長平之戰時,廉頗所用的戰術,一個字耗,秦國國力固然強於趙國,但是這不代表,秦國可以毫無壓力地支援桓齮的糧草補給。

肥之戰,桓齮初期佔優,但終究不敵李牧,此戰影響秦國統一程序

畢竟此時桓齮可是深入趙國境內,李牧所率趙軍,還是有一定規模的騎兵部隊的,只要李牧在正面堅守不戰,派遣騎兵襲擾桓齮的後方糧道,就夠桓齮喝一壺的,總之耗下去的話,趙國的確是面前支撐,但秦軍也沒好哪去。

因此,當時的桓齮應該是主動求戰的一方,這就正好是李牧最擅長的戰爭了,李牧作為名將,可謂是攻防兼備,尤其是打防守反擊,更是無人可比。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單于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

這是李牧擊敗匈奴大軍時的記載,可能在桓齮和李牧對決之時,無論是正面的佈陣較量,還是戰術誘騙的對決,桓齮都不是李牧的對手,此戰應該是秦軍大敗。

肥之戰,桓齮初期佔優,但終究不敵李牧,此戰影響秦國統一程序

畢竟在《韓非子·存韓》中有這樣的話,“秦王飲食不甘,遊觀不樂 ,意專在圖趙”,趙國依舊是秦國的大患,關鍵就在於,趙國雖然國力不如以往,並且被秦國一再壓制,可是趙國的軍事力量,依然足以抵擋秦國的滅國之戰。

而只要秦國無法徹底擊敗趙國,那麼三晉就仍然是秦國東出,一統天下的最大阻礙,山東六國就還有生存的空間,所以說,肥之戰,秦國受挫,對秦國的統一步伐是有一定影響的。

肥之戰,桓齮初期佔優,但終究不敵李牧,此戰影響秦國統一程序

對趙國來說,可惜的是,兩位名將,廉頗、李牧都是被趙國所打壓,逃亡的逃亡,冤殺的冤殺,終致亡國之禍,可以說戰國時期,任何一國,因為某一位君主的強悍而走向強大都不足以稱霸,而是要連續幾代君王的努力,才可以,戰國時期,只有秦國實現了這一點。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趙世家》《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資治通鑑.秦紀一》《輿地記》《韓非子·存韓》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070 字。

轉載請註明: 肥之戰,桓齮初期佔優,但終究不敵李牧,此戰影響秦國統一程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