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自主招生比例一旦擴大,必將導致寒門學子難以進入高階院校

自主招生是一直存在於國內高校的招生方式之一,作為應試招生的補充,發掘一部分“偏科”的天才,從而彌補一部分教育的缺失。

這個制度的本意是很好的,畢竟人分百種,總有那種“偏科”的很離譜的天才,他們在某方面表現得很突出,但是在其他方面卻很平凡。

自主招生可以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從而避免了人才的流失。

適當適量的自主招生是良性的教育方式,也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自主招生的規模擴大,那麼將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寒門學子恐難再出頭。

這不是危言聳聽,其實我們可以參考歷史,以史為鑑。

我們先透過教育的發展歷程來進行講述,或者說讀書這件事情對於一般讀書人的意義來講述。

在科舉制度出現以前,官員的選拔都是依靠推舉制度,簡單來說的話,一個人如果能夠出任官吏的話,一定是依靠長輩或者親族的推舉。

當時的情況就是,上層貴族把持著上層的權利,下層人民只有一輩子當下層人員的機會。

直到後來,出現了唯才是舉,這種情況稍微有一些好轉,但也只是給小貴族提供了機會,畢竟讀書在古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般人連飯都吃不飽,怎麼讀書?

當然,後面開創性的科舉制度出現以後,普通民眾終於有了機會,不單是因為讀書的機會出現了,也是因為向更高階層邁進的通道打開了。

大家有了希望,這個時期讀書人的地位才開始體現出來,讀書可以成材成為了社會的共識。

直到近代,出現了學校制度,應該說是學歷制度,評價一個人的能力的標準變成了學歷,讀書人的身份地位都有了新的評價方式,也極大的改善了讀書這件事情的重要性。

這樣的制度一直持續到了今天,中間或許出現了一些小的變化,但是大的輪廓是不變的。

這樣的制度優越性自不必多說,大家都有目共睹,很多一般的家庭透過讀書,從而讓自己的孩子站了新的高度上面。

如果用今天比較通俗的話來講,那就是很多人透過讀書進入了新的“圈子”,從而認識了更大的世界,獲得了更多的財富和地位。

當然,排除物質來講,把目的和行為說得高階一些的話,那麼就是很多人透過讀書實現了自我的價值,讓自己的價值發揮出來,而不是默默無聞。

講到了這裡,我們如果仔細考慮的話,貫穿始終的除了時間的變化,只有“公平”兩個字在不斷的演變,對於普通人的公平。

怎麼解釋呢?

從我的角度來看,就是努力之後就會有結果,奮鬥之後有達成自己目標的機會,這就是公平。

而自主招生在數量少的時候,錄取的都是那種天賦出眾的人才,對於大部分人是沒有多少影響的,但是如果擴大了規模的話,那麼其實和推舉制度已經很接近了。

為什麼這麼說?要知道即便就是自主招生也是需要進行一些測試的,不是單純依靠別人的“保舉”就可以進入的。

自主招生的流程是這樣沒錯,但是我們也要抓住最關鍵的地方,那就是自主招生的考試內容。

自主招生的根本目的在於尋找和發現隱藏在人群中的“天才”,那麼考試內容必定要遠超一般人的難度,當然,難度其實還不是主要的,關鍵還在於那些知識一般的人接觸不到。

或者換個說法,比如鋼琴,比如交流技巧,比如話術,這些內容對於一般的寒門學子來說都不是什麼正常學習的內容,大部分人一輩子都沒有接觸過這些東西,可能也永遠不會接觸。

比如,如果透過面試進行選拔,那麼多少寒門學子有面試的技巧,能夠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注意,這是在別人面前,口頭表達。

我知道現在不少人在鍵盤後面說話流暢,甚至是高談闊論也不是問題,但是現場的交流卻很有問題。

這不是什麼特別的情況,畢竟鍵盤後面錯誤的資訊可以刪除,可以重新編輯,可以進行排版,但是口頭表達卻只能順序說下去。

話題也不要扯遠,大家都知道,能夠自主招生,或者說有自主招生許可權的學校都是那種不錯的學校。

而學校的優質資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因為擴大了自主招生,應試考生的範圍也會擴大,相反的是,很可能會壓縮應試考生的名額。

總之,一旦擴大自主招生,那麼寒門學子進入高階院校的機會也將會大幅度減少,這無疑是在堵死大部分人一輩子可能只有一次上升的機會。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70 字。

轉載請註明: 鄭強:自主招生比例一旦擴大,必將導致寒門學子難以進入高階院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