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結束後,各國的疆域還有獨立的國家數量就基本已經固定了,如果還有某個勢力想要獨立,他們幾乎是得不到聯合國認可的,即使是宣佈獨立了,也是不被承認的無名國家。但是在二戰之前,或者是更早之前,世界是非常混亂的,西方國家不斷擴張殖民地,而中原王朝南征北戰擴大疆域面積,一塊領土今天是中國的,明天可能就是俄羅斯的,或者是獨立成為一個國家。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領土排名前三的大國,可是在封建王朝還存在的時候,我們的領土比現在更寬廣,在後來的戰爭中,有些領土被侵佔,還有一些獨立的。所以現在很多周邊的國家都會發現國內的一些古遺址是用漢字標註的,甚至他們的史書都是漢字編寫的,我們熟知的越南,曾經就是中國的附屬國,他們國內很多古建築上面的刻字都是漢字,而且他們很多古書都需要中國人來翻譯。
韓國和中國的文化差距是比較大的,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文化,但是在韓國人的身份證上卻有漢字標註,在每個名字的後面都有一個括號,裡面是用漢字標註著的中文名。可是韓國並沒有用漢語說話的現象,他們既然全國都是用漢語交流,為何還要用漢字標註呢,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其實這個備註的漢字就相當於我們的拼音,如果一個人樸滬師,如果不進行標註別人可能是覺得是樸護士,這個原因很少有人知道。
不過標註漢字也和韓國的歷史有關,從周武王時期韓國就和大陸產生了關係,根據歷史的記載中原人創立箕子朝鮮,可以說當時韓國就成了中原王朝的附屬國。之後一直受到戰爭的洗禮,直到後來明朝時期韓國也依舊是中國大陸的附屬國,可是當時韓國半島的統治者卻開始有了自己的心思,他們雖然一直以來都歸中原王朝管轄,但是國內有自己一整套的制度體系。
他們雖然一直在發明一些文化去削弱中原文化的影響,但是都沒有很大的成效,直到1868年日本開始崛起,並且制定了一系列的侵略計劃,韓國半島被日本控制,漢字在韓國的地位開始晃動,不過這個過程持續很長時間,在1970年韓國才徹底廢除漢字,這個時候漢字才正式退出韓國的歷史。